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最重要2个参数 innodb_buffer_pool_size,innodb_log_file_size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理论上innodb_buffer_pool_size越大越好,但是如果数值太大,导致操作系统使用swap就得不偿失了。
通过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 查询Free buffers,只要Free buffers 有剩余就可以了。
innodb_log_file_size,这个也不是越大越好,够用就可以,同样通过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查询,参考自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785090-id-4149489.html
...........
Log sequence number 2944118284
Log flushed up to 2944118283
Last checkpoint at 2724318261
..........
2944118284-2724318261=209MB
通过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当前的log序号到最后一次的checkpoint的时候,中间距离了209MB的空间.官方文档建议
距离最好不要超过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innodb_log_file_size的0.75,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的
default值为2.
一般太小的logfile size的表现情况就是checkpoint比较频繁,导致刷新dirty page到磁盘的次数增加,在
刷新时会使整个系统变得很慢.所以这种情况要尽量避免.
从例子中得知当前的innodb_log_file_sze为5M 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公式(innodb_log_file_size*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default 2))*0.75=209M,可以算出合理的
innodb_log_file_size为140MB.
其他参数
innodb_flush_method,这个用一般来说,centos 这类用EXT3/EXT4的直接用默认设置性能比较好(有个参考,反正就是及时另外两个低负载可能稍好,但在高压下也没有区别),但是有些linux系统(或者说文件系统)可能O_DSYNC会有明显提升,参考自原文如下
-
在一些版本的GNU/Linux和Unix上,用Unix的fsync()(InnoDB默认使用的)把文件刷新到磁盘,并且其他相似的方法是惊人的慢。如果你不满意数据库的写性能,你可以试着设置参数 innodb_flush_method 值为 O_DSYNC,虽然 O_DSYNC 在多数系统上看起来更慢。
-
当在Solaris 10上,为x86_64架构(AMD Opteron)使用InnoDB存储引擎,重要的是使用forcedirectio选项来安装任何为存储与InnoDB相关的文件而使用的数据系统。(默认在Solaris 10/x86_64上不使用这个文件系统安装选项 )。使用forcedirectio 失败会导致InnoDB在这个平台上的速度和性能严重下降。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下O_DIRECT比较好,参考自
http://robbin.iteye.com/blog/461382
简单来说,内存不够diskcache的系统还是用
O_DIRECT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5.1默认是0,5.5默认是1,直接用1,不用多想。
原因参考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9950859-id-181376.html
部分原文
-
MySql插入有3中模式
-
Simple inserts
-
就是通过分析insert语句可以确定插入数量的insert语句, INSERT, INSERT … VALUES(),VALUES()
-
Bulk inserts
-
就是通过分析insert语句不能确定插入数量的insert语句, INSERT … SELECT, REPLACE … SELECT, LOAD DATA
-
Mixed-mode inserts
-
下面两种,不确定是否需要分配auto_increment id
-
INSERT INTO t1 (c1,c2) VALUES (1,’a'), (NULL,’b'), (5,’c'), (NULL,’d');
-
INSERT … ON DUPLICATE KEY UPDATE
-
-
一、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 0 (“traditional” lock mode)
-
这种方式就和mysql5.1.22以前一样,为了向后兼容而保留了这种模式,如同前面介绍的一样,这种方式的特点就是“表级锁定”,并发性较差
-
二、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 1 (“consecutive” lock mode)
-
这种方式是新版本中的默认方式,推荐使用,并发性相对较高,特点是“consecutive”,即保证同一条insert语句中新插入的auto_increment id都是连续的。
-
这种模式下,对应MySQL的三种插入模式,会有三种不同的插入方法(见上面mysql的3种插入方式):
-
“Simple inserts”:直接通过分析语句,获得要插入的数量,然后一次性分配足够的auto_increment id,只会将整个分配的过程锁住。
-
“Bulk inserts”:因为不能确定插入的数量,因此使用和以前的模式相同的表级锁定。
-
“Mixed-mode inserts”:直接分析语句,获得最坏情况下需要插入的数量,然后一次性分配足够的auto_increment id,只会将整个分配的过程锁住。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下,会分配过多的id,而导致”浪费“。比如INSERT INTO t1 (c1,c2) VALUES (1,'a'), (NULL,'b'), (5,'c'), (NULL,'d');会一次性的分配5个id,而不管用户是否指定了部分id;INSERT ... ON DUPLICATE KEY UPDATE一次性分配,而不管将来插入过程中是否会因为duplicate key而仅仅执行update操作。
-
注意:当master mysql版本<5.1.22,slave mysql版本>=5.1.22时,slave需要将innodb_autoinc_lock_mode设置为0,因为默认的innodb_autoinc_lock_mode为1,对于INSERT ... ON DUPLICATE KEY UPDATE和INSERT INTO t1 (c1,c2) VALUES (1,'a'), (NULL,'b'), (5,'c'), (NULL,'d');的执行结果不同,现实环境一般会使用INSERT ... ON DUPLICATE KEY UPDATE。
-
三、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 2 (“interleaved” lock mode)
-
这种模式是来一个分配一个,而不会锁表,只会锁住分配id的过程,和innodb_autoinc_lock_mode = 1的区别在于,不会预分配多个,这种方式并发性最高。但是在replication中当binlog_format为statement-based时(简称SBR statement-based replication,就是那个只记录mysql语句的binglog模式)存在问题,因为是来一个分配一个,这样当并发执行时,“Bulk inserts”在分配的时会同时向其他的INSERT分配,会出现主从不一致(从库执行结果和主库执行结果不一样),因为binlog只会记录开始的insert id。
正常业务服务器都是单条mysql语句插入的,所以2和1效果都一样,如果要导回数据库的话,肯定是先关闭binlog才去导的。服务器上binlog_format基本都是mix的,用2估计肯定会导致主从不一致,无论安全性和效率来说2都没有必要,所以肯定是1
待续
阅读(1552)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