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33615
  • 博文数量: 69
  • 博客积分: 2895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7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9-03 18:0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9)

文章存档

2010年(69)

我的朋友

分类:

2010-09-11 16:06:22

1). cassandra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被客户端访问。

2). 对cassandra某个节点的访问是通过调用org.apache.cassandra.service.Cassandra的内部类Client的相应接口实现的。

3). 2)中的Cassandra这个类包含了很多内部类和一个接口(Iface)。其中的Client和Processor两个内部类都是对Iface的实现,这保证了他们的内部的所有方法是一一对应的。

4). 当Client这个内部类中的某个方法被调用的时候,该方法会用他内部的send_开头的方法发送消息,并且用recv_开头的方法接收返回的内容,容,返回的内容可能是我们想要的数据,也可能是个异常的消息,如果是异常的消息,则会在客户端生成一个相应的异常并抛出,

5). Client端send_和recv_方法同目标节点的交互是分别通过oprot和iprot的实例完成的,这两个实例是负责输入输出的,具体的功能的实现在libthrift.jar中。

6). 节点和客户端通信的连接是由libthrift.jar中的TThreadPoolServer的实例实现的,这个实例在该节点最初启动的时候被生成,并且该实例内部还保有一个2)中提到的Processor实例。TThreadPoolServer实例给Processor实例提供了输入输出实例iprot和oprot,并且通过调用Processor的processprocess(TProtocol iprot, TProtocol oprot)接口来进一步的向内传递消息。

7). 节点最初启动的初始话过程是在org.apache.cassandra.service.CassandraDaemon的setup()中完成的。

8) 在Processor的processprocess(TProtocol iprot, TProtocol oprot)会解析iprot中传入的客户端的请求,并首先解析出要调用函数的函数名字,然后通过查询processMap_来决定究竟由那个ProcessFunction实例来接收处理消息,相应的ProcessFunction实例的process(int seqid, TProtocol iprot, TProtocol oprot)被激活并开始全权负责消息的处理和反馈。

9). 相应的的ProcessFunction的实例主要负责三件事:i,进一步处理iprot传入的消息 ii,将详细的信息转发给iface的相应方法处理 iii,将得到的反馈通过oprot返回给客户端。这里的iface实例实际上是org.apache.cassandra.service.CassandraServer的一个实例,在Processor的实例创建的时候(节点启动的时候)被装入了Processor实例,但是由于ProcessFunction类是Processor的内部类,所以ProcessFunction的实例也能直接访问。

10)以上可知,最终客户端的信息是交给CassandraServer的相应方法来处理的,而thrift的相关功能只是负责了客户端和节点间的交互(9160端口),而节点之间的交互并没有使用thrift的资源。

源码中对节点的如下称呼应该是等价的: end point , node ,  machine , datacenter , host。

    cassandra节点的启动main()在类org.apache.cassandra.service.CassandraDaemon中,细节在 setup()中。过程中会start一个CassandraServer的实例peerStorageServer。 peerStorageServer在建立的时候,内部会实例化一个 StorageService实例,在该StorageService实例初始化的过程中,该节点的所有功能服务会被配置激活,这些操作是在 StorageService的默认构造器中完成的。

    StorageService的构造器中大致做了如下几件事情:

    1)生成一个storageLoadBalancer_s实例负责负载均衡,现在还没有明白原理。

    2)生成一个endPointSnitch_实例,这个提供了对两个end_point进行比较的一个途径,基本上是判断两个end_point是不是同一个ip等

    3)启动了MessagingService,并且注册了一些handler实例。MessagingService是负责该end_point与其他end_point进行通信的。两个节点间通信的内容被封装在一个Message的实例里面。

       比如,如果节点A想向节点B获得一定的数据,那么A需要通过自己的MessageService向节点B发送一个Message实例,这个实例里面包含了如下信息:这个请求的类型(属于什么stage) ,这个请求要调用的B的哪个handler来处理,以及这个请求的其他具体内容。当节点B接收到节点A发送过来的Message实例后,会将根据这个 Message实例内部指定的handler信息,将该实例转发相应的handler去处理。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这个指定的handler已经在B节点注册了,而这个注册过程就是在StorageService启动的时候完成的。

    4)consistencyManager_:还没明白什么意思。

    5)StageManager的配置:

       这个stage的概念来自于“SEDA“( staged event driven architecture)中的”S”,参考。

       大致意思好像是可以将一个工作流程分为若干个阶段(stage),然后给各个stage动态的分配线程资源来处理stage内定义的逻辑。stage和 stage之间的通信是通过任务队列完成的,当一个stage的逻辑执行完后,如果需要调用下一个stage来继续执行,那么就往下一个stage保有的任务队列中写入必要的任务信息。

       这样的SEDA结构的好处是:在实际的运行当中各个stage的忙闲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将比较闲的stage上的线程资源分配给同期比较忙的stage来实现效率上的提高。

       在cassandra中,还是以3)中例子说明,在A节点发往B节点的Message实例中有一个“这个请求的类型”的信息,这个信息保存在 Message实例内header实例的type_上,是一个字符串。这个字符串标明了当MessageService获取了Message实例后究竟由那个 stage来负责执行指定的handler对象。因为handler对象只是定义了对Message的处理逻辑,所以需要stage里面的线程来对其进行执行。

       当前的stage只有4种,依次在StroageService的 /* All stage identifiers */标注下被定义,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ROW-READ-STAGE”是负责读取的,其他的含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大概是负责修改,数据压缩和 http后台页面信息接收的。

       StageManager部分的源码还没哟看到,可能是负责各个stage间线程调度的吧。

    6)设置nodepicker_定义了当前节点对周围节点的查询策略,具体的还不清楚

当某个end point拿到一个key(比如”王老六”)并想取出他的相关信息的时候,这个节点是怎么知道这个key的相关信息是存放在哪些节点中的呢?
以下将用从客户端拿到的”get_clomun”请求为例,进行说明:

      “get_column”的相关信息会在CassandraServer的get_column(String tablename, String key, String columnPath)方法中被封装成一个readCommand实例,该对象简单包含了请求信息,另外也提供了一些别的方法。

      然后该command实例会最终被交给 StorageProxy.readProtocol(command,StorageService.ConsistencyLevel.WEAK)来处理,并期待这个方法能返回一个和key关联的columnFamily的数据,这些数据被装在一个row对象里返回的。

      在上述的StorageProxy.readProtocol(…)这个方法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提交的key(“王老六”)确定他的相关信息内容是存放在那些end point中的。而这个寻找end point的工作由StorageService.instance().getNStorageEndPoint(command.key)来完成。

      实际上,上述的StorageService的getNStorageEndPoint(String key)方法调用了他持有的实例”nodePicker_”的getStorageEndPoints(Token token) 来完成寻找end point这件事情。

      题外话:StorageService这个实例提供了本地节点数据存储和与其他节点交互的服务,这个实例是在节点启动之初被建立的,在建立的时候该实例会初始化一个nodePicker_放在其内部,这个nodePicker主要负责本地节点同其他节点的交互规则,也就是如何选择其他节点的策略。当前的策略有两种:RackAwareStrategy–机架敏感 和 RackUnawareStrategy–非机架敏感,默认策略是RackUnawareStrategy。

      所以默认情况下,nodePicker_就是一个RackUnawareStrategy实例,而他的 getStorageEndPoints(Token token)将被用来查找合适我们给出的key(“王老六”)的end point,这里合适的意思是“存有关于这个key的信息”。而这里提到的token是由key封装得来的,他对key进行了hash,并且继承了 Comparable接口。也就是说,这个token实例是可以和其他同类token比较大小的,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可以在Token组成的list 上进行二分查询Collection.binarySort,并定位查找目标的在list中的相对位置”–这种查找操作将被经常使用。默认情况下 token是一个BigIntegerToken的实例。

      nodePicker_最终会将查找的工作交给getStorageEndPoints(Token token, Map tokenToEndPointMap)来做,这个方法会返回一个查找到的end_point的数组。以下是对RackUnawareStrategy中的相应方法的说明(因为默认是使用这个方法):
//此处的tokenToEndPointMap保存了该节点知道的所有其他节点,并且可以根据他们的token查找到

//此处的token是我们要查找的key(“王老五”)生成的token,他跟上面end point的token生成的算法是相同的,也都是BigIntegerToken

  1.  
  2. public EndPoint[] getStorageEndPoints(Token token, Map tokenToEndPointMap)
  3.     {
  4.         //根据key寻址的切入点
  5.         int startIndex;
  6.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7.         int foundCount = 0;
  8.         //将key的set装入一个ArrayList中,并完成排序,(一位token是comparable的)
  9.          tokens = new ArrayList(tokenToEndPointMap.keySet());
  10.         .sort(tokens);
  11.         //在排好序的tokens中二叉树搜索token,并返回token所在的位置的index
  12.  
  13.         //个人认为:根本别指望tokens里面能有我们要找的token,因为一个是end point的token集合,一个是查找key("王老六")生成的 
  14.  
  15.         //token,生成的时候都使用了hash,并且加入了大随即数,重合的概率很低。
  16.  
  17.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下面这个index,(参见binarySearch的说明可知)。
  18.  
  19.         //也就是:虽然下面这条语句不大可能从tokens中取出东西,但是生成的index将告诉我们,哪个end point的token离我们给出的
  20.  
  21.         //key"王老六"的token“最近”。而且,在节点情况固定下来的情况下,用当前这种方法,
  22.  
  23.         //key"王老六"的token确定的对应的end point也是不会改变的(每次都会取到这个end point,除非end point本身注册的变了)。
  24.  
  25.         //也就是说:这就成了一种方法,一种能够根据数据key("王老六")定位到一个end point的方法,
  26.  
  27.         //如果写数据时使用了这种策略找到一个end point 节点然后写进数据,那么手持相应的key在读数据的时候,同样使用这个策略,也
  28.  
  29.         //相应的能找到当时存入数据的那个节点,并把数据读出来。
  30.           int index = .binarySearch(tokens, token);
  31.         //基本上这个条件里面的语句肯定会被执行
  32.  
  33.         //那如果真的用key("王老六")从tokens中找到对应了呢?这个方法里的策略就是,那就直接拿这个被确定的节点来当 “邻居”节点了
  34.  
  35.         //而key的tokens和end_point的token之所以能混在一起说话,是因为他们都是BigIntegerToken,在同一个数据空间中
  36.         if(index < 0)
  37.         {
  38.  
  39.             //以下的运算将把key("王老六")的"邻居"节点给"翻译"出来
  40.             index = (index + 1) * (-1);//得到可以插入的位置
  41.             if (index >= tokens.size())
  42.                 index = 0;
  43.         }
  44.         int totalNodes = tokens.size();
  45.         // Add the node at the index by default
  46.  
  47.         //把我们找到的"邻居"节点放到一个要返回的list中,当然,对于一个key("王老六")的信息还可能在其他节点上存有副本(replicas)
  48.  
  49.         //再下面的操作会将这些存有副本的节点也一同取出
  50.         list.add(tokenToEndPointMap.get(tokens.get(index)));
  51.         foundCount++;
  52.         //本来index是从0…一直到size()的一条线,如果我们用如下的方式选取index,就好似将所有的index数值放在了一个圆圈上,然后按
  53.  
  54.         //从小到大的方向在选取下一个index。startIndex就是一个切入点,本质上Partitioner提供了这个可被"切入"的结构和线索
  55.  
  56.         //猜想这也是为什么叫Partitioner的原因吧
  57.         startIndex = (index + 1)%totalNodes;
  58.         // If we found N number of nodes we are good. This loop will just exit. Otherwise just
  59.         // loop through the list and add until we have N nodes.
  60.         // replicas_对应storage-conf.xml中的最大副本数量
  61.    
  62.  
  63.         //将存有副本的节点也一同取出,就是最初"邻居"节点往后的若干个节点,具体若干几个是在storage-conf.xml的
  64.  
  65.         //标签中定义的
  66.         for (int i = startIndex, count = 1; count < totalNodes && foundCount < replicas_; ++count, i = (i+1)%totalNodes)
  67.         {
  68.             if( ! list.contains(tokenToEndPointMap.get(tokens.get(i))))
  69.             {
  70.                 list.add(tokenToEndPointMap.get(tokens.get(i)));
  71.                 foundCount++;
  72.             }
  73.         }
  74.  
  75.         //统一下节点监听端口的信息
  76.         retrofitPorts(list);
  77.         return list.toArray(new EndPoint[list.size()]);
  78.     }
  79.  



阅读(952)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Cassandra数据模型

下一篇:cassandra学习笔记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