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062906
  • 博文数量: 272
  • 博客积分: 7846
  • 博客等级: 少将
  • 技术积分: 647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8-25 16:2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72)

分类:

2011-05-30 18:19:15

此好文来自sohu---->

    ●什么力量铸造出计算机软件行业盛极一时的微软帝国及世界首富

  ●什么力量将微软赶下IT行业的王座,并让其在互联网大潮中迷失

  上周一,即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来华访问前一天,微软(Microsoft)市值15年来首次被IBM超越。这是继去年被苹果公司挤下IT市值王座之后,微软排名再度滑落。

  但这并未影响鲍尔默来华展示微软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野心,他在演讲中透露,Windows Phone未来几个月内将进入中国。

  上世纪90年代,与今日景象形成对照的是,曾统领计算机市场数十年的IBM身陷亏损泥潭,苹果公司也正在绝境中挣扎。微软则在比尔·盖茨的率领下左冲右突,踏着一个个竞争对手的尸体,登上了IT世界的巅峰。

  2000年爆发的互联网科技泡沫成为转折点,微软的疯狂扩张就此止步,公司市值开始原地踏步,直至被恢复元气的苹果和成功转型的IBM超越。

  不仅如此,IT后起之秀谷歌、Facebook也分别在不同领域剿杀着微软的生存空间。

  微软怎么了?投资界开始指责微软,认为鲍尔默沉迷于往昔,是微软股价上涨的最大障碍,并公开要求其下课。

  是鲍尔默一人的错吗?梳理微软发展史,是什么力量铸造了这个盛极一时的软件帝国?又是什么力量将其赶下王座?微软是否有能力重返巅峰?未来该何去何从?

  “借鸡下蛋”搭车IBM

  IBM选中微软为其新推出的PC机编写操作系统软件,随着IBM PC的普及,微软的MSDOS取得巨大成功。

  “在北京西二环和西三环之间,有个新世纪饭店写字楼。要讲科技公司的兴衰,这座大楼一定绕不过去。”

  5月19日,在南礼士路一处茶馆,IT资深人士刘博出现在记者面前。

  他1991年进入IT外企做销售,曾担任微软中国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OEM事业部总监,现在的身份是IBM软件集团中国战略业务总监。

  “很有趣,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最顶尖的科技公司(中国分部)云集在这个大楼。全球第二大数据设备公司DEC、世界上最大的UNIX系统供应商SUN、老牌电脑公司天腾(tandem),全球第二大数据库公司赛贝斯(Sybase)、第三大数据库公司Informix,以及IT新秀微软。”刘博说。

  接着他列举出一堆并购案例,敲着桌子说,“说起来也有意思,这些巨头们,现在除一家公司外,其他的都被并购或者破产了。”

  这家唯一幸存的公司就是微软。

  上个世纪70年代初,IBM、惠普等几家大公司统治着计算机市场,主要经营大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制造和销售,利润总额数十亿美元,但这几个巨头都没有意识到微处理器的重要性。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和他的中学好友保罗·艾伦开发出能在微型计算机上使用的BASIC语言,并创建了微软公司。公司名称Microsoft一词由microcomputer(微型计算机)和software(软件)两部分组成。

  一年后,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全身心经营微软。1977年,微软赢利100万美元,比尔·盖茨将公司搬到西雅图的雷德蒙,以此为基地大展宏图。

  上世纪80年代,是微软发展史上最为幸运的10年,不仅招揽到大批人才,还得到IBM这样的“贵人”相助。IBM选中微软为其新推出的PC机编写关键的操作系统软件,这成为微软重大转折点。

  为按时完成合同,微软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的一名程序员手里买下一个操作系统的使用权,再把它改写为磁盘操作系统软件(MSDOS)。IBM PC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上世纪80年代PC的标准操作系统。

  微软跟IBM的合作,后来被演绎为“借鸡下蛋”战略。微软在此后的商战中,还将不断使用这一战略。

  1986年6月,微软公司宣布,当时估计为近7000万美元的年销售额中,有一半来自它销售操作系统所得。到上世纪80年代末,市场上售出的MSDOS操作系统已达3000万套。

  经典产品来自于模仿

  微软的很多产品并非原创,而是先模仿竞争对手,然后再实施超越,其中包括Windows系统的图形界面。

  “创新是微软的DNA。”上周,微软CEO鲍尔默在北京会见媒体时强调。

  “但仔细回想,除DOS外,微软的哪些产品是微软最先推出来的?Office不是,操作系统不是,搜索也不是。”刘博说,“这是一个最有危机感的公司,但却不是最创新的公司。”

  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说过,微软的战略是寻找最大的商机,当商机被证明后,模仿再超越竞争对手。

  1982年,MSDOS系统成功后,微软着手研发应用软件,但另一家名为莲花的公司却走到了微软的前面,它开发的电子制表软件“莲花123”被美国业界定为业内标准,其销售额超过微软所有软件产品销售额的总和。

  莲花123的成功使比尔·盖茨彻夜难眠。1983年9月,他召开内部会议,决定研发办公软件Excel。

  1985年Excel软件正式投向市场。据报道称,一天内,Excel的广告在洛杉矶广播了83次,在波士顿、达拉斯和纽约等地广播了40次以上。微软还对全美国1500家苹果计算机经销商进行培训。后来,微软又使出价格杀手锏,将原价395美元/套的Excel,降为200美元/套。

  微软疯狂的推销政策获得成功,Excel结结实实地将莲花公司击倒在地,从此微软开始在办公软件上独领风骚。

  1986年,微软上市。上市首日微软股价由7美元飙升至28美元。拥有微软45%股权的比尔·盖茨,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之后,微软的很多产品都是在竞争对手开发出来并获得市场成功后,才开始进入该领域。微软动用其庞大的资源,开发胜过对手的产品,最后打败竞争对手获得成功。包括让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Windows系统的图形界面。

  图形界面原本是苹果公司研究人员的杰出创意。当时,苹果电脑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以其无与伦比的亲和力轰动业界,被称为“比尔·盖茨终结者”。

  但微软接着就推出了界面相似的Windows操作系统,并借助强大的市场营销,几乎成为了操作系统的代名词。

  微软迅猛发展的另一重要动力是强烈的危机感。比尔·盖茨常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句挂在嘴边的“盛世危言”,也是比尔·盖茨和微软忧患意识的明证。

  击溃网景却错失互联网

  将IE和Windows捆绑,免费提供给用户,微软将网景公司打得一败涂地,但在互联网方面并未占得先机。

  “对互联网的错误判断,是微软第一个重大失误。后来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方面,微软步步脱节。”刘博说,“不过那时候微软正在上升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微软,仍然所向披靡。”

  在不断洞悉行业发展趋势的同时,比尔·盖茨带着微软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赌博”。幸运的是,一次次“豪赌”,一次次获胜。微软将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身后。

  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兴起,但浏览器的发展不尽如人意。1994年4月,网景公司诞生,同年,其浏览器产品推出,并大获成功。

  次年8月,成立仅一年的网景公司挂牌上市。在华尔街的追捧下,网景的股票当天从28美元涨到75美元,市值很快就达到了30亿美元。

  此时微软,正沉浸在Windows95的风光中。比尔·盖茨认为,尽管互联网崛起,但决定未来计算机世界命运的,仍是“视窗”技术而不会是浏览器技术。

  “如果网景在浏览器市场上取得垄断性优势,它就完全有实力推出一套新的操作系统以替代微软的Windows。”当微软员工再次将网景浏览器展示给比尔·盖茨时,他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微软之所以能够控制整个计算机行业,是因为它控制了人们使用计算机时无法绕过的接口———操作系统。现在,网景控制了人们通向互联网的接口,这意味着如果微软不能将它夺回来,将来在互联网上就会受制于人。

  “微软错了。未来的世界不是PC,而是Internet。”比尔·盖茨承认,自己犯下一个足以使微软走向毁灭的错误。他拿出“绝招”,利用手中雄厚的财力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向对手施压。

  微软提出购买网景,被拒绝。微软又提出合作,又被拒绝。网景表示要跟微软拼死一搏。1995年12月,比尔·盖茨宣布向互联网进军。

  比尔·盖茨把微软当时的处境比作珍珠港被日本打败的美国舰队。他通知工程师们,不管做到哪个阶段,立即停掉手里的工作,全力投入微软浏览器IE的开发。

  短短几个月内,微软就推出IE1.0和2.0版本浏览器。

  为了彻底摧毁网景,比尔·盖茨动用杀招,将IE和Windows捆绑,免费提供给用户,并将IE浏览器2.0免费开放。

  浏览器市场被微软免费策略搅乱。1998年,IE已夺得50%以上的份额。原来售价45美元的网景被迫免费迎战,但为时已晚。当年11月,网景被美国在线收购。2003年7月,网景解散。

  “网景之战是微软最经典的战役,微软的企业文化、竞争手段都在这场战争中极度体现。至今在微软身上仍保留着。”刘博称。

  这一年,微软的股价暴涨72%。

  互联网造就未来敌人

  微软如日中天的1998年,提供搜索服务的谷歌公司成立,微软曾认为花20亿美元收购谷歌“太贵”。

  1990年到1999年,比尔·盖茨是这十年里唯一的明星。1997年,微软已是市值2500亿美元的巨无霸。

  “微软股票1986年3月上市以来,共有9次拆股。这9年内发生6次,而且都是一分为二。”刘博说,微软最初发行的每股相当于该公司当前的288股。“微软给员工开的工资并不算高,但微软给员工发股票。所以最早那批微软员工,个个都是富翁了。”

  由于许多技术都是靠微软操作系统来支撑的,因此微软就掌握了许多技术的控制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人们称比尔·盖茨为“比尔皇帝”。微软帝国似乎已经牢不可破。

  “现在苹果产品每次发布时,人们都像过狂欢节,通宵排队。当年微软发布Windows时,曾有同样的规格。”一位负责微软中国Windows销售的高管说。

  1998年8月31日深夜,微软的Windows98中文版在中关村首发时,电脑爱好者排起了长队,每人手中都握着厚厚的一沓现金。

  “Windows98并不便宜,1998元的价位。当时国内软件仅售100元左右。”该高管说。经统计,当晚中国5个首发点在98分钟内,一共卖出了337套,价值在60万元左右。

  从各种现象看,1999年的微软都风光无限。那时候苹果濒临破产,IBM刚刚走出亏损泥潭。对于刚刚诞生的谷歌,微软认为花20亿美元收购“太贵”。

  就在这一年,刘博决定跳槽进入微软。他当时所在的公司在企业客户市场,正遭受微软的剧烈冲击,销售额每年下滑10%。

  不过,垄断地位也给微软招惹了不少麻烦。1997年10月20日,美国司法部起诉微软,称其利用Windows强迫电脑制造商安装IE浏览器。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起诉微软不当竞争。

  “1999年微软进行公司迄今最后一次股票拆分。”“微软股票最初发行价为21美元,而目前仍徘徊在23美元左右。从2000年开始,微软的股价大部分时间都在22美元和32美元之间浮动。”

  与此同时,微软未来的敌人们正在迅猛壮大,其速度甚至远远超过微软创下的纪录,也将超过微软的招架能力。

  1995年,雅虎成立,并开始提供网络广告服务。1998年,谷歌成立,全部资产只有10万美元、4台电脑和10名员工。2000年,雅虎开始采用谷歌技术提供搜索服务。两个互联网巨头瞬间崛起。

  过去的成功束缚住自身

  “成也Windows,败也Windows”。比尔·盖茨卸任CEO后的10余年来,微软市值有减无增。

  事实上,1997年比尔·盖茨提出公司互联网战略。但微软的互联网战略并没有真正运行起来。

  接受采访的微软前员工对此给出的评价几乎一致,“是微软的成功束缚了自己”,“成也Windows,败也Windows”。

  对于微软的文化,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这样描述,“在微软,每个团队都有一个假想敌,每年的目标都是针对假想敌而设置的。在公司内部,总能听到这样的口号:关掉网景的空气供应,让它窒息。”

  一位微软前高管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一个公司什么都可以改,但基因改不掉甩不了。基因是双刃剑,微软的基因是竞争、打赢。不仅打赢,还要你死。能在微软获得提拔的人都是这样的。”

  另外一个让微软停滞不前的原因是“盖茨脱离一线管理”。

  2000年1月13日,盖茨卸任CEO,鲍尔默接任。结果不幸的是,微软的市值和股价自2000年后就有减无增。

  “盖茨是微软的技术灵魂,鲍尔默是最优秀的市场大师,两个人是完美组合。鲍尔默一个人完成不了两个人的工作。这也是这些年微软鲜有创新技术和产品的重要原因。”上述微软前高管说。

  2001年,第一轮互联网创业大潮袭来。

  “越来越多的员工离开微软。”刘博说,“我是2001年中离开微软的,是我们部门最后一个离开的,部门7个人,多数去了互联网公司。”

  那个被微软认定不值20亿美元的谷歌,也开始明白如何利用搜索赚钱,迅速成为一家高盈利高增长公司。不久,它出现在微软“敌人榜单”的榜首。

  为了抗衡谷歌,“市场份额都是烧出来的。”这名微软前高管称,“微软必应(Bing)每1美元的营收,都需要预先投资3美元。算下来,微软每年需要投入55亿美元才能换得必应30亿美元的营收。”

  “搜索对微软是一个陷阱。必应正在消耗微软本可以在其他更重要领域投入的精力和金钱,甚至最终会毁掉微软的核心业务。”这位高管称。

  平板电脑错失良机

  据透露,微软比苹果更早做出了平板电脑,但因为这个产品可能会影响Windows销路,被微软自己毙掉了。

  就在微软与其“头号敌人”谷歌一争高下时,苹果又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市场给微软挖了一个坑。

  苹果和谷歌不同,谷歌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与微软存在竞争,而苹果则是在微软的主战场与其正面交锋。从手机iPhone到平板电脑iPad,苹果引领着移动互联网风潮。苹果还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完整生态体系和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从软件到硬件,可以不受产业链任何一方的束缚。

  “你知道吗,微软干了一件自己打自己耳光的事。”微软一名前高管透露。“苹果的iPad直接打入微软的心脏。不要听任何人说Pad不影响PC,这是谎言。苹果每多卖一个iPad,微软的操作系统就要多受一份冲击。因为iPad里面没有一个软件是微软的。”

  他还透露,微软其实早于苹果,就做出平板电脑了,叫tablet operate system,“微软的playtable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记者曾在微软的发布会上见过playtable,是一款触摸屏电脑。

  “那个东西就是一个平板电脑,技术微软都有,最后微软也做了一套针对这个产品的系统,但这个产品最后被微软自己毙掉了。因为做Windows的人认为,每多做一个平板,他们就少卖一套Windows。”该前高管介绍。

  上世纪90年代,Windows PC逐步排挤苹果的Mac,如今局面大逆转,Windows电脑的用户被苹果招安。

  据高盛估计,iPad的销量中有30%是原本应该购买PC的用户。

  投资分析机构对此评价称,“Windows的销量和微软的表现都十分糟糕”,“微软已经丢失部分市场,情况正在恶化。”

  一年前,苹果取代微软成为全球最高市值的科技公司。去年中秋时节,苹果的季度收入又超越微软。今年3月,微软在净利润上也落后苹果,将科技行业的霸主桂冠踏实地交给了苹果。

  “华尔街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而新的时代也已开始:全球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不再是你桌上的,而是在你手中。”《纽约时报》如此评价苹果超越微软。

  反击瞄准移动互联网

  转型期的微软欲“创造一个不同于现在手机的手机”,并称一年后上市的Windows 8将兼容平板电脑。

  微软也意识到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落败。

  上周鲍尔默访华时,微软在北京举办微软大中华区BizSpark创新企业大赛。虽然微软公关介绍,参赛的开发者是针对微软所有平台的,但在活动开始前的一个多小时里,微软的预热广告绝大部分都跟手机、移动互联网相关。

  微软在这个宣传片里,提出最多的概念也是“创造一个不同于现在手机的手机。”

  今年2月11日,微软宣布同诺基亚合作,微软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将作为诺基亚主要的智能手机平台。双方还将建设覆盖全球的“移动生态区”,以期绝地反击苹果和谷歌。

  另一方面,微软也正努力挖苹果墙脚。此前,微软通过Windows Phone开发者官方博客宣布,公司已经发布一套新的工具,能帮助开发者将iPhone应用程序转换至Windows Phone 7平台上来。

  微软还放出消息称,一年后上市的Windows 8,将兼容平板电脑,并且将有类似苹果的应用程序商店。

  5月10日,微软宣布以85亿美元现金的天价收购Skype,这是微软向互联网转型的又一次努力。

  李开复在微博中说,“微软正从一个超级抠门的收购者演变成为一个饥不择食的大款。看不看好?我觉得还很难说,微软的收购历史不佳。”

  “微软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它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建立全球的计算机标准。现在的微软正在艰难转型期。”刘博说。

  “微软往哪里走?往操作系统上面走?IBM像一堵大墙那样立在那里。玩互联网?微软没有互联网基因,就像谷歌没有社交网络基因一样。”刘博笑着说,“不知道,我不费那个脑筋。让比尔·盖茨和鲍尔默伤脑筋吧。” 本报记者 林其玲

  ■ 把脉

  微软一位前高管:

  必应花钱买流量不能持久

  在互联网方面微软很难复制过去的成功,原因是太迟了。必应(Bing)的市场份额的确在提升,但这些都是花钱买来的。技术输给谷歌,品牌不如人家,花钱买流量能买多久呢。

  微软的崛起是因为它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在PC时代,在别人之前,把计算机语言编译系统做出来,做了一个领跑者。

  其实后来的谷歌、Facebook、腾讯、百度也是完全一样的公式。挑对方向,然后有很好的团队、很好的执行力,公司就会飞速发展。

  但在科技行业,一个领跑者很快就会变成巨大的恐龙,原有的生意变成包袱,来阻止你获得更大成功。

  微软高管们也承认,微软成也Windows,败也Windows。微软靠着Windows,把Office做起来了,把IE做起来,把网景打死了。败也Windows,是说微软自己创新的东西,也被Windows打死了。这是所有公司的悲哀,谷歌也是这样的,以后Facebook也会是这样。

  现在微软跟谷歌、苹果的斗争方法,跟当年的网景之战类似,但这次微软很难复制过去的成功,原因是太迟了。必应(Bing)的市场份额的确在提升,但这些都是花钱买来的。技术输给谷歌,品牌不如人家,花钱买流量能买多久呢。

  转型太迟不表示会马上死掉。微软在互联网方面不会有多大成就,因为它没有这个基因,不懂广告搜索、也不懂社交。

  IBM软件集团中国战略业务总监刘博:

  微软丢掉了企业的志向

  微软现在危机四伏,敌人正在各个角落攻击它,几个拳头产品都面临挑战。造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微软丢掉了一个东西,企业的志向是什么?是改变人们的生活,而不是赚更多的钱。

  从战略的角度看,IBM的转型是完全有计划有预谋的,而微软则看不清思路。

  两个公司的文化完全不一样,IBM不会冒太大风险,是渐进型改革者,慢慢形成四大集团,建立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硬件、软件、服务、咨询。而微软的链条非常短,只有操作系统、数据库。而且这么多年来,微软也没有填补链条中间的东西。

  简单说,微软琢磨了很多前沿的东西,甚至还触及接近应用的领域,但很多琐碎的东西都没有在市场上形成气候。或许是因为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两项业务太强势,自己把自己淹没了。

  现在微软的敌人正在各个角落攻击它,危机四伏。几个拳头产品都面临挑战。造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微软丢掉了一个东西,企业的志向是什么?是改变人们的生活,而不是赚更多的钱。

  IBM每天都在强调的一个东西是思想领先者。而微软这些年,有哪些东西是自己提出来别人跟着跑的,这就是差别,这个差别会让两个公司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易观国际CEO于扬:

  变革应该从鲍尔默下台开始

  鲍尔默执掌微软10多年了,微软的变革应该从他的下台开始。而且接任者必须是微软体系以外的人,具备强有力的互联网基因。公司内部培养的人都是老思路,必须给公司带来新鲜的血液。

  科技行业的每一次变革,都是既得利益者转变得最迟钝。微软在它最辉煌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互联网浪潮,因此错失先机,没有成为互联网趋势的推动者。

  另外,微软的基因也成为它互联网化的绊脚石。微软是一个传统的软件生产企业,软件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模式完全不一样。微软在过去几年也进行一些尝试和学习,但微软的互联网化形似而神不似,MSN、Bing、广告等几个产品都不成功。这是由微软的文化决定的。

  要改变这一现状,微软的管理层必须变革。鲍尔默执掌微软10多年了,微软的变革应该从他的下台开始。而且接任者必须是微软体系以外的人,具备强有力的互联网基因,并且这个人能同时获得比尔·盖茨和鲍尔默二者的认可。IBM、HP当年的变革都是起用外面的人,公司内部培养的人都是老思路,必须给公司带来新鲜的血液。

  微软现在不变革的话,10-20年后,即使不消亡,也会像当年Unix或者wordperfect一样,停步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不为人知。

  ■ 对话

  微软曾经引领过IT行业的发展,也曾经错失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良机。如何评价微软以往的功过?如何评价竞争对手?微软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对此做出解释。

  为何错失平板电脑?

  计算机的外形不重要

  新京报:微软与苹果、谷歌之间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吗?

  梁念坚:微软的业务面覆盖得非常广,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谷歌、苹果等公司,把一些新的产品推向了市场,但是它们的产品主要都是消费类的、是个人消费产品。在过去10到15年的时间里,微软的业务发展涵盖了各个方面,在企业级的计算、企业级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上表现尤为突出。

  微软欢迎公平的市场竞争,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对于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是非常重要的。竞争也能让企业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新京报:你如何评价微软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

  梁念坚:虽然我们处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但是微软近期推出的产品备受用户青睐。Xbox是美国销量第一的游戏机,迄今为止,全球已售出1000万台Kinect体感游戏设备。

  凭借Windows Phone 7,我们加速开发智能手机平台,我们对目前所取得的进展感到高兴。

  新京报:2008年微软发布的tablet,已具备平板电脑所有的功能,但微软却让苹果抢了先机,为什么会这样?接下去你们如何参与平板电脑市场的竞争?

  梁念坚:市场上有很多平板电脑,微软及合作伙伴将在这个领域推出卓越的产品。同时,人们在未来很多年仍将继续使用PC。

  计算机的外形不重要。人们有时候需要丰富、沉浸式的用户界面,有时候需要小巧的便携式计算机。我们致力于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创新的产品。

  怎么看待公司官僚化?

  任何人都能给盖茨写信

  新京报:在微软前高管的自传里,经常会谈到一个问题,就是微软的官僚化。有人说“IBM是一个承认自己官僚化的官僚公司,但微软是一个不承认自己官僚化的官僚公司。”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梁念坚:微软能够聘用并留住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人才,让他们自由地进行合作。微软尽管是全球最大软件公司,却有扁平化的管理机制,鼓励内部竞争,很多事情都是自下而上的,并鼓励大家不惧失败,勇于尝试。

  在微软,任何人都可以给鲍尔默和比尔·盖茨写信,提出意见和想法,当然要被批准需要有很合理的方案。微软有很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和开发都是自下而上产生的。

  新京报:21世纪以来,微软为什么没有革命的产品出来?

  梁念坚:21世纪,我们开发出了Kinect for Xbox 360,它所代表的自然用户界面将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常见;必应,它展现了搜索更加基于环境,提供与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努力完成的任务相关的结果;还有Windows Phone、Windows Azure等。未来,微软将继续提供令人兴奋的产品。

  新京报:比尔·盖茨是技术出身,曾经很重视对技术潮流的关注和跟随。现在的微软如何确保重新获得强劲的增长潜力?

  梁念坚:纵观公司多年的发展,就会发现,微软有一套强大的领导团队———其中既有在微软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将,也有从公司外部招纳的良才。

  令我们感到兴奋的是,能有机会以一种积极影响世界的方式来开发并利用技术。我们认为,拥有很好很酷的理念还不够,重要的是要对世界产生影响。

  例如必应展示了我们是如何定义智能搜索技术的,它开创性地与Facebook和Twitter集成,帮助人们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链接),通过帮助人们决策提高了购物或旅游体验。

  未来如何发展?

  自然用户界面将是核心

  新京报:Kinect的发展令人眼前一亮,微软是否打算将游戏部门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梁念坚:Kinect开创了互动娱乐的新时代,是我们投资自然用户界面的一个绝佳例子。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投资于研发自然用户界面(如:语音识别,肢体语言识别、面部表情识别等)的技术。自然用户界面时代为微软带来了很多的机遇。我们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云技术,实现跨越各种屏幕、打造统一自然用户界面这一梦想。

  自然用户界面是计算新时代的核心,在这个新时代,并非我们运行计算机,而是计算机代表我们来工作。

  新京报:任何公司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从外界来看,微软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阶段。未来的微软将怎么走?

  梁念坚:微软对于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有着清晰且令人信服的愿景,并且正在推动某些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微软相信,我们处在技术历史上转折性的关键时期———空前的跳跃式发展。在这个时代,计算机开始理解我们、预测我们的需求并代表我们工作,计算机将越发无形。

阅读(158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