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MySpace、YouTube这两家公司用户规模的飞速增长和商业模式的日益成熟,我认为全球广告业将会经历一次史无前例的震荡。在这次震荡中,Omnicom、WPP这些传统广告业的巨头未必会被扫地出门,但是将会有一批非常有价值的新型广告公司诞生,这些公司又会造就一批像YouTube创始人查德赫里那样叱咤风云的亿万富翁。
虽然这些新型广告公司的定位、技术、模式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将会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帮助广告客户在诸如手机以及MySpace、YouTube网站这样的新媒体广告载体上更加精确地“按需投放”。
无论道路有多么漫长,精确的按需投放将是全球广告业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崭新的投放模式将要求我们在锁定广告目标受众时不再仅仅参考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水平、兴趣爱好等静态的分类参数,而要在这些静态参数的基础上尽可能通过对他们此时此刻所在的位置、最近接受或输出的内容、以及与周边环境发生的商业关系等动态参数来更加准确地提炼出他们身上的商业价值。
譬如,我们能不能利用短信向所有此时此刻正在东方广场闲逛的、年龄在25岁以下的消费者发送一条东方新天地影城《爱情呼叫转移》的门票优惠信息和东方广场俏江南的打折码?再进一步,我们还有没有可能再把这些正在逛街的短信广告的目标受众转化为互联网上电子商务广告的目标受众?
又譬如,我们能不能把一款可以免费试用30天的数字媒体动漫软件有效送达给所有喜欢在文字中夹带动漫的博客作者?我们能不能实时地从社区论坛上把那些正在讨论春节长假去哪旅行的用户筛选出来然后再帮助旅行社或者航空公司准确地把相关的假日游信息发布到这些社区?
再譬如,我们能不能帮助一家保险公司在所有一个月内用户上传的所有交通事故类视频上投放保险广告?能不能把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免费试用邀请上传到所有美眉炫耀自己可人形象的播客上?能不能把葡萄酒商的广告同世界顶级品酒大师的互动视频品酒讲座完美地结合起来?
还譬如,我们能不能通过和星巴克的合作让所有在星巴克里享受无线上网服务的消费者在连通网络后首先接收到一个5秒钟的钱柜雍和宫新店开业的视频广告?能不能把光良演唱会的电子门票购买链接推给所有刚刚用手机下载了《童话》或者《约定》作为彩铃或者铃声的手机用户?
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够帮助我们做到这些(或者其中的一部分),我相信资本会像疯了一样地追着往上砸钱;我们自己也将非常愿意伴随这家公司走过从私募到上市的整个过程。其实上面提到的这些事今天有的已经出现了苗头,只是参与其中的公司做得还不是十分到位。少则一、两年,最多三、四年,一定会出现几家有能力精确投放的新型广告公司。
有人担心,这样精确投放的模式将不可避免地对目标受众的隐私权造成侵犯。这种担心表面看不无道理,实则有些多虑。在我们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中,对广告商来说,每一个目标受众只有特定的商业属性,没有真正的身份识别;换句话说,他们对商家来说仅仅是抽象的符号而已,商家不关心也不会知道这些目标受众的真实身份、银行存款、家庭状况及其周围的社会关系。我知道你在逛东方广场就够了,我不需要知道陪你逛街的是Coco还是Cici,更不用知道你买的那个项链是给老婆还是给小蜜。
无独有偶,写到这里正巧看到一条纽约时报上的新闻,说在刚刚结束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比尔盖茨说“未来五年内互联网将给电视带来一场革命”。
一旦电视被革了命,电视广告一定也会被革了命。如果今天被喂得满嘴流油的广告公司不及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媒体攻略,它们一定会逐渐衰落下去,给再多的回扣也没用。我们习惯上把这种不以我们自己意志为转移的事叫做趋势。对趋势这种东西我们只能有一个态度,那就是做好准备。
在我看来,只有一个理由能够让微软如此大动干戈痛下一个446亿美元的决心:未来的广告业。
因此,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姓谷的第三者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全球广告业的故事。
以往广告商进行广告投放,考虑的更多的是媒体分割—电视投多少、平面投多少、网络投多少、户外投多少。虽然在具体选择媒体的时候也会考虑人群的细分,但是总的来讲还是一种广而告之的大声向公众讲话的态势。
未来的广告的出发点完全不同。没有人再关心各媒体平台的配比。广告客户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广告触碰到了哪些具体的个性化的受众、并且是在他们什么样的时空、行为和心理状态下触碰到他们的。这就是所谓的“精准投放”。
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但是只有技术能够帮助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因此,未来的广告业同技术的关系将至少与它与媒体的关系一样近。
真正应该感到惶恐的不是微软,不是雅虎,更不是谷歌和百度,而是新闻集团、维亚康姆和迪斯尼。在中国,能让央视、文广(更不用说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倒吸一口凉气感到惶恐的—也许用“惶恐”过于夸张,但用“警醒”总应该是可以的吧—又是谁呢?
是新浪?分众?是百度?那你一定是忘了手里握有5亿多用户并且可以随时知道他们在哪、在做什么、有多少消费能力的中国移动。
回到微软,也许我们不知道下一版Windows或者Office什么时候会推出来,但是我们应该能看到:10年以后的微软,将绝不仅仅是一家软件公司。那个时候,广告收入有可能超过微软收入的50%。
在技术的推动下,无论是未来的媒体还是未来的广告投放,都将和我们已知的大相径庭。未来传媒业和广告业的玩家也同样将是“新人换旧人”。
微软收购雅虎可能不会那么一帆风顺,中间还可能上演其它公司(包括传媒巨头、财务投资人,当然也包括谷歌)半路劫婚的好戏。毕竟,就算以前有再多的爱恨情仇,如果谷歌真的拿出譬如说600亿美元的诚意,我不相信雅虎的股东们会不予考虑。现实生活中我们偶尔还能看到为了感情不为金钱所动的感人情节(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发生得越来越不普遍),但是面对贪婪成性的股东们,谁也不用扯感情。东北话,整点有用的。
无论最后抱得美人归的是谁,我认为有一点可以肯定,对雅虎来说,晚嫁不如早嫁,否则有可能把自己耽误成老姑娘。您还可以做到气质优雅风韵犹存,但在股东眼里,行情才是最关键的。
阅读(1034)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