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8440
  • 博文数量: 8
  • 博客积分: 365
  • 博客等级: 一等列兵
  • 技术积分: 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3-24 14:0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7)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嵌入式

2010-04-07 13:04:32

    无线自组网按需平面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是应用于无线网状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它能够实现单播和多播路由。它是反应式路由协议,也就是说当向目的节点发送包时,源节点才在网络中发起路由查找过程,找到相应的路由。相反的,很多普通的因特网路由协议都是先验式的,也就是说它们查找路由是不依赖于路径上的节点是否要发包,而是每个节点维护一张包含到达其它节点的路由信息的路由表。节点间通过周期性的交换路由信息来不断更新自身的路由表,以便能够及时的反映网络拓扑结构和变化,以维护一致的、及时的、准确的路由信息。正如协议的名字所示,无线自组网按需平面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平面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在AODV中,整个网络都是静止的除非有连接建立的需求。这就是说一个网络节点要建立连接时才广播一个连接建立的请求。其他的AODV节点转发这个请求消息,并记录源节点,和回到源节点的临时路由。当接收连接请求的节点知道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时,就把这个路由信息按照先前记录的回到源节点的临时路由发回源节点。于是源节点就开始使用这个经由其他节点并且有最短跳数的路由。当链路断掉,路由错误就被回送给源节点,于是源节点就重新发起路由查找的过程。

    大多数协议的复杂性在于为了保证网络性能而减少消息数量。例如,每个路由请求都会有一个序号,节点使用这个序号以避免它们重复转发这个路由请求。路由请求有一个“生存时间”数,这将减少他们被重传的次数。还有就是如果路由请求失败,其他的路由请求将会在先前的路由请求消息超时后的两倍的“生存时间”之后,才被发送。

    AODV对在这方面有多种解决方法。还有一种路由协议是动态源路由协议(DSR),这个路由协议充分最优化网络的通信量。另外就是优化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LSR)也是解决这方面问题。OLSR不断地收集节点之间能相互通信的数据,并对每个节点保持一个最优化的路由表。所以连接可以很快的建立。但是OLSR是一个相对比较大而且复杂,它要求大型复杂的计算机、很大的内存和计算。同时频繁进行网络其他节点的发现过程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阅读(314)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结构体与位结构体

下一篇:博客格式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