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看到lkcd的时候看到说一般的unix内核都有“崩溃转储”机制,比如bsd,sloaris等等都有。这个崩溃转储机制能够在内核panic的时候生成一个内核转储文档,以便于内核研发维护人员通过这个“内核转储”文档分析问题所在。而说是linux没有这个机制。
一个sourceforge上的项目叫做lkcd的就是在做这个补空的工作。也在持续关注中,之后有了结果再总结吧。
今天无聊的时候想给本本配一个“基准”内核配置文档,以后升级内核的时候直接就能够用,至于添加新功能什么的再加。然后就一项一项的看的时候就发现一个所谓的kdump在内核配置里面出现了。位置在: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kernel crash dumps这个选项,虽然标明了是experimental,但是还是值得一看了。
所以看看内核文档先的结果就是有了下面的这篇蹩脚的翻译,自己看看罢,有空再改。以作存档。
假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核文档:2.6.18.1/Documentation/kdump/kdump.txt
kdmp相关的文档-基于kexec的崩溃转储机制
================================================================
设计
======
当一个内核转储发生的时候Kdump使用kexec启动一个备份的内核。这个备份启动的内核只是使用少量的内存,并且这些内存由第一个内核提供。这样设计确保了第一个内核启动且正在运行中的DMA不会破坏第二个内核的运行。
在内核崩溃之前任何有关于核心映像的必要信息都用ELF格式编码并春出在保留的内存区域中。ELF头所在的物理地址被作为命令行参数(fcorehdr=)传递给新启动哦您过得内核。
在i386体系结构上,启动的时候需要使用物理内存开始的640K,而不管操作系统内核转载在何处。因此,这个640K的区域在重新启动第二个内核的时候由kexec备份。
在第二个内核中,“前一个系统的内存”能够通过两种方式访问: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dev/oldmem这个设备接口。一个“捕获”设备能够使用“raw”(裸的)方式“读”这个设备文档并写出到文档。这是关于内存的“裸”的数据转储,同时这些分析/捕获工具应该足够“智能”从而能够知道从哪里能够得到正确的信息。ELF文档头(通过命令行参数传递过来的elfcorehdr)可能会有帮助。
-第二种方式就是通过/proc/vmcore。这个方式是将转储输出为一个ELF格式的文档,并且能够方便使用一些文档拷贝命令(比如cp,scp等等)将信息读出来。同时,gdb能够在得到的转储文档上做一些调试(有限的)。这种方式确保了内存中的页面都以正确的途径被保存。(注意内存开始的640K被重新映射了)
安装/配置
=====
1)使用root用户登录系统。
2)下载upstream kexec-tools用户空间包,下载地址:
~ebiederm/files/kexec/kexec-tools-1.101.tar.gz.
3)解包:
tar xvpzf kexec-tools-1.101.tar.gz
4) 从下列地址得到最新的Kdump补丁。
假如任何关于用户空间支持kdump的补丁都已集成到了upstream kexec-tools中那么这一步能够被省略。
5) cd到解包得到的目录:
cd kexec-tools-1.101
6)使用patch命令应用补丁:
patch -p1 “伪文档系统”区域)。这通常是默认选中的。
CONFIG_SYSFS=y
注意:在“Configure standard kernel features (for small systems)”没有被使能(在“General Setup”区域)时“sysfs file system support”可能出现在“Pseudo filesystems"菜单中。在这种情况下,检查.config文档以确保sysfs被打开。能够参考:
grep ’CONFIG_SYSFS .config
3) 在“kernel hacking”区域中选中“Compile the kernel with debug info”:
CONFIG_DEBUG_INFO=Y
这样就能够使编译内核的时候带上调试用的符号,转储分析工具需要一个带有调试信息的vmlinux(内核文档)来调试分析转储文档。
4)编译内核和模块并安装之。更新启动管理器(比如grub,lilo,yaboot等等)的配置文档。
5)引导系统内核时使用引导参数:crashkernel=Y@X。
注意要使用合适的X和Y的值。Y的值表示要为第二个内核保留多少内存,X的值表示保留的内存区开始的物理地址。例如:crashkernel=64M@16M 告诉系统内核保留64MB内存给“转储捕获内核”使用,这64MB内存从物理地址0x01000000开始。
在x86和x86_64平台上,使用"crashkernel=64M@16M"。
在ppc64平台上,使用"crashkernel=128M@32M"。
转储捕获内核
-----------------------
1)在“general setup”选项下,附加“-kdump”到“Local version”后面。
2)在x86平台上,在“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选项下使能高端内存支持:
CONFIG_HIGHMEM64G=y
或:
CONFIG_HIGHMEM4G=y
3)在x86平台上,去掉对称多处理器的支持,在“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
CONFIG_SMP=n
(假如不小心配置成了y,那么在启动转储捕获内核的时候给内核传递:maxcpus=1这样的命令行参数,参见“Load the Dump-capture Kernel”)
4)在ppc64平台上,去掉NUMA的同时加上EMBEDDED支持:
CONFIG_NUMA=n
CONFIG_EMBEDDED=y
CONFIG_EEH=N for 转储捕获内核
5)加上“kernel crash dumps”支持,位置在“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
CONFIG_CRASH_DUMP=y
6)为“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Physical address where the kernel is loaded”配置合适的值。注意,这个选项只可能在选中了“kernel crash dumps”选项之后出现。默认值是0x1000000(16MB)。这个值应当和上面讨论到的命令行选项“crashkernel=Y@X”中的“X”的值相对应。
在x86和x86_64平台上,使用“CONFIG_PHYSICAL_START=0x1000000”
在ppc64平台上,当CONFIG_CRASH_DUMP被配置了那么就会自动给这个值赋值为32MB
7)可选择的使能“/proc/vmcore support”(在“Filesystems”->“Pseudo
filesystems”选项下)。
CONFIG_PROC_VMCORE=y
(CONFIG_PROC_VMCORE 是在打开“CONFIG_CRASH_DUMP”选项时自动打开的一个选项。)
8)编译并安装内核和模块。但是:__不要__将这个内核加入到启动管理器可管理的内核列表中。
载入“转储捕获”内核
====================
当载入系统内核之后,使用如下步骤和命令载入“转储捕获”内核:
kexec -p \
--initrd= --args-linux \
--append="root= init 1 irqpoll"
关于装载“转储捕获”内核的注意事项:
*应当是个vmlinux格式的映像(即就是个未压缩的ELF映像文档)而不能是bzImage格式。
*默认情况下,ELF文档头采用ELF64格式存储以支持那些拥有超过4GB内存的系统。但是能够指定“--elf32-core-headers”标志以强制使用ELF32格式的ELF文档头。这个标志是有必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版本的GDB不能在一个32位系统上打开一个使用ELF64格式的vmcore文档。ELF32格式的文档头不能使用在一个“没有物理地址扩展”(non-PAE)的系统上。(即是说,少于4GB内存的系统)
*一个“irqpoll”的启动参数能够减低由于在“转储捕获内核”中使用了“共享中断”技术而导致出现驱动初始化失败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
*必须指定,指定的格式是和要使用根设备的名字。具体能够查看mount命令的输出。
*“init 1”这个命令将启动“转储捕获内核”到一个没有网络支持的单用户模式。假如您希望有网络支持,那么使用“init 3”。
内核失败
========
当使用上面提到的步骤成功地载入了“转储捕获内核”之后,“系统崩溃”事件被触发之后系统将重启到“转储捕获内核”。触发点将被放置到内核的“panic()”函数,“die()”函数,“die_nmi()”函数和sysrq(ALT+SysRq+c)处理句柄中。
如下所列的一些情况将会触发“系统崩溃事件”:
假如一个硬锁定被探测到并且“NMI watchdog”配置了,那么系统将会重启到“转储捕获内核”。(die_nmi())
假如die()函数被调用,并且调用die()函数的线程恰好是pid为0或1;或die()函数在一个中断处理上下文中被调用;或die()函数被调用且“panic_on_oops”被配置了,那么系统都将重启到“转储捕获内核”。
在一个powerpc的系统上,当一个“软重启”产生,die()函数将在任何的cpu上被调用并且系统将重启动到“转储捕获内核”。
假如是为了测试,有三种方式能够采用:
a)使用“ALT+SysRq+c”组合键;
b)使用如下命令:echo c > /proc/sysrq-trigger;
c)自己写一个内核模块强制产生“内核失败”;
读出转储文档
============
在“转储捕获内核”启动完毕之后,使用如下命令以读出并保存“转储文档”:
cp /proc/vmcore
除此之外,也能够通过线性的访问/dev/oldmem这个设备从“转储的内存”中得到“裸数据”,参考如下命令:
mknod /dev/oldmem c 1 12
使用dd命令,加上适当的count参数,bs参数,跳到特定的产生dump的点。
使用如下命令能够看到整个内存:
dd if=/dev/oldmem of=oldmem.001
分析
==========
在开始分析“转储文档”之前,应该确定重启到一个稳定的内核。
能够使用GDB在“从/proc/vmcore拷贝得到的‘转储文档’”上做有限的分析。分析的时候需要“带有调试信息的vmlinux文档”(编译的时候带有-g选项),运行如下命令:
gdb vmlinux
追踪处理器0上的任务的栈调用,显示寄存器,显示内存内容等能够工作的很好。
注意:GDB不能分析x86平台上以ELF64格式产生的“内核转储文档”。在一个最大内存为4GB的系统上,能够通过在“转储捕获内核”上指定“--elf32-core-headers”标志来使用ELF32格式的文档头。
也能够使用Crash工具集来分析Kdump产生的“内核转储文档”。Crash能够在Dave
Anderson的网站上找到,通过如下链接:
~anderson/
下一步工作
==========
1)提供内核页面过滤机制,这样能够通过去掉内存中的空白页面有效的减小“内核转储文档”的大小,
2)可重定位的内核能够有助于“崩溃转储”机制维护多个内核,并且“系统内核”就能够支持“捕获转储”。
联系人
=======
Vivek Goyal (vgoyal@in.ibm.com)
Maneesh Soni (maneesh@in.ibm.com)
商标
========
Linux 是Linus Torvalds在美国或其他国家的一个商标。
阅读(1432)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