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6)
分类: C/C++
2010-12-04 10:39:25
|
之所以注意到它,因为最后两个条件是在最新修改里面加入的,换句话说,这不是一次写就的代码。单就这一次而言,只改了两行,这是可以接受的。但这是遗留代码,每次可能只改了一两行,通常我们会不只一次踏入这片土地。经年累月,代码成了这个样子。
就我接触过的代码而言,这并不是最长的判断条件。这种代码极大的开拓了我的视野,现在的我,即便面前是一屏无法容纳的条件,也可以坦然面对了,虽然显示器越来越大。
其实,如果这个判断条件是这个函数里仅有的东西,我也是可以接受的。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这只不过是一个更大函数中的一小段而已。为了让这段代码可以接受一些,我们不妨稍做封装:
|
现在,虽然条件依然还是很多,但比起原来庞大的函数,至少它已经被控制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函数里了。更重要的是,通过函数名,我们终于有机会告诉世人这段代码判断的是什么了。
虽然提取函数把这段代码混乱的条件分离开来,它还是可以继续改进的。比如,我们把判断的条件进一步提取:
|
这样的话,如果以后要加一个新的type,只要在数组中增加一个新的元素即可。这段代码还可以进一步封装,把这个type列表变成声明式,进一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简单的理解声明式的风格,就是描述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一个声明式编程的例子是Rails里面的数据关联,为人熟知的has_many和 belongs_to。通过这个声明,模型类就会具备一些数据关联的能力。具体到实际开发里,声明式编程需要有两个部分:一方面是一些基础的框架性代码, 另一方面是应用层面如何使用。通常,框架代码不像应用层面代码那么好理解,但有了这个基础,应用代码就会变得简单许多。针对上面那段代码,按照这种风格, 我改造了代码,下面是框架部分的代码:
|
|
使用这个新函数的方法依然如故:
|
虽然应用代码变得简单了,但写出框架的结构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它不像应用代码那样来得平铺直叙,但其实也没那么难,只不过很多人从没有考虑把代码写成这样。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多多练习,也就可以驾轻就熟了。
发现这种代码很容易,只要看到在长长的判断条件,就是它了。要限制这种代码的存在,只要以设定一个简单的规则:
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会把“3”定义为“多”,也就是如果有两个条件的组合,可以接受,如果是三个,还是改吧!
虽然通过不断调整,这段代码已经不同于之前,但它依然不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代码。出现这种代码,往往意味背后有更严重的设计问题。不过,它并不是这里讨论的内容,这里的讨论就到此为止吧!
code 减少?
操作 减少?
逻辑 减少?
更容易懂?
我觉得宏除了在一些明显胜出函数的地方需要使用,其他地方少用为妙。C语言还是以C风格处理比较好。
如果type不是变化点,我觉得原来的代码挺好。
重构代码的原因是封装变化、使代码美观简单。
我觉得最起码应该交代个背景。如果没有前因后果的,要这样改那样改是不是太武断了?
举个例子,Unix的艺术代码,如果拿到商务系统,那就是噩梦!
--------------------------------------------
赞同的。这种只为一个小小的判断令到与读者跳来跳去的代码,基本上可以去死了。还是顺序的舒服。
--------------------------------------------
事实上我赞同作者第一个版本的shouldExecute,至于第二版本不是很认同,它过于使用技巧,让代码逻辑变复杂了。
我也赞同拾叁说得有道理。
但
在一段短小的代码里,我们基本上可以顺序写下去,可当代码变长时调试变成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代码行数太多了,你每按一次调试快捷键,代码会在下一行被高
亮,这时你都必须得去检查某些变量值是否正确,这个检查变量值正确是个复杂的过程,你要去判断走完每一行代码将会期望得到什么值,当不是你的期望时你会停
下检查代码修改BUG,而尽量提取方法,将可以使原方法变短,这时你做的是重复更少次数的类似检查,当你的方法不是你预期的那样时,你将可直接针对这个更
短小的方法写新的单元测试,而不是又从原方法开始,我不敢说这样会更有效率,你可尝试一下。
将【做什么】与【怎么做】相隔离,专业术语就是抽象和封装,
当我们从不同的层次上看待问题域时,抽象和封装的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层次可分为:代码、类、组件、应用系统。
本文的层次是代码,抽象和封装的方法通常是方法,而且作者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消除重复代码,作者提供了几种方法,这就比较灵活了的。
作者已经点明了在框架代码里用。你可以看看MFC之类的框架,再琢磨一下它们为什么会这么写。
从这段code跳跃到框架,有点远。作者说的原因是这个
"这里用到了C/C++常见的宏技巧,为的就是让应用层面的代码写起来更像声明"
框架是框架,有他该用的地方,也有不该用的地方。框架首先是设计,然后再考虑code写法的问题,而不是反过来
说实话 这样写还不如写个配置文件,然后用个脚本build时展开成C code再编译
bool shouldExecute(const char* type) {
static const char* execute_type[] = {
#include "namearray.h"
};
int size = ARRAY_SIZE(execute_type);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if (strcmp(type, execute_type) == 0)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namearray.h 可以直接写,或者用script生成
比如将其中的"号去掉,再用脚本处理下
重构并不限于只用原本的语言,同时也不要拙劣的模仿别的语言。
首先宏我是显然不喜欢的, 人员流动这么多, 时间又紧, 非必要的宏能不用就不用, 浪费新手的时间。
搞个数组,遍历一下,也有风险, 如果哪天逻辑变了, 如果需要超越ctrcpy==0的判断呢?
或者根本的问题在更框架的层面, 为啥会对那么多固定的字符串需要筛选比较呢? 是不是应该用点多态, state模式什么的来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