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1607
  • 博文数量: 81
  • 博客积分: 2500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12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10-28 22:04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23)

2010年(58)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10-12-29 07:31:53

有时候看到关于困难学生的报道,知道他们因为贫困念不起书,我心里很难受,虽然我没多大能力但也要帮他们一把。李玉坤说。
为了筹钱捐款,李玉坤给自己找了另外一份工作——拾荒。每天晚上下班后,她都要在沿路和垃圾桶里捡拾废品。一个矿泉水瓶、一张废报纸,在她眼里都是宝贝,都是一份爱心,都可以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温暖。
看着眼前这位衣着破旧、双手粗糙、正在马路上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康玉静怎么也无法将她同那位总是在信中乐观地鼓励自己,希望自己好好学习、生活的李玉坤联系在一起。回想起4年来自己所收到的捐助,再看看这位老人欣慰的笑容、疲惫的神情,她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她这才明白,原来4年来自己的生活费是从那把脱了毛的扫帚下,一下一下扫出来的。原来我以为我的资助人应该是一位坐办公室的叔叔,没想到是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人,而且是那么大年纪的一个阿姨。这使我极为震惊,想想这么多年来,她对我的帮助,实在太感动了。康玉静激动地说。
事实上,像康玉静这样受到李玉坤资助的贫困学生有十几个。对她来讲,工作劳累之余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读孩子们给她写来的信。信中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好消息都会令她幸福好几天,这种幸福使她忘记了疲劳。
大爱之心令人感动说起李玉坤的热心肠,那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只要别人有困难,认识的她要帮,不认识的她也要帮。当地有事情她要出力,外地有灾情,她也从不袖手旁观。
1998年夏天,中国的长江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损失惨重。当时的李玉坤也正遭受着人生道路上的重大磨难,丈夫和母亲双双去世,给家里留下了两万多元的债务。她用女儿结婚准备的被面和棉花连夜赶制了一床棉被,并拿出自己家里仅有的200元钱,把它们一起送到了民政部门,寄往灾区。而这200元钱几乎是当时李玉坤一个月的工资收入。
作为环卫工人的李玉坤,月工资收入仅仅达到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按道理讲,像李玉坤这样的低收入群体本身应该是被救助的对象,但是李玉坤从来没有向社会、政府去索取什么,反而是毫无保留地奉献。
李玉坤负责打扫的文登市步行街,是一条十分繁荣、客流量很大的商业街。这里的卫生条件较差,李玉坤硬是用她的勤劳、热情改变了这里的面貌。
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血库告急,李玉坤带领两个女儿到当地血站无偿献血,并捐款1300元;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她捐款3000元;2009年南方爆发雪灾,她捐款2000元;今年中国西南出现旱灾,她捐款1000元;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她捐款3200元;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她再一次慷慨解囊。10多年来,李玉坤到底捐了多少钱,不仅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无法详细统计,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几年前,李玉坤从媒体上得知有很多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学时,她又萌发了资助贫困学生的想法。为了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资助更多的贫困生,李玉坤专门订阅了报纸,只要报纸一刊登灾情或是贫困生的消息,她就马上伸出援手。
在山东省文登市流传着一个环卫工人拾荒助人的感人故事。她叫李玉坤,今年63岁。作为一个月收入仅有几百元人民币的普通人,她却释放着慈善家的爱心能量,多年来为灾区慷慨捐款10多万人民币;她自己生活清苦,却无偿资助14个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助人为乐,大爱之心令人感动。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李玉坤主动联系救助了灾区绵阳的4名儿童,每年为他们资助4000元。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李玉坤至少捐助过14个贫困学生,捐款额在8万元以上。
拾荒为助人随着捐助对象和捐助次数的增多,李玉坤微薄的收入早已不能支撑。因此,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李玉坤经常是先借钱捐款,待手头宽裕时再还给人家。文登市步行街上的好几家经营业户都曾借钱给李玉坤。
捐助学生的好叔叔不久前,刚刚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的康玉静来到山东省文登市。她这次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望那位一直资助自己的恩人李玉坤。由于从小母亲病故、父亲双目失明,家庭困难的康玉静是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才顺利完成学业的,李玉坤便是资助她的好心人之一。大学4年,康玉静每年都会收到李玉坤寄来的1000元人民币,她也经常给李玉坤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她的想象中,这位从未谋面的好叔叔应该是个有钱而且有爱心的退休干部。没想到真实情况却令她大吃一惊。
李玉坤对别人慷慨,对自己却是十分吝啬。为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她一直节衣缩食,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晚上捡完破烂回来,她常常是一碗剩菜汤泡米饭、或者一个馒头就根大葱,对付一顿。在李玉坤的家里,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俱,大多是20年以前的老古董院子当中是架老式机井,她现在喝水仍要靠它一下一下压出来;屋里唯一的电器是台坏掉的电视机,她已经三年没看过电视节目;两把暖瓶是李玉坤1970年结婚时买的,柜子也有30多岁了;李玉坤那件平时舍不得穿的像样儿的衣服也是十几年前买的。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李玉坤的真实写照。她用一把扫帚拨亮了城市的第一缕阳光,用一颗大爱之心感动着身边所有的人,用年复一年的艰辛呵护着贫困学生的成长。谁说幸福一定与财富有关?谁说慈善一定是富人的专利?李玉坤用自己朴实的行为,书写着大爱无疆的人生故事。
阅读(22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