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36296
  • 博文数量: 222
  • 博客积分: 5262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302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11-22 19:1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22)

文章存档

2012年(2)

2011年(192)

2010年(28)

分类: WINDOWS

2011-02-14 15:25:30

Hook解释
  Hook是Windows中提供的一种用以替换DOS下“中断”的,中文译为“挂钩”或“钩子”。在对特定的系统事件进行hook后,一旦发生已hook事件,对该事件进行hook的程序就会受到系统的通知,这时程序就能在第一时间对该事件做出响应。
  另一解释:
  
钩子(Hook),是Windows消息处理机制的一个平台,可以在上面设置子程以监视指定窗口的某种消息,而且所监视的窗口可以是其他进程所创建的。当消息到达后,在目标窗口处理函数之前处理它。钩子机制允许应用程序截获处理window消息或特定事件。
  钩子实际上是一个处理消息的程序段,通过系统调用,把它挂入系统。每当特定的消息发出,在没有到达目的窗口前,就先捕获该消息,亦即先得到控制权。这时钩子函数即可以加工处理(改变)该消息,也可以不作处理而继续传递该消息,还可以强制结束消息的传递。
  Hook原理
  每一个Hook都有一个与之相关联的指针列表,称之为钩子链表,由系统来维护。这个列表的指针指向指定的,应用程序定义的,被Hook子程调用的回调函数,也就是该钩子的各个处理子程。当与指定的Hook类型关联的消息发生时,系统就把这个消息传递到Hook子程。一些Hook子程可以只监视消息,或者修改消息,或者停止消息的前进,避免这些消息传递到下一个Hook子程或者目的窗口。最近安装的钩子放在链的开始,而最早安装的钩子放在最后,也就是后加入的先获得控制权。
  Windows 并不要求钩子子程的顺序一定得和安装顺序相反。每当有一个钩子被卸载,Windows 便释放其占用的内存,并更新整个Hook链表。如果程序安装了钩子,但是在尚未卸载钩子之前就结束了,那么系统会自动为它做卸载钩子的操作。
  钩子子程是一个应用程序定义的回调函数(CALLBACK Function),不能定义成某个,只能定义为普通的C函数。用以监视系统或某一特定类型的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与某一特定线程关联的,也可以是系统中所有线程的事件。
  系统钩子与线程钩子
  SetWindowsHookEx()函数的最后一个参数决定了此钩子是系统钩子还是线程钩子。
  线程钩子用于监视指定线程的事件消息。线程钩子一般在当前线程或者当前线程派生的线程内。
  系统钩子监视系统中的所有线程的事件消息。因为系统钩子会影响系统中所有的应用程序,所以钩子函数必须放在独立的动态链接库(DLL) 中。系统自动将包含“钩子回调函数”的DLL映射到受钩子函数影响的所有进程的地址空间中,即将这个DLL注入了那些进程。
  几点说明:
  (1)如果对于同一事件(如鼠标消息)既安装了线程钩子又安装了系统钩子,那么系统会自动先调用线程钩子,然后调用系统钩子。
  (2)对同一事件消息可安装多个钩子处理过程,这些钩子处理过程形成了钩子链。当前钩子处理结束后应把钩子信息传递给下一个钩子函数。
  (3)钩子特别是系统钩子会消耗消息处理时间,降低系统性能。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安装钩子,在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卸载。
  Hook的应用模式
  观察模式
  最为常用,像Windows提供的SetWindowHook就是典型地为这类应用准备的。而且这也是最普遍的用法。
  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发出一个通知信息。观察者只可以查看过程中的信息,根据自己关心的内容处理自己的业务,但是不可以更改原来的流程。
  如中,经常使用的鼠标消息、消息的监视等应用。屏幕取词的功能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具体技术可以参考此类文章)。
  注入模式
  这个模式和观察模式最大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注入的代码是为了扩展原始代码的功能业务。模式是此类模式的典型案例。
  不管瘦核心的插件系统(如Eclipse)还是胖核心的插件系统(如Delphi、Visual Studio等IDE环境),其对外提供的插件接口都是为了扩展本身系统的功能的。
  这种扩展的应用方式的典型特点,就是新的扩展代码和原来的代码会协调处理同类业务。
  替换模式
  如果针对应用目的不同,可以叫修复模式或破解模式。前者是为了修改系统中的BUG,后者是为了破解原有系统的限制。
  很多黑客使用此种模式,将访问加密锁的DLL中的导出表,替换成自己的函数,这样跳过对的控制代码。这类应用的难点是,找出函数的参数。
  这类模式的特点是,原有的代码会被新的代码所替换。
  前面三个是基本模式,还有很多和实际应用相关的模式。
  集权模式
  此类模式的出现,大都是为了在全部系统中,统一处理某类事情。它的特点不在于注入的方式,而在于处理的模式。
  这个模式,大都应用到某类服务上,比如键盘服务,鼠标服务,打印机服务等等特定服务上。通过统一接管此类服务的访问,限制或者协调对服务的访问。
  比如键盘锁功能的实现,就是暂时关闭键盘的所有应用。
  这类模式的特点主要会和特点服务有关联。
  修复模式
  替换模式的一种,这里强调的是其应用的目的是为了修复或扩展原有系统的功能。
  破解模式
  替换模式的一种,这里强调的是其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跳过原有系统的一部分代码。如加密检测代码,网络检测代码等等。
  插件模式
  注入模式的一种,在系统的内部直接依靠HOOK机制进行扩展业务功能。
  共享模式
  这类应用中,经常是为了获取对方的数据。必然我希望获取对方系统中,所有字符串的值。可以通过替换对方的,导出所有字符串。
  这个应用比较特殊。不过其特点在于,目的是达到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其实现,可能是观察模式,也可能是替换模式。
阅读(105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