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8-06-12 09:24:54
6月1号,超市的塑料袋开始明码标价了,一般从2角到5角不等。中国人终于开始了艰难的和塑料袋说再见的进程。早在半年以前,上海的超市里就卖起了5元左右一个、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购物袋,这些购物袋鲜艳色彩、相当于一个简易的大背包;而现在这种包的款式还在不断增加,以吸引顾客。
限塑第一天,从超市出来,很多人还不适应。意见A:塑料袋要钱哦!只好所有东西都装到一个袋子里,还用了5角钱。前面一个人推了一车东西,结果买塑料袋就用掉5块!
意见B:限塑是好事情,塑料袋埋在地下200年都不会腐烂呢。塑料袋收费就是鼓励大家都尽量不要用。
意见C:那么我去市场买条鱼用什么装呢?以后不用超市塑料袋了,我家用什么装垃圾呢?去买塑料垃圾袋?
三种意见反应了人们接受限塑令的三个阶段。阶段一,不适应;阶段二,理解;阶段三,怎么办?
塑料的发明还不到100年,如果说当时人们为它们的诞生欣喜若狂,现在却不得不为处理这种坚不可摧的东西而煞费苦心了。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通知是:自6月1日起,全国将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经营者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限塑”的目的很明确,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降低污染。德国早在1991年就颁布了《包装条例》,要求包装生产和经营者负责对废弃物的回收,并履行相应消除污染的义务,而清污费可在销售中转嫁给消费者。在该条例实行的十多年里,德国人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95%,德国人80%以上的消费者从不买塑料袋。而中国的近邻韩国也早在1992年就开始在百货商场和大型超市实行塑料袋收费制。
作为一个塑料袋大国,中国的限塑令已经算是姗姗来迟。曾有调查称美国人每年用掉1000亿个塑料袋,相当于每个美国人平均每天用1个塑料袋;而人口庞大的中国普遍情况是平均每人每天用掉3个塑料袋,全年总和就更是天数。看看上海街头外卖的麻辣烫打包一份所用掉的东西就可想见了——两个塑料袋,一个泡沫饭盒,一把一次性塑料勺子,一双一次性木筷。要在短期内改变这些谈何容易,但至少在政策上这一次中国总算跑在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前面。响应政策不再使用或尽少使用塑料袋的市民当然不仅仅是心疼几角钱,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不用或少用塑料袋的环保意识,但在政策出台之前,总觉得自己如果那样做有些作秀之嫌,又怕被别人另眼相看了去,于是索性随大流;现在,可以名正言顺地身体力行环保了,况且还有了类似纪律性的约束,大肆使用塑料袋的人反而要被另眼相看了。
不过政策的制定者否决了塑料掉,却没有提供新的合理选择。告诉人们塑料袋如何罪大恶极——填埋,上百年不腐烂,使土壤板结;焚烧,释放二恶英,致癌;而且为了生产它们每年还要耗费上亿桶原油。接下来呢?恨透了塑料袋却又常常没得可用的人们,又不得不掏钱去买塑料袋,饱受经济和道德上的双重折磨。这让人想起了上个月出台的“五月四日青年节14岁至28岁的青年放假半天”的政策,政策一出,问号四起:是上午放还是下午放?学校里一个班有13岁也有14岁的学生,那么一部分放假,一部分照常上课?29岁的人就不是青年了?但是没有谁给出答案。
限塑令实施的第二天,小区门口卖早餐的小摊头仍然用塑料袋;路口的小型水果超市仍然用塑料袋。如果你问摊主“怎么,你们的塑料袋还是免费的啊?”他会很自豪的告诉你:“是啊,我们还免费!下次还来我们这啊!”利用免费或低价塑料袋吸引顾客的恶性竞争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