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91223
  • 博文数量: 80
  • 博客积分: 3315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6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4-27 12:4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0)

文章存档

2014年(3)

2013年(3)

2012年(5)

2011年(19)

2010年(50)

我的朋友

分类:

2010-10-11 12:16:28

发改委价格司9日公布了2个全国居民阶梯电价方案,总体将遵循把全国居民电价分为三档的原则,第一档为满足基本用电需求,该档电价基本不调整;第二档为居民合理用电需求,该档电价将体现电力企业发电输电成本,第三档为超出用电量,电价原则控制在第二档电价1.5倍左右。

此方案甫一出台,即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变相涨价的行为。就城市来说,很少有居民单月用电量低于110度的,大多在150度以上。广州海珠区居民用电的初步计算结果是,一户居民一年平均用电量大约4000度,平均一个月333度,按方案来计算,居民每月要多付的就有120度电。要提价2毛/度,算下来每月要多付30元的电费。而与城市居民用电量较高相比,农村居民用电量则少得多。此外,全国东、中、西部之间在平均用电量上肯定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

电价上涨只是其中之一。今年以来,要涨价的远远不止电费。以北京市为例,在热价、水价等公共资源价格相继上调后,天然气价格也在酝酿着上调。背景则是,今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紧接着在全国范围内就发酵出一场全面的天然气“终端涨价潮”。山西每方涨0.4元;陕西每方涨0.25元;浙江每方涨0.33元;重庆每方涨0.32元……民用天然气涨价幅度均超过了天然气出厂价的涨幅。另外,投资银行瑞信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预计,由于近期国际油价走高,国内有可能于本月内上调成品油价格。

更重要的是,基础资源产品的价格普涨不是一个独立现象,还涉及一系列的问题。相关部门表示,涨价是为了调整经济增长结构,长远中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资源供应。但我们看到的是,从税收改革开始,资源税、物业税、环境税,更远则会有遗产税等等,都在酝酿着开征或加征。这其实都反映了政府急于将财政负担向居民转嫁的趋势。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早就放出风来:财政支出压力依然很大,全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较突出。但是,这种通过提高居民基本资源产品价格来缓解财政压力的做法应该慎重,因为这是一个系统问题,必须用系统的眼光来看待。

首先,中国的资源类产品的确应该改革价格形成机制,但绝不仅仅是涨价那么简单。从现实中看,近年来油、气、水、电等产品已先后经历了多次涨价。但很多政策并不是为了健全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而只是单纯地调整价格。改革是要让资源产品价格尽可能市场化,实现用价格杠杆调节产品供应的目的。但中国的现实却是,大部分资源性产品掌握在极少数占据垄断地位的国企手中,单纯涨价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供应结构。不少专家表示,资源性产品涨价而带来的收益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绝不能成为垄断企业提高自身福利、导致挥霍浪费甚至个别人贪污腐败的经济来源。

其次,资源产品除了具有市场属性外,往往还体现了公益性。价格关系着千家万户,在这一态势下,如何在改革中注重民生,切实考虑到百姓承受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资源产品价格上调是迟早的事,但在价格改革的时机与幅度上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实际承受能力,通过税收和补贴政策来解决社会负担的问题。今年以来一系列的政策意图已经清楚表明,未来数年内,资源产品价格上涨与加税将同时进行,“两座大山”一起压下,企业和老百姓是否能够承受?对于政府来说,保证居民有稳定的基础生活产品供应和一定的生活水平,同样是其责任与能力的体现。

第三,任何改革都必须结合当前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来相机抉择、顺势而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通胀,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就表示,2008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带来了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风险。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创下年内以及近22个月的新高。目前国内外市场弥漫着强烈的通胀预期,黄金等传统保值产品的热销就足够说明问题的严重,如果水、电、气等基础资源产品“火上浇油”,极可能帮助通胀预期的自我实现。这将会影响经济复苏和扩大内需。

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是大势所趋,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但改革绝不是单纯的价格上涨。我们过去曾指出,“十二五”将是一个加税时代,但从最新政策来看,这种看法还是略为保守了,未来数年不仅会大规模加税,而且还是一个涨价时代。

阅读(48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