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603647
  • 博文数量: 354
  • 博客积分: 8137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513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11-26 15:4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54)

文章存档

2010年(300)

2009年(54)

分类:

2010-08-18 11:55:27

--原文发表于某媒体,此处略微调整

转载于博客: blog.sina.com.cn/lifesurfing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常接触一些跟我一样的职场人士。大家往往醉心于分享一些比较新颖的管理观念和方 法,并希望能因此而改变些什么,可往往感觉天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随着年纪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更多时候感到的是人生变幻无常的无奈,以及自己处于变革 时期的浮躁不安。
于是定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几本书,希望能从前贤的著作中得到启示。无意中看到一本好书---《曾国藩家书》。反复阅读后深有感 触。借此处,对照日前流行的西方传来的领导学做一个简单对比。

管理中的领导学,一般来说企业的领导者有三项关键任务:战略、人和组织。战略,决定一个企业要做什么,如何做;组织,决定企业的内外部组织架 构;人,具体实施战略。现在,企业领导者都醉心于战略,却忽视了人,而实际上,“人”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这就是曾国藩之道的核心。

 修身立志:
 曾国藩强调的领导之道大多目光向内,即自我管理,是中国 传统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顺序。修身与气势庞大的治国、平天下相比显得简单,事实是一旦真正实行起来,它远比战略困难得多。正人先正己,曾国藩上承三省 吾身的教诲,下启自我批评的风气,时刻不忘修身养德。他的修身功课主要为诚、静、谨、恒。诚为诚实、诚朴,为人表里一致。静,指的是心、气、神、体都处于安静放松的状态。 谨,主要指言语和行动上的谨慎,不打诳语,不讲无根据之话,不做无胜算之事。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毅力。他从三十一岁起,给自己订了个“日 课册”,称为《过隙集》, “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不但内心反省,而且努力改正。《过隙集》刚写到第九天,他便猛省从前与某人结仇怨,错在自己当初 “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当晚他即到某人住处“登门谢罪”。长谈之後,又请吃饭。从此前隙尽释。自此曾国藩时时反求诸己,处处修德养望,在人格、声望等几 方面,为日后的绝大事业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推恩施惠
从 管理的角度来思考曾国藩。曾国藩的领导方式有着更多的传统智慧,有很多朴素的真理蕴涵其中。他常说,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自己想建功立业,则先让别人 建功立业;自己想兴旺发达,则先让别人兴旺发达。这样的说法也许太过世俗,但却是真理。中国社会中的成功之道是合理的上下之道。上即“向上推恩”,下即 “向下施惠”。,向上推恩,意即:有功劳的时候,要懂得将功劳往上推;才能获得上司的信任。上司会认为你不贪功,是可辅佐他的可用之才。他就会认为你是他 培养出来的。从此容易信任有加。同时领导人士也要懂得“向下施惠”,将恩惠布施给下属。把功劳让给下属,他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必然会助你成功。因为你的 下一步成功,也就意味着他下一步的成功。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曾国藩对待资深下属,做法就很独特。在创办湘军之初,他为维护内部完整统一,对另立门 户者坚决抵制,但等他做大了,天下人才趋之若骛时,倒对“另谋发展”者予以支持了。这种情况下的“推恩施惠”的做法很值得今人玩味。

 

育才识才
管理学者曾总结,“领导即教育”。很多成功的领导者,譬如韦尔奇和格罗 夫,无不把教育当成他们的主要工作,并投入大量的时间从事这项工作。在教育上,曾国藩无疑是个杰出的领导者。他的幕府就是培养人才的学校,他既是军政长 官,又是业师;幕僚既是工作人员,又是学子。他的弟子回忆道,“在营中时,我老师饭罢后,即围坐谈论,证经论史,娓娓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 话。”在幕府中,一般幕僚都尊曾国藩为师,从道德修养、为人处事到学术观点、文学理论,以至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曾国藩的 影响。关于识才,曾国藩说,选将才必求智士、严士、 劳士。也就是说,挑选将才,必求智略深远之人,而且必须号令严明,能耐劳苦。他还认为,人才靠奖励而,即便中等之才,若奖励得法,亦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则往往停滞于庸碌不能自 拔。种种事实证明,曾氏的人才观是成就大业的基础。

事过境迁,虽然百十年过去了,但是曾国藩文集中反映的文化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依旧具有顽强的活力。 曾氏用入世精神以办实事,体老庄以寄闲情,由中国文化中培养见地,从传统道德中汲取力量。以普通出身,凭自我奋斗,立大志,修炼人格,以大气度做事,以收 敛态做人,认准目标,时常保持一种宁静如水的心态。这 些积极的处事之道,时至今日,仍然会有借鉴意义。

借用一句旧时名言作为结尾-"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希望志同 道合之士更有所成就。
阅读(887)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什么是TFT颜色?

下一篇:曾国藩心得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