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报告
引言
我于8月24日~10月22日在瑞典研究所出差,为期2个月,这里把工作情况做一下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今后自己以及产品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有一点作用。
任务完成情况
此次到瑞典研究所主要是进行XXX TR1/TR2阶段的工作,希望能够借助外籍专家和顾问的经验及能力来协助我们提高XXX产品的设计水平,提高我们XXX产品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和外籍专家一起工作来学习他们良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
在瑞典期间,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
1、XXX TR1/TR2阶段工作
(1)产品包需求(offering requirement)
(2)产品需求(product requirement)
(3)PR-MR需求分解分配表(product requirement partitioning table)
(4)可行性分析报告(feasibility study/case study)
(5)产品设计规格书(product design specification)
2、其它工作
参与瑞典所工程领域内部标准、规范、checklist制定小组成员的交流和检视。
完成了欧洲地区的电网调查报告和外籍专家交流宏基站电源的设计规范虽然我们和外籍专家存在语言交流、工作方式等差异,但通过整个项目组的努力,最终还是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了我们XXX产品的TR1/TR2工作任务。
以前我们的产品设计OR需求是比较弱的,有些产品干脆就没有OR需求,或者也只是很简单5~6句话描述就了事了。此次,借助外籍专家以前写OR的经验,我们很全面也很系统的完成OR需求,为我们今后新产品的OR需求分析提供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使我们能够清楚的知道新产品的OR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内容,也使marketing今后调研更具备针对性。
工作总结
1、语言
虽然在出差之前,我已经狠狠的背了十几天的《成功英语》,但刚到瑞典工作的第一周,英语交流上还是问题一堆,听力方面大概只能听懂一半,剩下一半就只能靠蒙和猜了。英语表达更参,简直就是语无伦次,语法就更别提了,老外只能对我不停说pardon, pardon?
第三周开始情况终于大大好转,听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不是每个单词都能听懂,但已经能够明白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语言表达方面,也已经可以一张口就知道自己要说英语,虽然语法仍然错误百出,但加上一些肢体语言,老外已经能够明白我们想表达的意思.一个老外就常对我说I didn’t understand you clear, but I know what you mean.
到第二个月时,如果老外还听不懂我们说的英语时,我们就开玩笑说他们的英语水平太差了,连我们说的英语都听不懂。呵呵...对于这些瑞典专家来说,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有时候他们还信以为真了。
公
司在向国际化发展,海外已经成为我们的重要市场,无论是市场人员还是开发人员,英语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一两年感觉就特别明显,我们研发人员接到的市场标书
基本上都是英文的,如果没有良好的英文水平,标书都看不懂,更别说写标书答复了。所以建议公司在这些方面可以做一些引导,多提供一些机会,还可以把短期的
外语培训作为对优秀员工的一个奖励措施,这个激励作用比发同等的奖金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2、工作方式/工作习惯
相比于语言问题,工作方式和习惯上的差异是我们和外籍专家一起工作中碰到的最大问题。老外做设计,很重视方法论和目标: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采用什么模型?相关影响分析?投资收益分析是否值得?
老
外对输入非常看重,一定要获取各方面的资料,弄清楚产品的应用场景,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对需求理解的过程,然后他会根据确定的需求一步一步地来进行需求整
理、功能分解、模块划分、逻辑与物理映射、平台搭建、模型验证等等。。。老外做的东西,很少有返工和白做的,他们输出的东西基本都可以作为后续工作的基
础,不需要不断的来修改甚至推翻重来。也即进行下一阶段工作之前,要求必须完成前一阶段的工作并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高质量的输入,以保证每一阶段的工作都
是连续的、正确的,才能保证能够一次性把事情作好。
而我们常常是为了赶进度而应付了事,虽然我们在进度要求内提供了输出,但输出质量却很不理想,项目负责人也好像习以为常的认为就通过了,又开始匆忙的进行
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们还很缺乏责任心;等我们把产品设计出来后才发现,我们设计的产品问题一大堆,只好又回过头去重新检查,修改,简单一句话,
我们缺乏一次性把事情作好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虽然我们设计的产品出样机的时间可能比老外要早,但要比产品稳定时间,我们设计出来的产品却比老外晚的
多。就像盖房子,我们总是把房子盖到顶层之后才发现房子是斜的,只好要不全部推倒重建,要不就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想办法把房子整直了,何苦呢?
其
实我们拥有很好的开发指导流程,只是我们相关人员还没有完全严格的按照流程要求自己。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深对流程的认识,严格按照流程规定操作而且要
提高我们的责任心。不要总是认为按照流程操作太机械化、不灵活,国际化的大公司就应该机械化,机械化的工作方式能够使犯错误的概率降到最低。
另外,就是加强各阶段的评审和监控力度,保证每个阶段的输出质量。我们现在每个阶段的输出就像是一根快生锈的铁管,当我们把各个阶段的铁管搭成一个铁架
时,我们会发现这个铁架子很不牢固,因为它已经锈迹斑斑。只好给这些生锈的铁管涂上油漆,可无论涂多厚的油漆,仍然无法避免它内部的锈化,也无法使它变的
牢固。如果我们在每一个阶段的输出都严格把关,就明确的说,这个阶段您必须输出一根不锈钢管,输出铁管您就别想拿到工钱。只有我们每个阶段的输出都是不锈
钢,我们最后做成的产品才可以牢固、不生锈。
3、标准、规范、指导书、checklist
我们公司各种各样的规范、指导书、checklist非
常多,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也没有很明确定义这些文档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主要作用,各种规范指导书之间缺乏凝集力,就像一盘散沙,常常产品设计时是
考虑了这个规范,却忘了另外一个规范要求,导致产品设计上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后续我们要站在公司的整个高度去考虑和规划这些文档体系,使他们能够联系在
一起,成为一个完成的体系。要对这些规范指导书等进行分类和详细定义,什么是标准,什么是规范,什么是指导书,什么是checklist,我们又需要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规范等,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另外,补充一点,写标准的外籍专家认为checklist主要是用于审查系统的高层设计,比如系统设计上是否采取什么措施保证系统的EMI指标满足产品目标市场XXX标准要求等;而我们现在制定的checklist都是针对低层设计的,比如单板输入端是否设计有保险丝,高频滤波电容是否都布局在芯片的管脚端等。当然,这是公司的不同性质所造成的,他们以前工作过的公司工程师都很有经验,对于这种低层设计基本要求,他们根本不需要checklist来指导;可我们公司新员工太多,虽然我们也有很多指导书和规范,但我们员工还没有看规范要求在工作的习惯,也只能通过低层checklist来避免这种低层设计低级错误。不过从这个信息上来看,目前我们还缺乏高层设计系统级的checklist,后续希望能够有这个高层设计checklist来指导和约束我们产品的系统设计。
4、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都说老外的工作轻松而且不用加班,其实不尽然。老外喜欢工作一两个小时之后,一群人坐下来喝喝咖啡,聊一会天,工作氛围很轻松,劳逸结合,有张有驰,基本
不加班,但在必要时也加班很晚。在我们项目进行到最后阶段,为了满足我们产品开发进度要求,几个老外都非常自觉的加班。如果他们知道他们晚上有事需要下班
后回家而不能加班,那他们早上到公司的工作时间就会非常早,和我们一起工作的系统工程师XXX有一天凌晨03:30就到办公室工作了,项目结束时,几个老外的眼眶都黑了。
5、可行性分析(Case study/feasibility study)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也非常好的工作,该工作主要在确定产品备选概念后到产品设计规格书写作之前完成,可行性分析的输出可以作为产品设计规格书写作的输入。可行性分析虽然是高层的系统分析,但该分析已经是非常具体化,分析内容含概所有的子系统和功能单元,以及不同专业领域。
老外和我们工作上一个主要差别就是在这点上,在写系统规格书之前,他们就已经很详细的对系统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保证了产品的系统分析全面性,也保证了设
计方案可行性。通过这个可行性分析,系统的规格已经非常清晰,写产品开发规格书就很容易了。而且这种分析能够尽可能的保证现有模块的共用性,因为分析的过
程中,已经尽可能的考虑使用现有模块或部件。
我们以前只是对产品的备选方案进行简单的分析,而
且大多数的分析并没有形成文档,分析不全面。这种不全面也不详细的分析导致后期工作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很可能会在后期推翻之前的结论,或者到后期才发现很
多现成的部件或模块由于结构安装布局或供电等原因而无法使用,只能又要求新开发,这种工作方式大大降低了我们现有模块或部件的共享性。
以XXX为例子,case study基本分析内容可以总结如下:
5.1 系统分析
(1)系统架构
(2)各单元模块外型尺寸/布局
(3)子系统划分
(4)共享单板/模块/部件
(5)新开发单板/模块/部件
(6)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
5.2 系统功能分析
(1)冷启动
(2)热启动
(3)系统配置
(4)系统测试
(5)系统升级
(6)系统功能管理
(7)系统故障管理
5.3 结构分析
(1)IP防护分析
(2)整机工程可安装性分析
(3)重量分析
(4)外型尺寸分析
(5)传输放置空间分析
(6)系统风道设计分析
(7)电池腔设计
(8)进出线空间和端口分析
(9)安装底座结构分析
5.4 配线/布线分析
(1)电源配线/布线分析
(2)信号线配线/布线分析
(3)射频信号线配线/布线分析
5.5 系统供电分析
(1)整机功率需求分析
(2)用户电源界面分析
(3)不同交流电制式输入分析
(4)电源系统输出功率分析
(5)内置蓄电池容量以及备电时间分析
(6)外置电池容量以及备电时间分析
(7)交流配电
(8)直流配电
(9)电池管理
(10)用户设备供电分析
(11)电源相关保护功能
5.6 EMC设计分析
(1)整机EMC设计分析(包括各区域EMC划分和屏蔽等级等)
(2)模块EMI设计分析
(3)电缆EMI设计分析
5.7 温控系统分析
(1)温控系统设计可行性分析
(2)噪声指标分析
5.8 热设计分析
(1)整机热设计仿真和分析
(2)各插框/模块的散热设计
5.9 可安装性/可维护性
(1)现场安装(如何安装,是否方便,占地面积多大等)
(2)前维护分析(可更换部件是否都支持前维护,维护是否方便等)
(3)需要提供的维护接口
5.10 防雷接地分析
(1)交流输入防雷设计
(2)直流输出防雷设计
(3)进出机柜的信号电缆和射频电缆防雷设计
(4)各模块/单元的防雷设计
(5)系统接地设计
(6)模块接地设计
感受
1、培养良好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
在瑞典和老外一起工作后,有一些感受。并不是说老外的专业技术水平比我们高多少,相反,如果大家坐下来一起进行专业知识考试,也许我们的考试成绩还要比他
们高。但真正做产品时,我们和老外的差距就表现出来了,他们工作井然有序,做出来的产品系统性和全面性都要比我们好的多。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主要还是工作
方法和习惯问题,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良好的工作方法,而且已经把这种良好的工作方法固化成为一种习惯,他们工作时只需要按照这个习惯去工作就可以。其实,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方法是好方法,但我们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更没有把好的工作方法升级成为工作习惯。我们在这方面还需要多学习学习。
2、需求
关于需求我们已经讨论很多了,但很多问题仍然被不断地在不同的版本,不同的阶段反复提起,这个说明我们还是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或者是没有很好的落实好这些办法。当然这需要从上到下,齐心协力的来做。
到底什么是需求?需求的来源是什么?需求的目的是什么?需求可能会有哪些变化?
如何控制需求变化?如何应对需求变化?
到底哪些是客户的需求,哪些是我们的内部需求?
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原始需求整理出产品需求?
哪些是需求(requirement),哪些是规格(specification),哪些是实现(implementation)?
何如区分需求、设计规格与实现?
哪些是客户的隐含需求?如何把用户的隐含需求发掘出来?
如何保证需求的完整性和理解的准确性?
这些问题贯穿在我们需求分析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每个参与系统需求分析的人都要时时问一下自己这些问题,也是需要通过交流和探讨来解决的。
不仅仅是需求分析人员要考虑这些问题,我们的设计和实现人员也要考虑这些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尽量获取详尽的信息,减少信息传递的失真。
我觉得以下一些方面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1)
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与相关利益群体的交流,做好收集、整理和理解客户需求的工作。研发人员也应该多到客户到生产中去,真正理解客户需求。闭门造车的
结果必然是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我们现在有些系统分析人员连自己开发出来的产品实物是什么样子的都不知道,何谈经验总结和提高自我?
(2)形成需求基线。
无论系统大小,都可以分门别类地形成需求基线。例如:对于类似的产品可以形成产品的基线需求;对于一类产品,又可以形成可测试性、可维护性。。。多
个方面的需求基线。这样我们每次的需求分析都是基于一定的基线的,一旦形成良性循环,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质量,这也是平台化的思想体现。
目前我们的确已经建立了这样的工程设计需求基线,但现在的需求基线指导作用还不大,而且这些基线需求没有形成闭环,基线需求没有专人进行维护和跟踪。
3、文档
所有的过程分析都要形成文档。我们现在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大家好像不喜欢写文档,对于需要的实现方案,通常都是一个负责人在脑袋里想想该怎么实现,然后邮件或电话找几个相关人员讨论一下就算可以了,可能连个会议材料或会议纪要都没有。
而老外可不是这样的,他们非常非常重视文档,他们认为一个人在脑袋里想的东西是不清晰也不全面的,有时候心里想的认为很正确的方案实际上可能存在致命缺
陷。他们要求必须把心里的想法形成文档才能有效的避免这种问题。写文档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有效的、更进一步去整理您原来心里的思路,很多问题在您写过文档
的过程中您就能发现;另外,文档写作多使用图表,浪费口水的文字尽量少用,和我们一起工作的系统工程师在系统架构分析中就画了五六十张图,就算看不懂他写
的英文,从图中我们就能够很清晰的指导整个产品的系统架构。
5
其它感受
1、交通
瑞典的交流规则真正做到了保护弱者的原则,市内的道路行人通行斑马线非常多,而且很多斑马线都没有红绿灯,但只要有行人要走斑马线穿过马路,车辆就减速或
停下来等待行人优先过马路。另外一点,主路上的车辆有权优先通过,岔路上的车辆要等待直路车辆通过后才能拐到直路上。还有,瑞典的马路一般都是歪歪扭扭
的,是因为他们土地有些是私人的,政府修建马路时为了不占用私人土地只好修的歪歪扭扭的。
2、超市
在瑞典没有菜市场,只有超市,而这里的超市也没有说进去要寄包什么的,只要您愿意,您可以提大麻袋进入超市也没人说您。
3、环境
斯德哥尔摩环境很好,基本没有农业,到处是树林和草地,割草机一剪就是一个天然的优良球场,难怪瑞典的人口虽然不多(850万),足球却比较发达。空气很好,下雨后经常可以看见彩虹。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也少了很多的浮躁。只是每到年底瑞典就缺少阳光,即说瑞典人每到这个时候就容易缺钙。
4、诚信
乘地铁没有人查票,马路上看不到警察也没有交警,更没有带红袖章的阿公阿婆,在超市里也没有一大帮老阿姨像便衣警察一样总盯着您。但这里的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管理制度就象是静水潜流,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一切又都在掌握中,也许已经接近无为而治了吧。
所有的一切前提都是以人民的素质和诚信为基础的,在这里人人都把诚信放在第一位。
当然,如果您触犯了这种诚信制度,不仅会收到高额的罚款单,而且会影响到您今后生活。比如您在信用卡上失去信用,没有哪家银行会在给您申请信用卡。如果您盗取公司资料,没有哪家公司会在招聘您,下半辈子您除了在家打扫卫生,就只能逛马路。
(如涉及版权问题 请联系 及时删除)
阅读(1742) | 评论(0) | 转发(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