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附上很久以前写的LTIB使用总结,学习资料主要来自飞思卡尔的板子MPC8349E-mITXE板子的资料,主要参考了,写的不是很详细,而且后来发现中间还有部分错误,不过懒得再修改了。
板级支持包BSP的下载 搜索MPC8349E-mITXE,注册下载即可.
写在前面
符号'##'后面语句均为注释
需要做的操作命令以 '$' 或 '#'开头,且都位于一行的开始
以下绝大部分操作是针对于我们的开发主机(PC),其他是针对于开发板(MPC8349itx)
对于主机上的操作,所说目录路径是相对于/usr/local/mpc8349/mytest/来描述的
开发主机的系统为redhat9,开发板通过串口1连接主机,终端工具为minicom
在主机上使用的普通用户名为liuby,用户主目录为/home/liuby/
符号'<<'和'>>'之间的内容表示随开发板自带的文件名
由于这是一个介绍ltib使用并涉及相关部分的文档,所以呢,首先来介绍一下ltib的安装
## 首先将linux_BSP光盘放入光驱,然后以root用户挂载
$ su - root ## 切换身份到root用户,需要root用户密码
#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o loop ## 挂载光驱
# cp -rf /mnt/cdrom/ltib-mpc8349e-mitx /home/liuby/ ## copy到liuby的主目录下
## 上面两步没做测试,可能有误
## 复制到主目录下的方式很多,比如ftp,nfs等
# umount /mnt/cdrom ## 卸载光盘
# mkdir -m 777 /usr/local/mpc8349 ## 创建安装ltib的根目录
## 由于安装ltib需要是普通用户身份,但部分命令要超级用户权限才行,所以需要执行visudo增加用户liuby的权限,如下操作
# /usr/sbin/visudo ## 此命令相对于vi打开了一个权限设置文件
## 按i进入输入模式,在最后一行添加如下一行内容
liuby ALL = NOPASSWD: /bin/rpm, /opt/freescale/ltib/usr/bin/rpm
## 按ESC进入命令行模式,按:wq保存退出
$ exit ## 退出root,回到普通用户身份liuby
$ cd /usr/local/mpc8349/ ## 进入mpc8349目录,是因为默认安装到当前工作目录
$ /home/liuby/ltib-mpc8349e-mitx/install ## 这个会有个提示询问你是否接受install
## 输入'Y'接受install,回答'yes' 接受 EULA
## 照上面操作,安装结束后的文件为/usr/local/mpc8349/ltib-mpc8349itx-20070221/
## 此位置下的doc/*文档有各种说明
## 下面进行安装,首先是小文件系统形式
$ cp -a ltib-mpc8349itx-20070221 small ## 这个只是复制,名字任意起的
$ cd small ## 进入到small目录下
$ ./ltib --preconfig config/platform/mpc8349itx/defconfig-min-fs --batch ## 开始build
## 此目录开始安装host支持包,第一次安装可能时间会长些,half an hour? maybe.
## 若发生错误,查看日志文件/usr/local/mpc8349/small/host_config.log
## 此编译的是小文件系统rootfs.ext2.gz.uboot,并在rootfs下产生文件系统
## 只编译了文件系统,没有内核镜像,没有uboot镜像
## rootfs作为NFS输出目录(NFS-exported),是目标板的根文件系统
## 此编译用的是uclibc的库
##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若想使用powerpc-linux-gcc自动补全功能,需# vi /etc/bashrc,在最后添加一句:export PATH=/opt/freescale/usr/local/gcc-3.4.3-uClibc-0.9.28-1/powerpc-linux/bin:$PATH,最后重启后,可用# echo $PATH来查看环境变量中是否有/opt/mtwk/usr/local/powerpc-linux/gcc-3.4.3-glibc-2.3.3/bin路径变量。
## 编译完毕会给出信息提示,然后继续完成下面的操作
$ cd .. ## 回到/usr/local/mpc8349/目录下
## 下面进行安装,这次是大文件系统形式
$ cp -a ltib-mpc8349itx-20070221 large ## 这个只是复制,名字任意起的
$ cd large ## 进入large目录下
$ ./ltib ## 开始了大文件系统的build
## 编译后的rootfs.ext2.gz.uboot会大很多,并产生rootfs下文件系统
## 此次编译了uboot,内核和文件系统镜像(难怪叫"the hard disk based file system")
## 编译后的u-boot,u-boot.bin,uImage(bootable_kernel),vmlinux,System.map,vsc7385_load.bin,linux.config在rootfs/boot/下
## 此次编译用的是glibc的库
## 调用的配置文件为config/platform/mpc8349itx/.config
## 等待吧,编译结束提示信息
## 注:其实以后随着对ltib的熟悉,就会发现完全没必要来做这舍生取义的事情。
## 注:文件夹ltib-mpc8349itx-20070221只是用来复制,我们没做任何操作,为何? 备份用的
## 注:当small或large下我们编译总是不成功时,备份的作用就来了,当然这是笨方法,新手嘛,值得原谅!
## 至此已经完成,下面是为了写这个文档而安装
$ cd /usr/local/mpc8349/ ## 进入未来工作目录的上一级
$ cp -a ltib-mpc8349itx-20070221 mytest ## 未来的工作目录诞生了
$ ./ltib --preconfig config/platform/mpc8349itx/defconfig-min-fs --batch
## 这个跟上面完全一样,不做解释
## 编译完毕,我的准备工作就结束了
## 后面的大多数介绍操作都是在此目录下(/usr/local/mpc8349/mytest/)
下面略述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编译内核和文件系统,并顺便介绍ltib核心工作流程和思想,然后再部分详述。
需要修改内核或文件系统并编译时,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利用自带的配置文件(eg:defconfig-min-fs),综述如下:
$ ./ltib --preconfig config/platform/mpc8349itx/defconfig-min-fs
## 此配置默认不编译bootloader: [ ] Build a boot loader
## 此配置文件默认编译时不能修改配置内核:(X) Dont build the Linux kernel
## 若想修改此配置:
## 若需要编译bootloader,请找到并选中 [*] Build a boot loader
## 若要编译内核,请找到并选中 kernel (linux 2.6.13.4) ---> (X) linux 2.6.13.4 ;其内核的默认配置文件为nas_linux-2.6.13.4-mpc8349itx.config
## 若要修改内核的默认文件为其他,请找到 kernel config file,回车输入相应的配置文件名,其默认目录为config/platform/mpc8349itx/
## 若想在编译时并修改内核,请找到并选中 [*] Configure the kernel
## 若想修改文件系统,添加或删除程序包,请进入 Package list ---> 并选中相应的包
## 若想修改busybox选项配置,请进入并选中 Package list ---> [*] Configure busybox at build time
## 其他目标系统配置、目标镜像生成选项配置类似。
## (解释)Load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选项是选则一个已有的配置文件来自动配置各个选项
## Save Configuration to an Alternate File选项是将当前的配置信息保存为一个命名的文件名(eg:defconfig.liuby.today804)
## 最后退出时会弹出对话框,选择Yes保存,默认保存到config/platform/mpc8349itx/,名字是上面的命名
## 开始编译
## 附注:同时生成的配置文件也会另存为 defconfig.dev(在config/platform/mpc8349itx/下),
## 再附注:defconfig.liuby.today804同样存在。
## 再再附注: 按键请看说明,主要包括上下左右键、空格、回车、搜索键(s)、ESC键。
## NB: 按ESC键要注意次数,多按容易前功尽弃!
## 上面的操作做完后开始编译,假如选择了编译时配置内核,会弹出内核的配置对话框,可用用上面类似的方法修改配置,以添加8021Q模块支持为例
## 添加8021Q: 进入 Networking ---> [*] Networking support / Networking options ---> <*> 802.1Q VLAN Support (注:是编译为模块的形式)
## 类似可以删除NTFS支持模块 < >NTFS file system support (注:以此为例是因为现在用不到NTFS)
## 检查是否支持NFS(注:写此是因为开发常用,不详写)
## 类似上面将内核配置信息保存为一个文件
## 内核开始编译
## 附注:生成的内核配置文件为 nas_linux-2.6.13.4-mpc8349itx.config.dev(在config/platform/mpc8349itx/下)
## 内核编译完成后,开始选择程序包的编译,如果选择了编译时配置busybox,会弹出 BusyBox Configuration 配置对话框,配置和上面一样,下面随便举一例:
## 如删除fdisk工具编译,进入Linux System Utilities,去除选项 [ ] fdisk
## 如添加mount工具的nfs选项支持,进入并选中 Linux System Utilities ---> [*] Support mounting NFS file systems
## 类似上面将busybox配置信息保存为一个文件
## busybox开始编译
## 附注: busybox是linux常用命令工具集,可根据开发需要选择需要的命令工具
## 附注: 若不改文件名,生成的配置文件为busybox.config(在config/platform/mpc8349itx/下)
## 若是想向文件系统里添加自己写的应用程序,或shell脚本。需要将相应的文件copy到config/platform/mpc8349itx/merge/文件夹下,此文件夹下的文件在开发板上相当于位于根文件系统下面。若想将程序烧进开发板后,开发板上电能自动执行程序或脚本,可以修改config/platform/mpc8349itx/merge/etc/rc.d/rcS。注:此步操作需要在开始编译内核和文件系统之前做好。
## 以添加vlan配置模块vlan.ko,和添加vlan及配置脚本vlan_config.sh为例:
## 在config/platform/mpc8349itx/merge/下创建一个文件夹(eg: mypro);
## 将vlan.ko和vlan_config.sh添加到新建文件夹下config/platform/mpc8349itx/merge/mypro/下,配置好权限
## 在config/platform/mpc8349itx/merge/etc/rc.d/rcS最后添加运行脚本和程序的语句(后面详细介绍)
上面已经对ltib编译流程及主要操作做了大致描述,下面分别描述内核修改配置以文件系统添加应用程序和脚本
在需要修改内核配置,比如为内核添加编译新的模块功能时,该如何完成,下面以将支持8021Q VLAN协议的模块编译进我们需要的内核中为例来演示:
##首先按照前面所说的简单快捷的方式,执行命令:
$ ./ltib --preconfig config/platform/mpc8349itx/defconfig-min-fs
## defconfig-min-fs是安装ltib后的自带文件,并没做修改。
##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通过上下键移动光标到 Choose your Kernel / kernel (Dont build the Linux kernel) 回车进入内核选择对话框,移动光标按空格键选中我们需要的内核 (X) linux 2.6.13.4,内核配置文件暂不修改,使用默认的。
## 为了能添加我们需要的8021Q支持模块,需要修改内核的配置,移动光标按空格键选中 [*] Configure the kernel,这样在编译时可以修改其配置。
## 移动光标到Save Configuration to an Alternate File,回车输入我们想将目前配置保存的文件名为defconfig-min-fs-modified任何回车。
## 左右移动光标到最下面的Exit,弹出对话框询问是否保存配置文件,选择'Yes'
## ltib开始根据配置进行工作。
## 很快又会弹出新的对话框 Linux Kernel Configuration
## 下面需要修改内核配置,添加8021Q
## 移动光标选中 Networking ---> 回车弹出新的对话框,移动光标到 [*] Networking support 下面一行 Networking options ---> 然后回车,又弹出对话框,向下移动光标,按空格两次选中<*> 802.1Q VLAN Support 将其编译进我们需要的内核中。
## 然后按两次ESC回到Linux Kernel Configuration的主界面
## 移动光标选中 Save Configuration to an Alternate File 回车输入当前配置的保存名字 nas_linux-2.6.13.4-mpc8349itx.config-modified
## 左右移动光标选中最下面的Exit,弹出对话框询问是否保存配置文件,选中'Yes'
## ltib调用当前的配置信息编译内核。
当我们写好了开发板上的应用程序,并且已经做好了各种测试,需要烧写到板子,达到上电时应用程序已经在板子上了,甚至是可以开机自动运行,该如何操作呢,下面讲述如何向开发板添加应用程序及需要的脚本。以添加VLAN配置模块vlan.ko和添加VLAN编号并配置ip的脚本vlan_config.sh:
## 首先需要明白config/platform/mpc8349itx/merge/下面的各种文件就是通过编译后成为开发板文件系统的一部分,并且此文件夹下的文件就相当于位于开发板的根目录下。
## 在文件夹config/platform/mpc8349itx/merge/创建一个文件夹ourpro,再将我们之前编译的VLAN配置模块vlan.ko以及脚本vlan_config.sh添加到刚才创建的文件夹config/platform/mpc8349itx/merge/ourpro/下(用命令为mkdir,cp)
## 在config/platform/mpc8349itx/merge/etc/rc.d/rcS最后添加如下几句(可用命令vi完成)
+++++++++++下面为添加内容++++++++++++++
if [ $mode = "start" ]
then
if [ -x /ourpro/vlan_config.sh ]
then
/ourpro/vlan_config.sh
fi
fi
+++++++++++上面为添加内容++++++++++++++
## 附:vlan_config.sh脚本内容
++++++++++++下面为vlan_config.sh脚本内容++++++++++++++++
#!/bin/sh
# This script is used to add vlan configuration module
# and config eth1 with vlan-id and the relevant ip.
# date: Wed Aug 6 17:00:18 CST 2008
echo "Now start to config vlan ,please have patience. ^_^ "
echo "boot eth1 now"
ifconfig eth1 up
sleep 3
echo "insmod /ourpro/vlan.ko "
if [ -f /ourpro/vlan.ko ]
then
insmod /ourpro/vlan.ko
rmmod /ourpro/vlan.ko
usleep 100000
echo "Config vlan-name(1:6) ipaddr & netmask"
for x in 1 2 3 4 5 6
do
vconfig add eth1 $x
ifconfig eth1.$x 192.168.$x.1 netmask 255.255.255.0 up
echo eth1.$x 192.168.$x.1 netmask 255.255.255.0 up
done
echo "DONE. You can test vlan now. ^_^"
exit 0
fi
echo "Not found /ourpro/vlan.ko"
exit 0
++++++++++++上面为vlan_config.sh脚本内容++++++++++++++++
## 在以上操作中要注意权限的设置
## 要添加的文件和脚本,以及配置做好,可以编译文件系统了,我们可以使用上面编译内核所生成的配置defconfig-min-fs-modified
$ ./ltib --preconfig config/platform/mpc8349itx/defconfig-min-fs-modified
## 首先弹出对话框 LTIB: Freescale MPC8349E-mITX board
## 若不希望再编译内核,移动光标到--- Choose your Kernel下面一行 kernel (linux 2.6.13.4) --->,按空格进入,弹出一个新的内核选择对话框kernel,移动光标并按空格选中 (X) Dont build the Linux kernel 。若希望编译内核,则跳过此步。
## 此次操作我们选择编译内核,但不再编译时配置内核。
## 编译时不再配置内核选项,移动光标按空格去除选项 [ ] Configure the kernel。
## 移动光标到(nas_linux-2.6.13.4-mpc8349itx.config) kernel config file回车,输入我们的内核配置文件nas_linux-2.6.13.4-mpc8349itx.config.dev,确定返回到主对话框
## 移动光标到 Save Configuration to an Alternate File,输入我们想保存为的文件名defconfig-min-fs-our-final
## 左右移动光标到< Exit >回车,然后会弹出是否保存新的配置文件,直接选择 < Yes > 回车
## 然后开始编译内核和文件系统
## 编译结束。
## 注:上面编译出的内核已经添加了8021Q内核模块,文件系统里也包含vlan.ko和vlan_config.sh,烧进开发板上电会自动执行vlan_config.sh实现添加vlan编号及配置ip信息。
## 文件夹rootfs/下的文件就相当于在开发板上看到的全部文件系统
## 我们需要的内核文件为rootfs/boot/uImage,根文件系统文件为rootfs.ext2.gz.uboot
假如上面编译出来的内核文件和文件系统文件不小心删除了,或者文件遭到了破坏,需要重新编译,而且文件不需要变化的话,这里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执行如下命令可一次完成满足要求的内核和文件系统:
$ ./ltib --preconfig config/platform/mpc8349itx/defconfig-min-fs-our-final --batch
## 输入完这些命令回车就开始编译了,中间不需要任何操作,完全可以看会电影,或者学学vim...,大约半小时后就可以看到你希望的结果 :)
上面编译出来的结果怎么知道一定是对的呢,而且开发板的FLASH烧写都有次数限制,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随便烧写内核或文件系统到FLASH中,下面一个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 下面的方法是完全针对8349itx开发板出厂后设置未做修改时来完成的。
## 假如开发主机的ip地址为59.64.155.150,开发板的ip地址59.64.155.79,网关为59.64.155.1
## 开发主机上提供了tftp服务(参见另写的一篇笔记server.txt),其根目录为/home/liuby/tftpboot/
## 首先在tftp根目录下创建一个存放内核文件和根文件系统的目录down,并将刚才编译的结果复制到此文件夹下
$ mkdir -m 777 /home/liuby/tftpboot/down
$ cp rootfs/boot/uImage /home/liuby/tftpboot/down/
$ cp rootfs.ext2.gz.uboot /home/liuby/tftpboot/down/
## 此时开发主机上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下面介绍开发板上需要做的工作
## 开发板的uboot默认有3秒的延迟,来让我们确定是否进入操作系统,在上电后uboot会给出一个提示:Hit any key to stop autoboot: 在这句后面的数字变为0之前按一下键盘。
## 在上一步按下键盘后,终端上会出现uboot提示符 '=> '
=> getwayip=59.64.155.1
=> ipaddr=59.64.155.79
=> serverip=59.64.155.150
=> tftp_path=down
=> saveenv ## 保存uboot环境变量,这样保存是为了方便以后不再设置其参量,可不保存
## 一般不要修改uboot环境变量,可参看<>
=> run tftpramboot ## 下载内核和文件系统镜像到DDR memory中,然后启动
## 系统启动后输入user id "root",with password "root",可以用ifconfig查看配置已经生效。好玩吧 ?!
## 也可以用"dmesg | grep -i 802"来查看内核是否支持8021Q
经过各种测试,发现已经实现了所需要的功能,我们想把这样的内核和文件镜像固化到板子上,上面的办法显然不能满足要求了,那有没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呢,答案是'有滴',只需要花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实现。LET'S START:
## 如上面介绍先把内核和文件系统镜像复制到tftp目录/home/liuby/tftpboot/down/下
## 下面的操作是在开发板启动后进入uboot提示符下进行
=> setenv bootdelay 3 ## 启动延迟3s
=> setenv loadaddr 200000 ## 下载到DDR内存中的起始地址
=> setenv kernaddr fe810000 ## flash中内核分配的起始地址
=> setenv ramdiskaddr fe9a0000 ## flash中文件系统分配的起始地址
=> setenv ipaddr 59.64.155.79
=> setenv netmask 255.255.255.0
=> setenv gatewayip 59.64.155.1
=> setenv serverip 59.64.155.150
=> setenv tftp_path=down ## 相对根目录的路径
## 以上操作都可以不做,保留下来只是想看看以前是多么菜,时光啊
=> tftpboot $loadaddr $tftp_path/uImage ## 下载内核镜像到DDR memory中
=> erase $kernaddr feefffff ## 擦除flash中为内核和文件系统分配的空间(起止地址之间)
=> cp.b $loadaddr $kernaddr $filesize ## 写内核到flash中,filesize变量通过tftpboot获得
=> cmp.b $loadaddr $kernaddr $filesize ## 确认是否写错误
=> tftpboot $loadaddr $tftp_path/rootfs.ext2.gz.boot ## 下载小文件系统到DDR memory中
=> cp.b $loadaddr $ramdiskaddr $filesize ## 写文件系统到flash中
=> cmp.b $loadaddr $ramdiskaddr $filesize ## 确认是否写错误
=> imls ## 确认写到flash中的镜像是否为有效的u-bootable镜像
=> boot ## 启动
## 系统上电,发现就是我们想要实现的,再重启发现仍然是,心里默默地喊一个OH YEAH.
## 附一个常用的uboot命令吧: help 或者 ?
###### 附注:都快写到吐了,与烧写有关的不再写了,请参看<>,此文不是一般的强大。
下面再写一点ltib的常用命令参数吧,虽然觉得对其编译内核和文件系统流程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对其命令参数用过的还不是很多,可以说是不甚了解,下面介绍一些,希望有用:
首先一个比较有用的命令参数就是help,一个人忘记命令参数很常见,何况刚开始熟悉这个工具。下面这个命令行可以查看ltib命令的使用帮助:
$ ./ltib --help ## 这个等同于 ./ltib -h
在编译内核和文件系统时,有时忘了我们选了哪些程序包来进行编译操作,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来查看当前安装模式下所有可用的程序包,是否被选择编译进工程 :
$ ./ltib -m listpkgs ## 此命令是根据ltib的配置来显示
查看配置中已选编译的程序包,如内核版本包,系统工具包:
$ ./ltib -m listpkgs | grep ' y '
如果想看编译过程产生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也保存,以备以后查看,可用以下命令
$ ./ltib --preconfig config/platform/mpc8349itx/defconfig-min-fs-our-final --batch 2>&1 | tee ltib_log.txt
## 保存编译过程产生的信息及错误信息全部保存到ltib_log.txt文件中
ltib提供了一种shell模式,它直接提供了我们当前配置的交叉编译工具链模式,下面的命令能让我们进入ltib的shell环境
$ ./ltib -m shell ## 完成后会给出提示,进入shell模式的提示符 'LTIB>'
## 输入exit可退出shell模式
## 下面的命令可以看一下这个有什么用,我直接给出命令,它下面就是这个命令的结果,不再解释
LTIB> gcc --version
powerpc-linux-uclibc-gcc (GCC) 3.4.3
Copyright (C) 2004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
This is free software; see the source for copying conditions. There is NO
warranty; not even for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LTIB>
有时候我们想看一下某些程序包的源码,比如kernel、uboot等这些看了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程序源码,该怎么办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些源码中存放有板子的各种配置文件,比如内存映射分配,也需要看一下源码文件,其命令格式为 $ ./ltib -m prep -p
## 下面这部分我是在large文件夹下操作,所写路径也是相对于/usr/local/mpc8349/large/来写的,而不是mytest文件夹下
## 例如我们要查看MPC8349ITX开发板上vsc7385的内存分配,或查找VSC7385的驱动模块部分,需要看uboot、内核源码,以下命令得到内核源码
$ ./ltib -m prep -p kernel
## 解压后的内核源码位于rpm/BUILD/linux-2.6.13/
## 其中vsc7485的驱动是rpm/BUILD/linux-2.6.13/drivers/net/gianfar_phy.c
## 下面操作必须在原来的large文件夹下操作,为什么这么做?自己思考吧。以下命令可以得到uboot源码
$ ./ltib -m prep -p u-boot
## 解压后得到的uboot源码位于rpm/BUILD/u-boot-1.1.3
## 其中有关MPC8349MITX板子配置信息的重要文件为/include/configs/MPC8349ITX.h
## 在上面的这个文件中可用看到VSC7385的内存分配基地址信息(#define CFG_VSC7385_BASE 0xF8000000)
## 不用uboot命令的话,可参看一下源码帮助理解。
## 注:上面这段命令操作我之所以选择在/usr/local/mpc8349/large文件夹下,是因为要得到某些程序源码,首先它得编译过。
上面介绍了一个ltib编译内核和文件系统比较好用的办法,当你比较熟悉了ltib工作流程,完全可以自己配置交叉编译工具链,内核和文件系统,然后编译,可以用下面这个命令行
$ ./ltib --configure
如果想重新产生所有内核和RFS镜像有以下三个办法:
## 办法一: 直接调用配置文件编译,如果配置文件没有更新,且编译过的目标镜像没有变化,会不进行编译。若有任何改动,会执行编译
$ ./ltib --preconfig config/platform/mpc8349itx/defconfig-min-fs-our-final --batch
## 办法二: 如办法一一样,但强制重新编译
$ ./ltib --preconfig config/platform/mpc8349itx/defconfig-min-fs-our-final --batch -f
## 办法三: 清除所有编译的程序包,然后重新配置编译镜像
$ ./ltib -m distclean ## 清除ltib工程文件
$ ./ltib --configure ## 重新配置编译
假如我们对ltib的配置文件不满意,想自己通过配置操作来熟悉ltib的各种配置,或者相关工作做完了,甚至是看它不顺眼,都可以采用此操作,把LTIB完全卸载,
## 首先执行命令:
$ ./ltib -m distclean ## 此操作将彻底清除所有当前ltib工程文件
## 此命令不要轻易使用,除非比较熟悉ltib编译配置过程
## 然后以root身份执行以下操作(注意:此操作将卸载所有的公共文件)
# rm -rf /opt/freescale/pkgs
# rm -rf /opt/freescale/ltib
# rm ## 执行文件ltib的上级目录
## 另一种更加暴力的办法是root身份运行rm命令来删除所有
下面再写一下外部内核模块的编译,假如我们有一个文件夹test(位于主目录/home/liuby/下),该文件夹包含程序源码文件test.c和Makefile,这两个文件的内容附在此段内容的最后。
## 首先我们得到内核源码,然后再编译,为什么这么做,我也不懂~~~,有些纳闷,以后再解决
$ ./ltib -m prep -p kernel
$ ./ltib -m scbuild -p kernel ## 编译的镜像为rpm/BUILD/linux/arch/ppc/boot/images/uImage
## 将test文件夹copy到内核的driver文件夹下
$ cp -a ~/test rpm/BUILD/linux/drivers/
## vi修改driver文件夹下的Makefile
$ vi rpm/BUILD/linux/drivers/Makefile
## 可以仿照Makefile里的内容在最后添加如下一行
ojb-m += test/ ## 然后保存退出
## 修改test文件夹下的test.c和Makefile确保其正确无误。
## 下面的命令是进入ltib的shell环境,然后进入到test目录,然后编译
$ ./ltib -m shell
LTIB> cd rpm/BUILD/linux/drivers/test/
LTIB> make V=1 ARCH=ppc
## rpm/BUILD/linux/drivers/test/test.ko就是我们想要的module,下载到板子上用insmod test.ko来执行模块(rmmod test.ko是卸载模块)
++++++++++++++++下面为test.c程序内容++++++++++++++++++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ODULE_LICENSE("Dual BSD/GPL");
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
{
printk(KERN_ALERT "Hello, world\n");
printk(KERN_ALERT "IMMR virtual address: %X\n", VIRT_IMMRBAR);
printk(KERN_ALERT "IMMRBAR: %08lX\n", *(unsigned long*)(VIRT_IMMRBAR + 0x00000));
printk(KERN_ALERT "SPRIDR : %08lX\n", *(unsigned long*)(VIRT_IMMRBAR + 0x00108));
return 0;
}
static void hello_exit(void)
{
printk(KERN_ALERT "Goodbye, cruel world\n");
}
module_init(hello_init);
module_exit(hello_exit);
++++++++++++++++上面为test.c程序内容++++++++++++++++++
+++++++++++++++下面为Makefile程序内容+++++++++++++++++
ifneq ($(KERNELRELEASE),)
obj-m := test.o
else
KDIR := ../..
PWD := $(shell pwd)
default:
$(MAKE) -C $(KDIR) M=$(PWD)
endif
+++++++++++++++上面为Makefile程序内容+++++++++++++++++
## 类似地我们可以编译vlan配置模块
┌——————————┐
│ 写完收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