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7177
  • 博文数量: 14
  • 博客积分: 1410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9-07 08:0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4)

文章存档

2010年(14)

我的朋友

分类: 项目管理

2010-09-25 16:34:40

今天在SAP操作界面输入T-CODE,BAPI后发现里面可以添加很多应用程序。当然SE37也可以查看。
对这个与WEB结合的技术很是不理解,于是查了下资料,当然要追溯到ERP的发展趋势上了。
BRP出现后不久,计算机技术就遇到了Internet/Intranet和网络计算的热潮、制造业的国际化倾向以及制造信息技术的深化。这些又将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一、 ERP功能的扩展

1、纳入PDM功能
产品数据管理 PDM将企业中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全过程的各种信息、产品不同设计阶段的数据和文档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环境中。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 CIMS和并行工程日益发展,PDM愈显重要。CAD和 ERP厂商都将 PDM做为自己的产品来发展。在 ERP方面,BAAN公司出台了自己的 PDM产品,实现设计数据、产品构型、 BOM、设计文档、有效性控制等。在Oracle的 Manufacturing 10SC中的工程数据管理是面向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研制的,可以在研制和批生产混线的企业中应用,简化了系统在新产品投产时的准备工作量。 BPCS的 C/S版以及SAP的 R/3中都直接加入了与 PDM相重叠的功能,增加了对设计数据的管理、设计文档的应用和管理,减少了 MRPII庞大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准备工作量。 R/3和 BAAN的 PDM还能直接与CAD软件相连接。

2、ERP与EDI的集成
虽然EDI是许多MRPII已经具有的功能。近年来ERP的 EDI功能又有进一步的扩展。 ( l) ERP将企业内部的EDI集成。业务文件(如计划或订单)的传递和一般的公文传递,在内容、传递范围或是所运行的计算机环境等方面,都有区别,但又是交叉在一起的。ERP把原来分散的EDI连通,是企业办公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的进步。 ERP系统的EDI具有与系统以外的EDI连通的功能。这样ERP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与本企业的非ERP软件用户交换信息。(2)企业间的EDI。当前在某些行业中,如汽车制造业,EDI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功能。汽车行业销售的方式要求 ERP软件在销售和采购模块中用EDI实现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电子订货和销售开单过程。

因为 EDI的格式非常多,软件商必须为用户开发和维护能支持含有数百种不同的EDI格式,所要求的专业技术水平很高。制造软件厂商们正在与EDI软件厂商联合。

3、增加了工作流功能
对工作流(Work flow)的需求是与无纸管理及 EDI在 ERP软件中的应用同时发生的。使用EDI以后就出现了电子文档(电子的计划文件、电子订单或工程更改文件)在要求的时间按照规定好的路线传递到指定的人员处的问题,必须采用工作流管理进行控制。在Oracle的Manufacturing 10SC中已加入了工作流管理模块,这是一个集成的、基于规则的、自动和连贯的工作流管理程序。全面的工作流规则保证与时间相关的业务信息,诸如对采购订单需求的核准,能够自动地在正确的时间流转到指定的人员处。对工作流的管理使 ERP的功能扩展到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的控制之中。

4、增加数据仓库DW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功能
MRPII或ERP软件的基本特征是“联机事务处理”。而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从规模庞大、数据完整但“事无巨细”的ERP系统中直接获取对他进行宏观决策时所需的数据是很困难的。90年代中期出现了数据仓库DW和联机分析处理 OLAP技术,新一代的ERP软件立即将其综合进去,为用户提供企业级宏观决策的分析工具。 Manufacturing SC10版本的“Application Data Warehouse应用数据仓库”模块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基于DW和 OLAP技术的决策支持集成环境。 SAP利用它的业务应用程序接口BAPI将第三方的 DSS(决策支持系统)和 OLAP软件集成进来。 Information Builder公司将为 R/3的用户提供数据仓库软件包, Business Objects与SAP联合开发了一个针对 R/3的集综合查询、报表和 OLAP为一体的 DSS版本。

5、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
传统的ERP系统着眼于企业后台的管理,而缺少直接面对客户的系统功能。因为,传统的企业只是着力于买到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快速高效地生产出产品,至于哪种产品更受欢迎,哪些服务最有待改进这一类的问题,却往往没有确切的答案,只能凭经验臆测。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中,企业的客户可能分散在全球各地,企业不可能对他们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所以必须有一个系统来收集客户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利用。

基于上述背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又称前台管理系统,成了ERP市场上最新的亮点。一般来讲,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包含销售、市场及服务三类模块。其中,销售模块有很多功能,从最初的需求生成,到自主销售,到最后的销售人员佣金管理都涵盖其中。销售人员只要有一台手提式电脑,就可以随时得到生产、库存和订单处理的情况,可以随时随地与任何客户进行业务活动;而市场模块则偏重于对市场计划和市场战役的策划与管理,让企业心中有数;服务模块涉及到服务的方方面面,例如服务合同管理和电话呼叫中心的管理等等,确保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二、向Internet、Web上转移

由于今后1ntranet将成为许多大公司网络建设的选择,使用 Web客户机具有费用低廉、安装和维护方便、跨平台运行和具有统一、友好的用户界面的优点,加之所有的数据库厂商对WEB技术的支持,使得目前几乎所有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厂商都计划将 Web测览器的前端安装到他们的产品上去。专家们预言,“Web测鉴器将来会完全代替传统的客户机”。几个大的制造软件公司Oracle、SALP和BAAN都在争先恐后地把他们的 MRPII/ERP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客户机“Web化”。采用的途径有三:

( l) 建立能使现有应用程序结构与 Internet协议进行通讯的桥连技术。1996年3月SAP公司展示了其 Internet R/3软件,为销售、产品配置、库存及采购模块提供 Internet访问功能。R/3使用户通过客户端的 Web测览器来访问 R/3应用软件包,进行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访问。ORACLE公司在它的 Application最新版本中加入了 Internet Commerce新模块。

(2) 其二是增加新的基于Web的应用程序。Oracle公司发布了 Oracle Application for Web的3个以Web测览器为前端的应用套件,允许企业外部的授权供应商、客户或企业内部某些经授权的工作人员通过一个标准的Web测览器远程进入 ERP系统,完成输入订单、监督装运、检查付款、查看供货协议、监督库存、查验收据、审批支付状况、测览产品目录等业务。SAP公司已宣布将与One Wave公司一起为它的大型客户/服务器套件 R/3的人事管理、服务管理、采购和财务报告应用程序推出基于Web的客户机程序。而另一家著名ERP软件厂商J.D.Edwards已经在销售一个名叫One World的财务应用程序套件,并正在致力于为全套应用程序提供Web前端的努力。

(3) 三是改写原有的应用。应用软件厂商正忙着把应用程序建立在网络计算环境中,使应用程序的代码完全适合 Internet。这些公司计划把他们的应用程序重新建立在数以百计的基于Java小程序的部件(cartridge)和模块上。BAAN公司在前不久签署的一项协议中,表示计划建立基于Sun公司的Java且基于部件的C/S应用软件。Oracle许诺在1997年底之前所有的软件都被Java化,并通过Oracle网络计算结构NCA将应用软件转换成更为分布化的系统。Oracle的许多功能都将变成能插入NCA的新结构。J.D.Edwards计划在18个月内交付他们有40000个部件组成的 ERP应用程序套件。SAP公司已经推出了代表R/3系统部分的l70种部件。

舆论看好以测览器为客户机的Internet网络计算方式。但对于繁杂的制造业应用软件分布化以及把大型应用软件分成为小构件,重建应用程序部件将是十分困难的,是各主要厂商将要走的最艰苦的历程。

三、新的模块化软件和专业化软件

1、新的“模块化”的概念与现行的“可选择模块的套件”是不同的。如SAP公司的模块化具有以下特点:

(l)采用一种新的将第三方软件集成到ERP中去的方法,称为业务应用程序接口(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BAPI)。这是一个标准化的开放接口。有了BAPI,用户可以通过测览器、Exchange电子邮件来使用ERP系统,用户可以将这些软件模块与非ERP软件混合匹配使用。

(2)用户可以按需求单独更新某一个模块,而没有必要为了增强某一个功能对系统进行全面升级。用户用逐个模块更新的办法增强系统的功能,而不必更换整个系统。

BAPI技术对 ERP软件的开发商说来是非常重大的进步。从MRPII到ERP,系统功能越来越多,一个软件公司无论多么强大,也无法独自开发包括企业全部专业的全部管理功能的软件。在技术上必须有能力把第三方软件接在自己的核心软件上。SAP的BAPI和Oracle应用的30多个API能够使自己的软件具有“无限”的扩展能力。

2、专业化软件。这将改变向用户提供适于所有用户的通用产品的状况,而针对具体的用户市场对软件预先“剪裁”推出针对特殊市场的软件产品。专业化软件不需要用户进行针对性的配置就可得到可用的菜单、模块和报表等,可以更快的启用,可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服务。Forrester将这种ERP软件专业化倾向称为ERP的“垂直市场战略”。其中重要的动向有:

SAP宣布在1997年3季度将其面向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完整的供应链规划软件IS。Oi1系统投入市场。这是一个扩展并优化了R/3功能的行业性应用软件,为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业务管理提供认敏捷制造、容量设计和生产线维护到全球范围的价格和税收状况和销售和流通系统,对外贸出口订单管理、运输计划和处理,以及各种账务、制造和劳动力成本的控制等全面的支持。R/3系统还有面向电讯公司和公益事业部门的版本计划。Oracle购买了制造软件开发商Datalogic,在此基础上将开始把业务扩展到化工、能源和消费包装类商品市场。

ERP软件的专业化趋势说明制造软件覆盖领域的扩张,使ERP已经走出制造业,在能源、电讯和其他行业寻找更加广阔的市场。

四、ERP软件向NT平台转移

长期以来,高端的制造业应用软件一直为UNIX服务器所统治。而随着台式机处理器性能的增强、价格的下降, Windows NT逐渐成为多数企业选择服务器的对象。作为制造软件厂商重要的客户群的中小型企业,NT服务器能满足其用户站点不多的使用条件,又受运行NT的低价Intel平台的吸引,将成为使用基于NT的低价C/S应用软件的主力军。在这种背景下,各制造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商如SAP、Oracle等纷纷宣布他们在服务器一端支持Windows NT的应用软件。那些定位于高端的技术、采用低廉NT平台的ERP软件将在中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当前的ERP的特点是:

( l)功能上,新增加的工作流、EDI、DSS等功能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是ERP管理的对象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物料、物理的和生产力的资源扩大到信息资源。

(2)管理的深度从原先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联机事务处理OLTP向下扩展到覆盖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处理,向上扩展到决策支持的联机分析处理OLAP,横向扩展到设计和工程领域。

(3) ERP的计算机环境从传统Client/Server环境过渡到以Web和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计算环境为支撑。

(4)软件结构上,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更趋于灵活、实际和面向具体用户。

(5)ERP软件应用范围拓宽,将覆盖制造业以外的许多领域。

这些发展标志着ERP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SAP的API应用编程接口和接口工具方面也同样领先于其它ERP厂商。ALE/IDocs是SAP公司为SAP R/3 R4.6C版本所提供的接口机制,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在 R4.0以后的版本中,又添加了技术上先进的BAPI。以下就对ALE/IDocs, BAPI以及其它可用的整合方式进行下理解。
1、ALE/IDocs是什么?
ALE 是Application Link and Enabling的缩写,是SAP专门为SAP与SAP之间所设计的整合中间件。IDocs是中介文本 (Intermediate DOCument) 的缩写,是SAP提供的系统整合专用的数据/消息格式。ALE在SAP 3.0版本开始就作为SAP整个应用体系的一部分,为分布式数据交换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通讯机制。ALE的设计,原本作为两个SAP流程之间的一种消息传递服务(Messaging Service) ,使SAP与SAP的业务流程之间企业数据能够有效的交换,为两个独立的SAP之间提供了的系统整合服务。不过,随着应用的发展,ALE/IDocs接口机制也已然成为与其它非SAP系统的标准的整合方式。
ALE的设计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即应用层,数据/消息分配层和通讯层。通讯层是SAP整合机制的基础,它利用远程功能呼叫RFC(Remote Function Call) 调用SAP系统的功能模块。
 
数据/消息分配层,主要提供三个关键服务:
按数据分配模型决定数据接收者。
消息的过滤和转换。
数据/消息的压缩,以提高传递效率。
应用层直接与SAP系统接口,生成或从其它系统接收含有路由信息的消息文本IDocs,包括消息接收者的姓名,要求发送的类型以及对消息进行处理的规则。
ALE的机制代替了原来的SAP所提供的批数据通讯BDC(Batch Data Communication) 方式。顾名思义,BDC为系统之间提供了简单的数据批处理服务,还不能作为一种中间件技术,它没有提供系统之间进行无缝整合所要求的纠错功能、系统管理和其它安全措施。总得说来,应用SAP的ALE机制进行SAP与SAP或非SAP系统整合有以下几个好处:
ALE技术不受SAP版本升级的影响,它提供了版本向后兼容性。ALE定义于SAP应用层,与SAP的逻辑层相对独立,整个ALE中间件独立于发送和接收系统。
ALE消息设计逻辑保证消息的“一次且只有一次”的消息传递。ALE采用“存储-发送”技术确保消息即使系统发生故障或接收方没有准备接收时也可以达到目的地。这样就保证接收方不至于收到重复消息。
ALE也提供了IDocs管理功能。主要有文本缩减、文本版本控制以及文本数据过滤。三种控制机制使得SAP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IDocs文本在运行中进行动态处理。
ALE提供了系统管理功能,允许对ALE系统进行启动/复位/恢复等系统操作,为开发人员提供了进一步的管理控制。
IDoc 几乎可以传带任何SAP应用的数据,是一种“外围”定义格式,与SAP的应用数据定义不直接相关。IDocs已经广泛应用于早期的SAP-EDI的数据交换,因而它的设计有点类似于EDI的标准,即EDIFACT标准。
IDocs是以字符基础的,因而是可读的。它有三种纪录类型,即:
控制纪录-含文本信息,如IDoc类型,发送/接收方信息以及文本标识。
数据纪录-含管理和实际数据部分。
状态纪录-用来追踪文本传递各点的状态,如状态码,系统时间,错误标识等
2、ALE/IDocs的消息发送接收过程
下面对ALE/IDocs在系统整合过程中消息的实际传递进行介绍。
让我们首先看发送过程。
一个发送过程由事件触发,文本生成,数据打包以及交由传输媒介传递这四个步骤组成,具体如下:
应用系统事件触发
系统目标(Objects) 的状态变化,用户自主活动或其它数据库特定变化等可以启动数据表的触发程序,从而进行数据传递的初始化工作,如数据准备。
生成主IDoc文本(Master)
按标准格式生成主IDoc文件,包含所有可以传递数据(不分接收者)
生成通讯Idoc
从主IDoc中生成只与特定接收者有关的文本,通讯文本是主文本的子数据集(Subset)
Idoc 发送
利用异步通讯方式将一定版本的IDoc传递到接收方。
 
下面,让我们看接收过程。
接收过程始于SAP系统从外部收到IDoc文本。接收过程的优点在于,接收方既可以是SAP系统,也可以是第三方系统,这也是SAP与第三方进行有效整合的基础。接收过程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
存储Idoc-将文本存储于数据库,并进行语法校验
邮件处理程序读取Idoc--一个专门设计的IDoc处理程序读取IDoc并产生SAP或其它系统所需的系统消息。多个程序可以同时运行。
生成系统文本--处理程序进一步生成系统文本供系统使用,并将结果信息存于Idoc d的状态纪录中。

3、BAPI简介
BAPI是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缩写, 是SAP为3.0版本以上提供的基于企业目标(Business Object) 技术的接口应用界面。SAP在3.0版本以上采用了Object-oriented技术,逻辑定义了SAP R/3系统的所有功能目标,并且将所有的目标(Objects) 和BAPIs存储于企业目标库BOR(Business Objects Repository). SAP R/3 企业目标的目标类型(Object Type) 相当于目标设计语言中类(Class) 的概念,其定义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基本数据--所有目标类的通用属性,如目标标识和默认方法(Method) 。
接口界面--目标的方法(Method), 事件(Event), 特征(Attributes) 。
键(Key Fields)--供BOR中目标检索使用
方法(Methods)-- 对目标进行所要求的各种操作。
特征(Attibutes)-- 描述目标特征。
事件(Events)-- 触发以改变目标状态。
利用BAPI,开发人员可以实现对BOR进行实时访问,从而实现应用系统(SAP-SAP)之间在数据/逻辑层上的有效整合。
4、应用SAP-DCOM接口
SAP于1998首次提供SAP-DCOM接口,以满足各种桌面应用开发的要求。利用DCOM连接端口,开发人员可以利用VB, C++,以DCOM目标方式访问SAP数据。在Web应用上,可以用VBScript, JavaScript 以DHTML方式页面访问,也可以用ASP访问数据。
另外,利用DCOM也可以间接访问SAP的企业目标库BOR。上面提到的BAPI是SAP系统上专用的,在实际应用上不如DCOM来得广泛。DCOM端口主要有两个技术模块组成,一个是管理模块,另一个模块生成SAP BO的DCOM 代理组件(Proxy Components),生成的DCOM组件存放于C++。代理组件有以下属性:
Client-要访问的R/3客户系统
UserID-R/3用户
Password-用户密码
Language-系统语言
Destination-预先定义的目标名称
另外,每个组件具有以下方法:
PutSeesionInfo()—设定系统一次调用的目标参数
AdviceRfcGuiSink()—用于需要SAPGUI或dubugging的场合。
CommitWork()-用于数据更新,无implicit commit的场合。
InitKeys()-DCOM目标键初始化
DimAs()-返回Microsoft ADO(Advanced Data Object) 纪录集(支持游标控制)。
其它从R/3 BO定义中继承的方法。
总起说来,SAP R/3 作为一个相对灵活的ERP系统,利用上述的各种整合技术能够实现SAP系统之间以及SAP 与其它系统之间的数据/过程的整合。当然,一个应用系统的高度客户化导致了系统整合的难度。随着系统功能的增加,多种可供采用的整合技术也就显得很有必要。对于SAP R/3用户来说,正确选择适用的整合技术是实现成功系统整合的关键。
 
 
阅读(76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