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6644
  • 博文数量: 20
  • 博客积分: 890
  • 博客等级: 准尉
  • 技术积分: 23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11-26 12:3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0)

文章存档

2009年(20)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项目管理

2009-11-26 14:36:24

1.边界值”法
 
  

1.边界值分析法简介

   边界值分析法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我们这里所指的“边界值”是相对于“输入等价类”和“输出等价类”而言的,稍高于其边界或低于其边界一些特点情况。

边界类型通常用以下几种:

边界条件:可以在产品说明书中有定义或者在使用软件过程中确定

内部边界条件:在软件内部,也称为内部边界条件

其他边界条件:如输入信息为空、非法、错误、不正确和垃圾数据

边界值的选择方法(原则)

序号

输入条件(数据)

输入边界值数据

1

规定了取值范围

刚刚达到这个范围

刚刚超越这个范围

2

规定值的个数

最大个数、比最大个数大1

最小个数、比最小个数少1

3

根据规格说明书的每个输出条件,使用 原则12

4

输入或输出是个有序集合

集合的第一个、最后一个元素

5

程序中使用一个内部数据结构

内部数据结构边界上的值

6

分析规格说明,找出其他可能的边界

 2.等价划分
   

.等价类划分法简介: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用这一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而是根据对程序的要求和说明,即需求规格说明书(RS)。将说明中对输入的要求和输出的要求区别开来并加以分解。等价类划分的办法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在这个集合中每个输入条件都是等效的,如果其中一个输入不能发现问题,哪么集合中其它输入条件进行测试也不可能发现错误码。

等价类划分基础:

需求规格说明书(SR)中输入、输出要求

等价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步骤:

3.1 确定等价类:

其中等价划分中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指对于程序规格说明书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以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书中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的定义相反

说明:划分等价类原则(6条)

序号

输入条件(数据)

划分等价类

1

规定了取值范围

值的个数

一个有效等价类

两个无效等价类

2

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

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

一个有效等价类

一个无效等价类

3

是一个布尔量

一个有效等价类

一个无效等价类

4

输入数据的一组值(n个),并且程序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进行处理

n个有效等价类

一个无效等价类

5

规定必须遵守的规则

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

若干个无效等价类

6

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一步地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3.2列出等价类表

在确定了等价类之后,建立等价类表,列出所有划分出的等价类

输入条件

有效等价类

无效等类

……

……

……

3.3  确定测试用例

1为每个等价类规定一个惟一的编号

2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骤,最后使得所有有效等价类均被测试用例所覆盖

3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只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骤,最后使得所有无效等价类均被测试用例所覆盖

经验教训:采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按照划分等价类、列出等价列表、确定测试用例三个步骤完成,目标是把可能的测试用例组合缩减到仍然足以满足软件测试需求为止。

 

3.因果图

  

原创]测试用例设计之因果图 

因果图法简介

为什么使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法并没有考虑输入情况的各种组合,也没有考虑输入情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样虽然各种输入情况可能出错的情况已经测试到了,但多个输入条件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情况去被忽略了,所以采用“因果图”法(Cause-effect Graphing),能帮助我们指出程序规格说明书存在差什么问题。

因果图设计方法

从用自然语言书写的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找出因果,通过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因果图导出测试用例步骤

第一步:分析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原在因常常是输入条件或是输入条件的等价类,结果是输出条件

第二步:分析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语义的内容,并将其表示成连接各个原因与各个结果的‘因果图’

第三步:标明约束条件

第四步: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第五步:为判定表中每一列表示的情况设计测试用例

1      因果图基本图形符号

通常在因果图中,用Ci 表示原因,Ei表示结果,各结点表示状态,可取值0(状态不出现) 1(某状态出现)

恒等:若原因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非(~):若原因出现,则结果不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出现

或(V:若几个原因中有一个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几个原因都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与():若几个原因都出现,结果才出现;若其中有一个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2      因果图的约束符号

从输入(原因)考虑四种约束

E(互斥):表示两个原因不会同时成立,两个中最多有一个可能成立

I(包含):表示三个原因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成立

O(惟一):表示两个原因中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成立

R(要求):表示两个原因,a出现时,b也必须出现,a出现时,b不可能不出现

从输出(结果)考虑一种约束

M(屏蔽):两个结果,a1时,b必须是0,当a0时,b值不定

Tag标签测试用例设计,因果图法,判定表

 

 

 

 

 

4.错误推测法

 

 

   错误推测法通常是哪些有经验的测试人员根据经验和直觉推测出程序可能存在的错误,然后有目的的进行测试。严格来讲“错误推测试法”并不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基本思想:根据测试人员的经验和直觉,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它们选择测试用例。

  优点: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方便,如果组织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测试手段;

  缺点:覆盖率难以估计,全凭个人经验和直觉,所以主观性比较强。

 

 

 
阅读(533)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性能测试组合场景用例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