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获取内核源码文件。
从下载内核源码包(linux-2.6.26.tar.gz)。
# cp linux-2.6.26.tar.gz /usr/src
# tar -xvzf linux-2.6.26.tar.gz
# ln -s linux-2.6.26 linux-2.6
二、配置内核。
1. 进入内核文件所在目录。
# cd /usr/src/linux-2.6
2. 编辑 /usr/src/linux-2.6/Makefile 文件的 EXTRAVERSION 的值。
EXTRAVERSION = No_Power_Management_Support # 以此标识内核
3. 运行命令 make mrproper ,以确保源文件处于一致、干净的状态。这个命令会删除内核配置文件.config(如果有的话)。
4. 保存默认的配置文件(/usr/src/linux-2.6/arch/x86/i386_defconfig)到安全位置,比如软盘,以便必要时恢复默认配置。
5. 使用配置工具设置内核选项。
# make config (基于文本的最为传统的配置界面,由于有几百个问题要回答,一般使用其它的配置工具。)
# make menuconfig (基于文本选单的配置界面)
# make xconfig (基于图形窗口模式的配置界面)
# make oldconfig (使用已有的内核配置文件,仅提示一些新的特性。)
选择相应的配置时,有三种选择:
“Y”- 将该功能编译进内核
“N”- 不将该功能编译进内核
“M”- 将该功能编译成可以在需要时动态插入到内核中的模块。
参考:Linux 2.6.19.x 内核编译配置选项简介
设置完选项后,保存更改。上述配置工具会生成配置文件
/usr/src/linux-2.6.26/.config 。
如果要使用现有的配置文件(比如默认的配置文件),首先将该配置文件拷贝为/usr/src/linux-2.6/.config,然后执行命令 make oldconfig。
三、编译内核。
1. make clean 清除前面过程中make后遗留下的文件。
2. make dep 读取配置过程生成的配置文件,来创建对应于配置的依赖关系树,从而决定 哪些需要编译而那些不需要。2.6内核不需要执行此步骤。
3. make zImage make bzImage 这两个命令会在/usr/src/linux-2.6下创建文件vmlinux,这是未压缩的内 核。 make zImage 和 make bzImage 会各自在/usr/src/linux/arch/i386/boot/ 下创建文件zImage和bzImage, 这是已经压缩的内核。 zImage是用gzip压缩的, 适合存储在软盘上的内核。bzImage是更大的超过软盘空间限制的压缩内核。
4. make modules 编译生成相应的模块。
5. make modules_install 一旦模块被编译,它们须被拷贝到相应的子目录/lib/modules下,make modules_install 命令执行这一任务。 模块在系统中的标准目录位于/lib/modules/x.y.z, 后面的x.y.z是版本号, 为安全起见, 在运行make modules_install之前最好对/lib/modules进行备份。
6. make install 通过执行以下步骤完成安装。 (1)把压缩内核映象拷贝到/boot目录下, 并创建相应的System.map符号链 接; (2)修改bootloader的配置文件; (3)调用mkinitrd程序创建内核的initrd映象. 对于GRUB而言, 将在 /boot/grub/grub.conf配置文件增加如下类似的配置行: title Red Hat Linux (2.***)
root(hd0, 1)
kernel /boot/vmlinuz-2.*** ro root=LABEL=/
initrd /boot/initrd-2.***.img
阅读(1805)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