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3139
  • 博文数量: 23
  • 博客积分: 930
  • 博客等级: 准尉
  • 技术积分: 2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12-31 17:00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7)

2010年(15)

2009年(1)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11-01-02 22:24:11

考试辅导:

  1.班级上课制

  2.道尔顿制

  3.教学评价

  4.相对性评价

  5.德育

  6.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教育影响

  9.学校管理

  10.课程设计

  11.教学模式

  12.教师申诉制度

  13.发现学习

  14.学校事故

  15.学校咨询与辅导

  16.教育目的

  17.学制

  18.课程

  19.非指导性教学法

  20.启发性原则

  参考答案:

  1.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叙谈,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3.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男

  4.是用常模参照性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产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故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

  5.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6.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齽纼朓

  7.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8.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教师通过这个媒介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意图,学生也通过它来实现自己的发展意图。

  9.学校管理同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也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学校的管理者主要是指学校的正副校长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学校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对象是指学校的人、财、物、事(工作)、信息、时间和空间等,他们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客体或被管理者。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只要在沟通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遇到干扰,使信息传递受阻或造成差错,就算不上沟通。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这些沟通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

  10.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也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12.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为教师制定的与教师教育教学等权利有关的法律救济制度。它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其次,教师中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再次,教师申诉制度是一种行政性的申诉制度。

  13.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材料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14.“学校事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发生的学生、教员、设施;设备的事故以及盗窃、火灾等其他灾害的总称;狭义的学校事故指与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密切相关的生活场面发生学生受伤、疾病、死亡事故。综上所述,狭义的学校事故是指未成年的受教育者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与学校活动有联系的人身伤害事故。

  15.学校咨询与辅导(简称为学校咨询)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在适应与发展上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16.教育目的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指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17.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反映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内容结构及其相互联系,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转换等等。

  18.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19.非指导性教学法是指在学习问题上,罗杰斯在1969年发表的《自由学习》一书中,认为自发学习是最持久深人的学习,大量的经验是通过做学得的。在教学法方面,罗杰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也叫非指导性教学法,或开放性教学。

  20.启发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并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不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维,是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教师只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阅读(17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