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SQL的优化规则:
-
尽量少用IN操作符,基本上所有的IN操作符都可以用EXISTS代替
用IN写出来的SQL的优点是比较容易写及清晰易懂,但是用IN的SQL性能总是比较低的,从ORACLE执行的步骤来分析用IN的SQL与不用IN的SQL有以下区别:
ORACLE
试图将其转换成多个表的连接,如果转换不成功则先执行IN里面的子查询,再查询外层的表记录,如果转换成功则直接采用多个表的连接方式查询。由此可见用
IN的SQL至少多了一个转换的过程。一般的SQL都可以转换成功,但对于含有分组统计等方面的SQL就不能转换了。
Oracle在执行IN子查询时,首先执行子查询,将查询结果放入临时表再执行主查询。而EXIST则是首先检查主查询,然后运行子查询直到找到第一个匹
配项。NOT EXISTS比NOT IN效率稍高。但具体在选择IN或EXIST操作时,要根据主子表数据量大小来具体考虑。
推荐方案:在业务密集的SQL当中尽量不采用IN操作符。
不用NOT IN操作符,可以用NOT EXISTS或者外连接+替代
此操作是强列推荐不使用的,因为它不能应用表的索引。
推荐方案:用NOT EXISTS 或(外连接+判断为空)方案代替
-
不用“<>”或者“!=”操作符。对不等于操作符的处理会造成全表扫描,可以用“<” or “>”代替
不等于操作符是永远不会用到索引的,因此对它的处理只会产生全表扫描。
推荐方案:用其它相同功能的操作运算代替,如:
1)a<>0 改为 a>0 or a<0
2)a<>’’ 改为 a>’’
-
Where子句中出现IS NULL或者IS NOT NULL时,Oracle会停止使用索引而执行全表扫描。可以考虑在设计表时,对索引列设置为NOT NULL。这样就可以用其他操作来取代判断NULL的操作
IS NULL 或IS NOT NULL操作(判断字段是否为空)
判断字段是否为空一般是不会应用索引的,因为B树索引是不索引空值的。
推荐方案:
用其它相同功能的操作运算代替,如:
1)a is not null 改为 a>0 或a>’’等。
2)不允许字段为空,而用一个缺省值代替空值,如业扩申请中状态字段不允许为空,缺省为申请。
3) 建立位图索引(有分区的表不能建,位图索引比较难控制,如字段值太多索引会使性能下降,多人更新操作会增加数据块锁的现象)
-
当通配符“%”或者“_”作为查询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时,索引不会被使用
-
对于有连接的列“||”,最后一个连接列索引会无效。尽量避免连接,可以分开连接或者使用不作用在列上的函数替代。
-
如果索引不是基于函数的,那么当在Where子句中对索引列使用函数时,索引不再起作用。
-
Where子句中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计算,否则将导致索引失效而进行全表扫描。
-
对数据类型不同的列进行比较时,会使索引失效。
-
> 及 < 操作符(大于或小于操作符)
大于或小于操作符一般情况下是不用调整的,因为它有索引就会采用索引查找,但有的情况下可以对它进行优化,如一个表有100万记录,一个数值型字段A,
30万记录的A=0,30万记录的A=1,39万记录的A=2,1万记录的A=3。那么执行A>2与A>=3的效果就有很大的区别了,因为
A>2时ORACLE会先找出为2的记录索引再进行比较,而A>=3时ORACLE则直接找到=3的记录索引。
推荐方案:用“>=”替代“>”。
UNION在进行表链接后会筛选掉重复的记录,所以在表链接后会对所产生的结果集进行排序运算,删除重复的记录再返回结果。实际大部分应用中是不会产生重复的记录,最常见的是过程表与历史表UNION。如:
select * from gc_dfys
union
select * from ls_jg_dfys
这个SQL在运行时先取出两个表的结果,再用排序空间进行排序删除重复的记录,最后返回结果集,如果表数据量大的话可能会导致用磁盘进行排序。
推荐方案:采用UNION ALL操作符替代UNION,因为UNION ALL操作只是简单的将两个结果合并后就返回。
select * from gc_dfys
union all
select * from ls_jg_dfys
LIKE 操作符可以应用通配符查询,里面的通配符组合可能达到几乎是任意的查询,但是如果用得不好则会产生性能上的问题,如LIKE
‘%5400%’ 这种查询不会引用索引,而LIKE
‘X5400%’则会引用范围索引。一个实际例子:用YW_YHJBQK表中营业编号后面的户标识号可来查询营业编号 YY_BH LIKE
‘%5400%’ 这个条件会产生全表扫描,如果改成YY_BH LIKE ’X5400%’ OR YY_BH LIKE ’B5400%’
则会利用YY_BH的索引进行两个范围的查询,性能肯定大大提高。
-
SQL书写的影响(共享SQL语句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同一功能同一性能不同写法SQL的影响
如一个SQL在A程序员写的为
Select * from zl_yhjbqk
B程序员写的为
Select * from dlyx.zl_yhjbqk(带表所有者的前缀)
C程序员写的为
Select * from DLYX.ZLYHJBQK(大写表名)
D程序员写的为
Select * from DLYX.ZLYHJBQK(中间多了空格)
以上四个SQL在ORACLE分析整理之后产生的结果及执行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从ORACLE共享内存SGA的原理,可以得出ORACLE对每个SQL
都会对其进行一次分析,并且占用共享内存,如果将SQL的字符串及格式写得完全相同则ORACLE只会分析一次,共享内存也只会留下一次的分析结果,这不
仅可以减少分析SQL的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共享内存重复的信息,ORACLE也可以准确统计SQL的执行频率。
推荐方案:不同区域出现的相同的Sql语句,要保证查询字符完全相同,以利用SGA共享池,防止相同的Sql语句被多次分析。
Oracle从下到上处理Where子句中多个查询条件,所以表连接语句应写在其他Where条件前,可以过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条件必须写在Where子句的末尾。
WHERE子句后面的条件顺序对大数据量表的查询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
Select * from zl_yhjbqk where dy_dj = '1KV以下' and xh_bz=1
Select * from zl_yhjbqk where xh_bz=1 and dy_dj = '1KV以下'
以上两个SQL中dy_dj(电压等级)及xh_bz(销户标志)两个字段都没进行索引,所以执行的时候都是全表扫描,第一条SQL的dy_dj
=
'1KV以下'条件在记录集内比率为99%,而xh_bz=1的比率只为0.5%,在进行第一条SQL的时候99%条记录都进行dy_dj及xh_bz的
比较,而在进行第二条SQL的时候0.5%条记录都进行dy_dj及xh_bz的比较,以此可以得出第二条SQL的CPU占用率明显比第一条低。
Oracle从右到左处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所以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将记录最少的表放在最后。(只在采用RBO优化时有效)
在FROM后面的表中的列表顺序会对SQL执行性能影响,在没有索引及ORACLE没有对表进行统计分析的情况下ORACLE会按表出现的顺序进行链接,
由此因为表的顺序不对会产生十分耗服务器资源的数据交叉。(注:如果对表进行了统计分析, ORACLE会自动先进小表的链接,再进行大表的链接)。
-
Order By语句中的非索引列会降低性能,可以通过添加索引的方式处理。严格控制在Order By语句中使用表达式
-
当在Sql语句中连接多个表时,使用表的别名,并将之作为每列的前缀。这样可以减少解析时间
-
多利用内部函数提高Sql效率
-
SQL语句索引的利用
-
对操作符的优化(见前面)
-
对条件字段的一些优化
如:
substr(hbs_bh,1,4)=’5400’,优化处理:hbs_bh like ‘5400%’
trunc(sk_rq)=trunc(sysdate), 优化处理:sk_rq>=trunc(sysdate) and sk_rq
如:
ss_df+20>50,优化处理:ss_df>30
‘X’||hbs_bh>’X5400021452’,优化处理:hbs_bh>’5400021542’
sk_rq+5=sysdate,优化处理:sk_rq=sysdate-5
hbs_bh=5401002554,优化处理:hbs_bh=’ 5401002554’,注:此条件对hbs_bh 进行隐式的to_number转换,因为hbs_bh字段是字符型。
ys_df>cx_df,无法进行优化
qc_bh||kh_bh=’5400250000’,优化处理:qc_bh=’5400’ and kh_bh=’250000’
可能引起全表扫描的操作
-
在索引列上使用NOT或者“<>”
-
对索引列使用函数或者计算
-
NOT IN操作
-
通配符位于查询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
-
IS NULL或者IS NOT NULL
-
多列索引,但它的第一个列并没有被Where子句引用
ORACLE在SQL执行分析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如果分析执行的路径不对首先应在数据库结构(主要是索引)、服务器当前性能(共享内存、磁盘文件碎片)、数据库对象(表、索引)统计信息是否正确这几方面分析。
阅读(1058)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