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04230
  • 博文数量: 119
  • 博客积分: 5054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130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1-03 13:1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19)

文章存档

2011年(4)

2010年(115)

我的朋友
MVC

分类: 项目管理

2010-01-03 17:08:45

摘自

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软件架构模式。它把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基本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

MVC最早由 Trygve Reenskaug 在1974年提出,是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Xerox PARC)在20世纪80年代为程序语言Smalltalk 发明的一种软件设计模式。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的目的是实现一种动态的程序设计,使后续对程序的修改和扩展简化,并且使程序某一部分的重复利用成为可能。除此之外此模式通过对复杂度的简化使程序结构更加直观。软件系统通过对自身基本部份分离的同时也赋予了各个基本部分应有的功能。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专长分组:

  • 控制器- 负责转发请求,对请求经行处理。
  • 视图 – 界面设计人员进行图形界面设计。
  • 模型 – 程序员编写程序应有的功能(实现算法等等)、数据库专家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库设计(可以实现具体的功能)。

层次

模型(Model) “数据模型”(Model)用于封装与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相关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方法。“模型”有对数据直接访问的权利,例如对数据库的访问。“模型 ”不依赖“视图”和“控制器”,也就是说,模型不关心它会被如何显示或是如何被操作。但是模型中数据的变化一般会通过一种刷新机制被公布。为了实现这种机 制,那些用于监视此模型的视图必须事先在此模型上注册,从而,视图可以了解在数据模型上发生的改变。

视图(View) 视图层能够实现数据有目的的显示(理论上,这不是必需的)。在视图中一般没有程序上的逻辑。为了实现视图上的刷新功能,视图需要访问它监视的数据模型(Model),因此应该事先在被它监视的数据那里注册。

控制器(Controller) 控制器起到不同层面间的组织作用,用于控制应用程序的流程。它处理事件并作出响应。“事件”包括用户的行为和数据模型上的改变。

优点

在最初的 JSP 网页中,像 数据库 查询语句这样的数据层代码和像 HTML 这样的表示层代码混在一起。经验比较丰富的开发者会将数据从表示层分离开来,但这通常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它需要精心地计划和不断的尝试。MVC从根本上强制性地将它们分开。尽管构造MVC应用程序需要一些额外的工作,但是它带给我们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多个视图能共享一个模型。如今,同一个Web应用程序会提供多种用户界面,例如用户希望既能够通过浏览器来收发 电子邮件 ,还希望通过手机来访问电子邮箱 ,这就要求Web网站同时能提供 Internet 界面和 WAP 界面。在MVC设计模式中,模型响应用户请求并返回响应数据,视图负责格式化数据并把它们呈现给用户,业务逻辑和表示层分离,同一个模型可以被不同的视图重用,所以大大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

其次,模型是自包含的,与控制器和视图保持相对独立,所以可以方便的改变应用程序的数据层和业务规则。如果把数据库从 MySQL 移植到 Oracle ,或者把RDBMS 数据源改变成 LDAP 数据源,只需改变模型即可。一旦正确地实现了模型,不管数据来自数据库还是 LDAP 服务器,视图都会正确地显示它们。由于MVC的三个模块相互独立,改变其中一个不会影响其他两个,所以依据这种设计思想能构造良好的松耦合的构件。

此外,控制器提高了应用程序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控制器可以用来连接不同的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也可以构造应用程序提供强有力的手段。给定一些可重用的模型和视图,控制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模型机型处理,然后选择适当的的视图将处理结果显示给用户。

缺点及适用范围

MVC的缺点是由于它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完全理解MVC并不是很容易。使用MVC需要精心的计划,由于它的内部原理比较复杂,所以需要花费一些时 间去思考。开发一个MVC架构的工程,将不得不花费相当可观的时间去考虑如何将MVC运用到应用程序中,同时由于模型和视图要严格的分离,这样也给调试应 用程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每个构件在使用之前都需要经过彻底的测试。另外由于MVC将一个应用程序分成了三个部件,所以这意味着同一个工程将包含比以前更 多的文件。

因此MVC并不适合小型甚至中等规模的应用程序,这样会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增加应用的复杂性。但对于开发存在大量用户界面,并且逻辑复杂的大型应用 程序,MVC将会使软件在健壮性、代码重用和结构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尽管在最初构建MVC框架时会花费一定的工作量,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会大大提高 后期软件开发的效率。

WEB应用中的MVC模式

MVC框架所涵盖的概念相当简单并且极度灵活。基本的概念就是,你有一个单独的控制器(如index.php)用来控制所有建立在参数请求基础上的框架内应用程序。这个控制器通常包含了(最小程度上)一个定义模型的参数、一个事件和一个GET参数。这样控制器就能确认所有的请求然后运行相应的事件。打个比方来说,一个像这样/index.php?module=foo&event=bar的请求很有可能就是用来载入一个名叫foo的类,然后运行 foo::bar()[就是其中的bar()函数]。这样做的好处——一个对应所有应用程序的接口。

在概念上,MVC模式的定义的是model,view以及controller三者之间的桥梁。controller以及view都依赖于 model,因为view和controller都得向model发送数据请求。数据通过controller输入到你的系统当中,并最终通过view显示出结果。对于一个WEB开发者,更具体的来说,controller处理每一个外部的http请求,而view将产生http回应。

下边是MVC模式的定义图

在理想的MVC环境中,通讯是直接的,如下面的序列图。

当然,具体到细节上就有些差异了。当在web应用里实施MVC时,在单一的类中不会出现model,view以及controller,MVC把各组对象紧密地连接起来,每组对象实现一种特定的任务。controller可以由几类组成,用来分析http请求,以确定应用程序所要进行的处理动作。 model一般是由很多类组成。web应用里的view通常是一种摸版体系,可以由一些对象组成。

阅读(58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