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92119091
  • 博文数量: 19283
  • 博客积分: 9968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9606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2-07 14:2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9283)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9年(125)

2008年(19094)

2007年(63)

分类: C/C++

2008-04-15 20:40:24

    来源:BLOG    作者:chuiyun

循环语句——for、while、do while

刚刚已经说明,循环语句的提供主要是出于简写目的,因为循环是方法描述中用得最多的,且算法并不复杂,进而对编译器的开发难度不是增加太多。

for 其格式为for(<数字1>;<数字2>;<数字3>)<语句>。其中的<语句>同上,即可接单句也可接复合语句。而<数字1>、<数字2>和<数字3>由于是数字,就是表达式,进而可以做表达式语句能做的所有的工作——操作符的计算。for语句的意思是先计算<数字1>,相当于初始化工作,然后计算<数字2>。如果<数字2>的值为零,表示逻辑假,则退出循环,执行for后面的语句,否则执行<语句>,然后计算<数字3>,相当于每次循环的例行公事,接着再计算<数字2>,并重复。上面的<语句>一般被称作循环体。

上面的设计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设计思想,将循环体看作是一个过程,则这个过程的初始化(<数字1>)和必定执行(<数字3>)都表现出来。一个简单的循环,如下:

long a, b;
for( a = 1, b = 1; a <= 10; a++ )
b *= a;

上面执行完后b是10的阶乘,和前面在说明if语句时举的例子相比,其要简单地多,并且可读性更好——a = 1, b = 1是初始化操作,每次循环都将a加一,这些信息是goto和if语句表现不出来的。由于前面一再强调的语句和数字的概念,因此可以如下:

long a, b = 1;
for( ; b < 100; )
 for( a = 1, b = 1; a; ++a, ++b )
  if( b *= a )
   switch( a = b )
   {
    case 1:
     a++; break;
    case 2:
     for( b = 10; b; b-- )
     {
      a += b * b;}
    case 3: a *= a;
   }
  break;
}

上面看着很混乱,注意“case 3:”在“case 2:”后的一个for语句的循环体中,也就是说,当a = b返回1时,跳到a++;处,并由于break;的缘故而执行switch后的语句,也就是if后的语句,也就是第二个for语句的++a, ++b。当返回2时,跳到第三个for语句处开始执行,循环完后同样由break;而继续后面的执行。当返回3时,跳到a *= a;处执行,然后计算b--,接着计算b的值,检查是否非零,然后重复循环直到b的值为零,然后继续以后的执行。上面的代码并没什么意义,在这里是故意写成这么混乱以进一步说明前面提过的语句和数字的概念,如果真正执行,大致看过去也很容易知道将是一个死循环,即永远循环无法退出的循环。

阅读(21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