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94528
  • 博文数量: 153
  • 博客积分: 3347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155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12-30 17:5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53)

文章存档

2013年(7)

2012年(21)

2011年(46)

2010年(16)

2009年(63)

我的朋友

分类:

2011-04-22 19:07:52


妻子总说这个词,可我实在不知道是什么典故,查了一下,以下是来源.


今天女儿一生气自己打扫起房间,把我的东西一一从她屋里扔了出来,害得我跟她一起忙活。在一堆看似无用的废纸中,无意中发现一本连环画,打开看到里面熟悉的人物、明快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不禁勾起了我对往事的记忆。
    大概在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看到了我记忆中的第一本连环画,名字叫《七八叉》。那时候大城市里把连环画叫“小人书”,我们这里叫“画册”。这本画册是住在 我家的一个外乡养蜂人带来的,很奇怪的名字,内容是讲述西方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就叫“七八叉”,意思是一大碗饭七八下就能扒进肚里。因为 他饭量太大,家里孩子又多,实在养活不起,就只好早早地出来流浪,受尽了磨难。其间在面包店打工,一转眼就把面包吃下一屉,被老板打了一顿,赶了出来;到 卖萝卜的地方打工,一不注意又把萝卜吃下一堆,又被辞退。后来卖食品的店铺没人敢再雇用他,被一个肥皂店老板收留。一天,饿得出现幻觉的七八叉把肥皂当成 面包吃了下去,再次被赶出门外。而这时,他饭量大的名声也开始小有名气。当时社会上流行一种吃饭比赛,就象运动会一样,把选手们集中起来,准备好相同的食 物,一声令下比赛开始,谁在同样的时间内吃下的东西最多,谁就是胜利者。其实这是富人的一种取乐方式,但给贫困交加的七八叉带了一丝生机。经好事者推荐, 他频频参加这种比赛,并因天生禀赋屡屡夺冠。那时候的比赛也象今天的NBA一样,分东部西部,各自决出自己冠军,最后再决出总冠军。与七八叉争夺总冠军的 是西部名将“一扫光”,他正当壮年,正是最能吃的时候,而七八叉还是十四五岁的孩子。比赛开始后,“一扫光”一路领先,大有夺冠之势。但七八叉稳扎稳打, 在比赛的快要结束的时候赶了上来。此时“一扫光”已经是强弩之末,吃不下去了,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对手比自己多吃了二公斤牛肉,取得胜利。在裁判宣布结果的 时候,七八叉站起身来,挥手致意。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因为刚才比赛时吃下了过多的东西,肚里鼓胀胀的,突然起身,致使血液倒行逆施,把七八叉的眼睛给 活活挤了出来,当场死在比赛现场。
    悲惨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每一个细节。七八叉手捧大碗、大而无神的目光,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畸形的社会,扭曲的人性,只有在 那个时代,才会产生那样的故事。虽然故事本身可能是虚构的,但是反应了西方经济大萧条时真实的社会现象,不失为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虽然当时我年纪太小, 不理解故事背后的社会背景,但年龄渐长,也就慢慢领会了。
    我小时候住在农村,家庭不算太好,也还过得去,逢十的时候,大人会给我五角钱,允许我去城里赶一次集,看一场电影。电影院门前是城里最热闹的地方,有很多 好玩的事物。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摆满画册的小摊,二分钱看一本,我常常是在小摊前一坐就是一天,直到天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然后再盼着下一次的集会。现在 想起来,那时候的日子真是快乐啊。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味着书中的故事情节,一点也不觉得黑夜的可怕。
    我印象较深的还有姑奶奶家的一本《鸡毛信》,是讲述在日本鬼子的统治下,儿童团员给八路军送信的故事。后来我又看过不少画册,象《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但印象都不深刻,惟有《七八叉》的故事,至今还记得。
阅读(1438)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开发随笔7 - W3C

下一篇:开发随笔8 - Form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