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78815
  • 博文数量: 215
  • 博客积分: 291
  • 博客等级: 二等列兵
  • 技术积分: 103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5-12 18:1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15)

文章存档

2016年(16)

2015年(16)

2014年(123)

2013年(60)

分类: LINUX

2014-03-13 17:17:38

在连接目标代码时,会提到运行地址和加载地址。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加载时地址就是程序放置的地址,运行地址就是程序定位的绝对地址,也即在编译连接时定位的地址如果程序是在flash里运行,则运行地址和加载地址是相同的。如果程序是在ram里运行,但程序是存储在flash里,则运行地址指向ram,而加载地址是指向flash。代码一般是烧写在NAND里面,比如S3C2440 如果开机从NAND启动 其开始的4K代码会被COPY到2440内部的4KRAM 用于对关键硬件的初始化 这时候内部RAM被映射为0x0地址。如果从NOR启动,因为NOR支持片上运行,代码可以直接在NOR上运行 此时NOR便被映射成0x0,S3C2440 内部的4KRAM便被映射到了0x40000000处。

           下面我们看看链接文件。           

           对于.lds文件,它定义了整个程序编译之后的连接过程,决定了一个可执行程序的各个段的存储位置。先看一下GNU官方网站上对.lds文件形式的完整描述:

SECTIONS {
...
secname start BLOCK(align) (NOLOAD) : AT ( ldadr )
  { contents } >region :phdr =fill
...
}

secname和contents是必须的,其他的都是可选的。下面看看几个常用的:

1secname:段名

2contents:决定哪些内容放在本段,可以是整个目标文件,也可以是目标文件中的某段(代码段、数据段等)

3start:本段连接(运行)的地址,如果没有使用ATldadr),本段存储的地址也是startGNU网站上说start可以用任意一种描述地址的符号来描述。

4ATldadr):定义本段存储(加载)的地址

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 nand.lds */
SECTIONS { 
	firtst 0x00000000 : { head.o init.o } 
	second 0x30000000 : AT(4096) { main.o } 
}

           以上,head.o放在0x00000000地址开始处,init.o放在head.o后面,他们的运行地址也是0x00000000,即连接和存储地址相同(没有AT指定)main.o放在40960x1000,是AT指定的,存储地址)开始处,但是它的运行地址在0x30000000,运行之前需要从0x1000(加载处)复制到0x30000000(运行处),此过程也就用到了读取Nand flash。这就是存储地址和连接(运行)地址的不同,称为加载时域和运行时域,可以在.lds连接脚本文件中分别指定。

           编写好的.lds文件,在用arm-linux-ld连接命令时带-Tfilename来调用执行,如arm-linux-ld –Tnand.lds x.o y.o –o xy.o。也用-Ttext参数直接指定连接地址,如arm-linux-ld –Ttext 0x30000000 x.o y.o –o xy.o

总之:

         连接地址<==>运行地址
         存储地址<==>加载地址

既然程序有了两种地址,就涉及到一些跳转指令的区别,下面就来具体看看这些跳转指令。

ARM汇编中,常有两种跳转方法:b跳转指令、ldr指令向PC赋值。

1       b step1 b跳转指令是相对跳转,依赖当前PC的值,偏移量是通过该指令本身的bit[23:0]算出来的,这使得使用b指令的程序不依赖于要跳到的代码的位置,只看指令本身。

2       ldr pc, =step1 :该指令是从内存中的某个位置(step1)读出数据并赋给PC,同样依赖当前PC的值,但是偏移量是那个位置(step1)的连接地址(运行时的地址),所以可以用它实现从FlashRAM的程序跳转

阅读(62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