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3750
  • 博文数量: 21
  • 博客积分: 338
  • 博客等级: 一等列兵
  • 技术积分: 16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12-31 09:4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1)

文章存档

2011年(21)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11-03-13 00:29:33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kernel/startup/内核引导第一部分



start_kernel()中调用了一系列初始化函数,以完成kernel本身的设置。 这些动作有的是公共的,有的则是需要配置的才会执行的。



在start_kernel()函数中,

输出Linux版本信息(printk(linux_banner))

设置与体系结构相关的环境(setup_arch())

页表结构初始化(paging_init())

使用"arch/alpha/kernel/entry.S"中的入口点设置系统自陷入口(trap_init())

使用alpha_mv结构和entry.S入口初始化系统IRQ(init_IRQ())

核心进程调度器初始化(包括初始化几个缺省的Bottom-half,sched_init())

时间、定时器初始化(包括读取CMOS时钟、估测主频、初始化定时器中断等,time_init())

提取并分析核心启动参数(从环境变量中读取参数,设置相应标志位等待处理,(parse_options())

控制台初始化(为输出信息而先于PCI初始化,console_init())

剖析器数据结构初始化(prof_buffer和prof_len变量)

核心Cache初始化(描述Cache信息的Cache,kmem_cache_init())

延迟校准(获得时钟jiffies与CPU主频ticks的延迟,calibrate_delay())

内存初始化(设置内存上下界和页表项初始值,mem_init())

创建和设置内部及通用cache("slab_cache",kmem_cache_sizes_init())

创建uid taskcount SLAB cache("uid_cache",uidcache_init())

创建文件cache("files_cache",filescache_init())

创建目录cache("dentry_cache",dcache_init())

创建与虚存相关的cache("vm_area_struct","mm_struct",vma_init())



块设备读写缓冲区初始化(同时创建"buffer_head"cache用户加速访问,buffer_init())

创建页cache(内存页hash表初始化,page_cache_init())

创建信号队列cache("signal_queue",signals_init())

初始化内存inode表(inode_init())

创建内存文件描述符表("filp_cache",file_table_init())

检查体系结构漏洞(对于alpha,此函数为空,check_bugs())

SMP机器其余CPU(除当前引导CPU)初始化(对于没有配置SMP的内核,此函数为空,smp_init())

启动init过程(创建第一个核心线程,调用init()函数,原执行序列调用cpu_idle() 等待调度,init())

至此start_kernel()结束,基本的核心环境已经建立起来了。

对于I386平台

i386平台上的内核启动过程与此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主要是实现方式。

对于2.4.x版内核

2.4.x中变化比较大,但基本过程没变,变动的是各个数据结构的具体实现,比如Cache。

  四.外设初始化--内核引导第二部分

init()函数作为核心线程,首先锁定内核(仅对SMP机器有效),然后调用 do_basic_setup()完成外设及其驱动程序的加载和初始化。过程如下:



总线初始化(比如pci_init())

网络初始化(初始化网络数据结构,包括sk_init()、skb_init()和proto_init()三部分,在proto_init()中,将调用protocols结构中包含的所有协议的初始化过程,sock_init())



创建bdflush核心线程(bdflush()过程常驻核心空间,由核心唤醒来清理被写过的内存缓冲区,当bdflush()由kernel_thread()启动后,它将自己命名为kflushd)



创建kupdate核心线程(kupdate()过程常驻核心空间,由核心按时调度执行,将内存缓冲区中的信息更新到磁盘中,更新的内容包括超级块和inode表)



设置并启动核心调页线程kswapd(为了防止kswapd启动时将版本信息输出到其他信息中间,核心线调用kswapd_setup()设置kswapd运行所要求的环境,然后再创建

kswapd核心线程)

创建事件管理核心线程(start_context_thread()函数启动context_thread()过程,并重命名为keventd)



设备初始化(包括并口parport_init()、字符设备chr_dev_init()、块设备 blk_dev_init()、SCSI设备scsi_dev_init()、网络设备net_dev_init()、磁盘初始化及分区检查等等, device_setup())



执行文件格式设置(binfmt_setup())

启动任何使用__initcall标识的函数(方便核心开发者添加启动函数,do_initcalls())

文件系统初始化(filesystem_setup())

安装root文件系统(mount_root())

至此do_basic_setup()函数返回init(),在释放启动内存段(free_initmem())并给内核解锁以后,init()打开 /dev/console设备,重定向stdin、stdout和stderr到控制台,最后,搜索文件系统中的init程序(或者由init=命令行参 数指定的程序),并使用

execve()系统调用加载执行init程序。





init()函数到此结束,内核的引导部分也到此结束了,这个由start_kernel()创建的第一个线程已经成为一个用户模式下的进程了。此时系统中存在着六个运行实体:







start_kernel()本身所在的执行体,这其实是一个"手工"创建的线程,它在创建了init()线程以后就进入cpu_idle()循环了,它不会在进程(线程)列表中出现



init线程,由start_kernel()创建,当前处于用户态,加载了init程序

kflushd核心线程,由init线程创建,在核心态运行bdflush()函数

kupdate核心线程,由init线程创建,在核心态运行kupdate()函数

kswapd核心线程,由init线程创建,在核心态运行kswapd()函数

keventd核心线程,由init线程创建,在核心态运行context_thread()函数

对于I386平台

基本相同。

对于2.4.x版内核

这一部分的启动过程在2.4.x内核中简化了不少,缺省的独立初始化过程只剩下网络 (sock_init())和创建事件管理核心线程,而其他所需要的初始化都使用__initcall()宏

包含在do_initcalls()函数中启动执行。

  五.init进程和inittab引导指令



init进程是系统所有进程的起点,内核在完成核内引导以后,即在本线程(进程)空 间内加载init程序,它的进程号是1。

init程序需要读取/etc/inittab文件作为其行为指针,inittab是以行为单位的描述性(非执行性)文本,每一个指令行都具有以下格式:







id:runlevel:action:process其中id为入口标识符,runlevel为运行级别,action为动作代号,process为具体的执行程序。



id一般要求4个字符以内,对于getty或其他login程序项,要求id与tty的编号相同,否则getty程序将不能正常工作。







runlevel 是init所处于的运行级别的标识,一般使用0-6以及S或s。0、1、6运行级别被系统保留,0作为shutdown动作,1作为重启至单用户模式,6 为重启;S和s意义相同,表示单用户模式,且无需inittab文件,因此也不在inittab中出现,实际上,进入单用户模式时,init直接在控制台 (/dev/console)上运行/sbin/sulogin。







在一般的系统实现中,都使用了2、3、4、5几个级别,在Redhat系统中,2表示无NFS支持的多用户模式,3表示完全多用户模式(也是最常用的级 别),4保留给用户自定义,5表示XDM图形登录方式。7-9级别也是可以使用的,传统的Unix系统没有定义这几个级别。runlevel可以是并列的 多个值,以匹配多个运行级别,对大多数action 来说,仅当runlevel与当前运行级别匹配成功才会执行。







initdefault是一个特殊的action值,用于标识缺省的启动级别;当init由核心激活 以后,它将读取inittab中的initdefault项,取得其中的runlevel,并作为当前的运行级

别。如果没有inittab文件,或者其中没有initdefault项,init将在控制台上请求输入 runlevel。





sysinit、boot、bootwait等action将在系统启动时无条件运行,而忽略其中的runlevel,其余的action(不含 initdefault)都与某个runlevel相关。各个action的定义在inittab的man手册中有详细的描述。



在Redhat系统中,一般情况下inittab都会有如下几项:

id:3:initdefault:

#表示当前缺省运行级别为3--完全多任务模式;

si::sysinit:/etc/rc.d/rc.sysinit

#启动时自动执行/etc/rc.d/rc.sysinit脚本

l3:3:wait:/etc/rc.d/rc 3

#当运行级别为3时,以3为参数运行/etc/rc.d/rc脚本,init将等待其返回

0:1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0

#在1-5各个级别上以tty0为参数执行/sbin/mingetty程序,打开tty0终端用于

#用户登录,如果进程退出则再次运行mingetty程序

x:5:respawn:/usr/bin/X11/xdm -nodaemon

#在5级别上运行xdm程序,提供xdm图形方式登录界面,并在退出时重新执行



  六.rc启动脚本

上一节已经提到init进程将启动运行rc脚本,这一节将介绍rc脚本具体的工作。





一般情况下,rc启动脚本都位于/etc/rc.d目录下,rc.sysinit中最常见的动作就是激活交换分区,检查磁盘,加载硬件模块,这些动作无论 哪个运行级别都是需要优先执行的。仅当rc.sysinit执行完以后init才会执行其他的boot或bootwait动作。







如果没有其他boot、bootwait动作,在运行级别3下,/etc/rc.d/rc将会得到执行,命令行参数为3,即执行 /etc/rc.d/rc3.d/目录下的所有文件。rc3.d下的文件都是指向/etc/rc.d/init.d/目录下各个Shell脚本的符号连 接,而这些脚本一般能接受start、stop、restart、status等参数。rc脚本以start参数启动所有以S开头的脚本,在此之前,如果 相应的脚本也存在K打头的链接,而且已经处于运行态了(以/var/lock/subsys/下的文件作为标志),则将首先启动K开头的脚本,以stop 作为参数停止这些已经启动了的服务,然后再重新运行。显然,这样做的直接目的就是当init改变运行级别时,所有相关的服务都将重启,即使是同一个级别。



rc程序执行完毕后,系统环境已经设置好了,下面就该用户登录系统了。

  七.getty和login

在rc返回后,init将得到控制,并启动mingetty(见第五节)。mingetty是getty的简化,不能处理串口操作。getty的功能一般包括:



打开终端线,并设置模式

输出登录界面及提示,接受用户名的输入

以该用户名作为login的参数,加载login程序

缺省的登录提示记录在/etc/issue文件中,但每次启动,一般都会由rc.local脚本根据系统环境重新生成。

注:用于远程登录的提示信息位于/etc/issue.net中。

login程序在getty的同一个进程空间中运行,接受getty传来的用户名参数作为登录的用户名。





如果用户名不是root,且存在/etc/nologin文件,login将输出nologin文件的内容,然后退出。这通常用来系统维护时防止非root用户登录。







只有/etc/securetty中登记了的终端才允许root用户登录,如果不存在这个文件,则root可以在任何终端上登录。/etc/usertty文件用于对用户作出附加访问限制,如果不存在这个文件,则没有其他限制。







当用户登录通过了这些检查后,login将搜索/etc/passwd文件(必要时搜索 /etc/shadow文件)用于匹配密码、设置主目录和加载shell。如果没有指定主目录,将默认为根目录;如果没有指定shell,将默认为 /bin/sh。在将控制转交给shell以前,

getty将输出/var/log/lastlog中记录的上次登录系统的信息,然后检查用户是否有新邮件(/usr/spool/mail/{username})。在设置好shell的uid、gid,以及TERM,PATH

等环境变量以后,进程加载shell,login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八.bash

运行级别3下的用户login以后,将启动一个用户指定的shell,以下以/bin/bash为例继续我们的启动过程。





bash 是Bourne Shell的GNU扩展,除了继承了sh的所有特点以外,还增加了很多特性和功能。由login启动的bash是作为一个登录shell启动的,它继承了 getty设置的TERM、PATH等环境变量,其中PATH对于普通用户为"/bin:/usr/bin:/usr/local/bin",对于 root

为"/sbin:/bin:/usr/sbin:/usr/bin"。作为登录shell,它将首先寻找/etc/profile

脚本文件,并执行它;然后如果存在~/.bash_profile,则执行它,否则执行 ~/.bash_login,如果该文件也不存在,则执行~/.profile文件。然后bash将作为一个交互式shell执行~/.bashrc文件 (如果存在的话),很多系统中,~/.bashrc都将启动

/etc/bashrc作为系统范围内的配置文件。





当显示出命令行提示符的时候,整个启动过程就结束了。此时的系统,运行着内核,运行着几个核心线程,运行着init进程,运行着一批由rc启动脚本激活的守护进程(如

inetd等),运行着一个bash作为用户的命令解释器。

  附:XDM方式登录

如果缺省运行级别设为5,则系统中不光有1-6个getty监听着文本终端,还有启动了一个XDM的图形登录窗口。登录过程和文本方式差不多,也需要提供用户名和口令,XDM

的配置文件缺省为/usr/X11R6/lib/X11/xdm/xdm-config文件,其中指定了 /usr/X11R6/lib/X11/xdm/xsession作为XDM的会话描述脚本。登录成功后,XDM将执行这个脚本以运行一个会话管理器,比 如gnome-session等。



除了XDM以外,不同的窗口管理系统(如KDE和GNOME)都提供了一个XDM的替代品,如gdm和kdm,这些程序的功能和XDM都差不多。
阅读(442)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inittab

下一篇:(((sizeof (X)) + (bnd)) & (~(bnd)))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