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91730661
  • 博文数量: 19283
  • 博客积分: 9968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9606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2-07 14:2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9283)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9年(125)

2008年(19094)

2007年(63)

分类:

2008-05-02 22:29:04

作者:galvin  出处:Unix爱好者家园unix-cd.com 
不久前笔者在自己笔记本上安装了Solaris 10,非常喜欢。 好东西要和大家分享,决定写一些心得体会来描述笔者是怎么安装、配置和使用Solaris 10。本文讲下载、安装准备 、安装和基本配置。 

下载:

从这个网址() 可以下载最新的Solaris 10 3/05 for x64/x86的光盘。上去一看,有好多光盘啊,我下载了下面五张:
Solaris 10 3/05 CD 1
Solaris 10 3/05 CD 2
Solaris 10 3/05 CD 3
Solaris 10 3/05 CD 4
Solaris 10 3/05 Language CD

下载完Solaris 10 的光盘, 粗粗地看了一下其中的内容。第一张盘主要是Solaris 系统基本软件,第二张有许多和gnome相关的包,第三张主要是staroffice, 第四张包含了许多open source的软件如Apache/Ant/Python/TCL/mysql等等。

安装准备:笔者还是喜欢用Linux 的分区工具, 通过使用描述的方法做了分区。 



我把自己60G的硬盘分为4个区, 名称 内容 类型 大小 文件系统 描述

/dev/hda1 Win->
C: Primary 10G NTFS Windows XP 
/dev/hda2 Ext Ext 25G --- 扩展分区
/dev/hda3 Linux Primary 10G EXT3 Linux 
/dev/hda4 Solaris Primary 11.5G Solaris Solaris x86
partition/dev/hda5 数据分区 
Logical 12G FAT32 所有操作系统共享
/dev/hda6 数据分区 
Logical 12G FAT32 所有操作系统共享
/dev/hda7 linux swap Logical 1G swap Linux swap,
其中第四个主分区ID配成了0x82 (Solaris 分区),大小为12G,然后把自己下载的文件都先解成.iso文件并放在/dev/hda5分区下,这个分区在Windows下面是D盘.



安装:笔者比较吝啬,一看要刻那么多盘,不干了。决定试试只刻第一张盘的方法。 刻好第一张盘,把BIOS设为光盘启动,然后从光盘启动。 非常顺利地看到了Solaris 的启动界面:SunOS Secondary Boot Version 4.02, 然后等待Initializing System... 选1。 Solaris Interactive, 继续等待. Configuring devices 那一步比较慢。

经过几分钟的等待后就看到系统自己认识了我的Intel Pro/100 VE 网卡 iprb0, 接着又看到系统自己认识了我的显卡(Nvidia Gefore 4 420)、键盘和鼠标等, 非常高兴! 要知道,在Solaris 9安装的时候,我可是费了好大的劲才配上显卡网卡的啊。(请参见)

配置过程

我选的是用简体中文安装,接下来配置网络、地域、时间、Root口令等,非常简单,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接下来我选择软件自动重新引导和自动弹出CD,第一张盘安装的介质我选择了CD, 后面的几张盘我都是选择了网络文件系统。

接收License Agreement后选择了初始安装、自定义安装,选择了所有的中文的软件包并且把默认语言环境设为中文的GB18030,没有选择任何附加产品,然后选择整个群组/缺省包,选择磁盘上的Solaris分区,选择不保留数据,在分布文件系统时,因为是个人机器, 我只配了/ 和swap 两个文件系统

我的文件系统如下/ 10Gswap 1.5G接着就开始安装了。

当第一张盘安装结束后,要注意在重启过程中取出第一张光盘,否则机器又会从光盘启动。当系统提示第二张光盘的位置时,我选择了网络文件系统(目的是节约几张光盘)。

前面讲到,我的Solaris 10光盘ISO文件在/dev/hda5下面,也就是Windows下的D盘,是FAT32的文件系统。我的做法是,先打开一个Terminal,然后把这个FAT32的磁盘mount到Solaris下,最后通过lofiadm/mount命令把ISO文件mount到Solaris下面。做法如下:

1. 把FAT32的光盘mount到Solaris下面:首先建立目的目录,我打算把/dev/hda5 mount到/wind, /dev/hda6 mount到/wine. 所以,运行# mkdir /wind #mkdir /wine. 接着/dev/dsk, ls 看到c0d0p0到c0d0p4, 这里c0d0p2就对应前面分区表中的/dev/hda2了,也就是那个扩展分区,里面包含了两个FAT32的logical-drive /dev/hda5和/dev/hda6。

在Solaris里面用device-name和logical-drive分别对应主分区和逻辑分区。这里扩展分区的device-name是c0d0p2, /dev/hda5逻辑分区的logical-drive 可以用c 或者数字1来表示。 

/dev/hda6的logical-drive是d 或者数字2。弄清楚了这些命令就简单了。

#mount -F pcfs /dev/dsk/c0d0p2:c /wind#mount -F pcfs /dev/dsk/c0d0p2:d /wine

当然,要记住在/etc/vfstab里面加入下面两行,以便系统重新启动时能把FAT32的分区自动mount上/dev/dsk/c0d0p2:c /dev/rdsk/c0d0p2:c /wind pcfs 2 yes -/dev/dsk/c0d0p2:d /dev/rdsk/c0d0p2:d /wine pcfs 3 yes -

参考文档:System Administration Guide: Devices and File Systems ()ch. 18. Mounting and Unmounting File Systems, Page 306, x86: How to Mount a PCFS (DOS) File System From a Hard Disk

2. 用lofiadm/mount命令做虚拟光驱在Windows上有很多虚拟光驱程序,如Daemon, Virtual CD等,可以把.iso文件虚拟成光驱。

在Solaris下,我们用lofiadm命令。方法如下: 

# lofiadm -a /wind/solaris10/sol-10-GA-x86-v2-iso.iso 把.iso文件export为块设备,参数-a 表示add,这个命令的output是/dev/lofi/1。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设备/dev/lofi/1 mount到文件系统了# mount -F hsfs -o ro /dev/lofi/1 /mnt 把/dev/lofi/1 mount到/mnt

然后#cd /mnt, 看到mount成功后,里面有了光盘上的内容,再回到安装界面, 在路径里面输入/mnt,然后就能顺利安装了。接下来要装第三张盘的时候,同样到Terminal去,# umount /mnt 用来unmount, 这个不用我多说了# lofiadm -d /dev/lofi/1

接着对照第二张盘的命令来安装第三、第四张盘和语言包。装完后,系统会提示重新启动。 

重启后,有CDE和JDS3两种桌面可供选择,我选择进入Java Desktop System 3的界面。

大功告成! 整个过程花了我将近2.5小时的时间。其中觉得第四张盘耗的时间最长。另外觉得JDS 3的桌面很漂亮也很方便使用。


配置过程

我选的是用简体中文安装,接下来配置网络、地域、时间、Root口令等,非常简单,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接下来我选择软件自动重新引导和自动弹出CD,第一张盘安装的介质我选择了CD, 后面的几张盘我都是选择了网络文件系统。

接收License Agreement后选择了初始安装、自定义安装,选择了所有的中文的软件包并且把默认语言环境设为中文的GB18030,没有选择任何附加产品,然后选择整个群组/缺省包,选择磁盘上的Solaris分区,选择不保留数据,在分布文件系统时,因为是个人机器, 我只配了/ 和swap 两个文件系统

我的文件系统如下/ 10Gswap 1.5G接着就开始安装了。

当第一张盘安装结束后,要注意在重启过程中取出第一张光盘,否则机器又会从光盘启动。当系统提示第二张光盘的位置时,我选择了网络文件系统(目的是节约几张光盘)。

前面讲到,我的Solaris 10光盘ISO文件在/dev/hda5下面,也就是Windows下的D盘,是FAT32的文件系统。我的做法是,先打开一个Terminal,然后把这个FAT32的磁盘mount到Solaris下,最后通过lofiadm/mount命令把ISO文件mount到Solaris下面。做法如下:

1. 把FAT32的光盘mount到Solaris下面:首先建立目的目录,我打算把/dev/hda5 mount到/wind, /dev/hda6 mount到/wine. 所以,运行# mkdir /wind #mkdir /wine. 接着/dev/dsk, ls 看到c0d0p0到c0d0p4, 这里c0d0p2就对应前面分区表中的/dev/hda2了,也就是那个扩展分区,里面包含了两个FAT32的logical-drive /dev/hda5和/dev/hda6。

在Solaris里面用device-name和logical-drive分别对应主分区和逻辑分区。这里扩展分区的device-name是c0d0p2, /dev/hda5逻辑分区的logical-drive 可以用c 或者数字1来表示。 

/dev/hda6的logical-drive是d 或者数字2。弄清楚了这些命令就简单了。

#mount -F pcfs /dev/dsk/c0d0p2:c /wind#mount -F pcfs /dev/dsk/c0d0p2:d /wine

当然,要记住在/etc/vfstab里面加入下面两行,以便系统重新启动时能把FAT32的分区自动mount上/dev/dsk/c0d0p2:c /dev/rdsk/c0d0p2:c /wind pcfs 2 yes -/dev/dsk/c0d0p2:d /dev/rdsk/c0d0p2:d /wine pcfs 3 yes -

参考文档:System Administration Guide: Devices and File Systems ()ch. 18. Mounting and Unmounting File Systems, Page 306, x86: How to Mount a PCFS (DOS) File System From a Hard Disk

2. 用lofiadm/mount命令做虚拟光驱在Windows上有很多虚拟光驱程序,如Daemon, Virtual CD等,可以把.iso文件虚拟成光驱。

在Solaris下,我们用lofiadm命令。方法如下: 

# lofiadm -a /wind/solaris10/sol-10-GA-x86-v2-iso.iso 把.iso文件export为块设备,参数-a 表示add,这个命令的output是/dev/lofi/1。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设备/dev/lofi/1 mount到文件系统了# mount -F hsfs -o ro /dev/lofi/1 /mnt 把/dev/lofi/1 mount到/mnt

然后#cd /mnt, 看到mount成功后,里面有了光盘上的内容,再回到安装界面, 在路径里面输入/mnt,然后就能顺利安装了。接下来要装第三张盘的时候,同样到Terminal去,# umount /mnt 用来unmount, 这个不用我多说了# lofiadm -d /dev/lofi/1

接着对照第二张盘的命令来安装第三、第四张盘和语言包。装完后,系统会提示重新启动。 

重启后,有CDE和JDS3两种桌面可供选择,我选择进入Java Desktop System 3的界面。

大功告成! 整个过程花了我将近2.5小时的时间。其中觉得第四张盘耗的时间最长。另外觉得JDS 3的桌面很漂亮也很方便使用。
阅读(28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