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26658
  • 博文数量: 263
  • 博客积分: 7660
  • 博客等级: 少将
  • 技术积分: 289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8-06 17:35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260)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09-11-01 08:13:29

向山举目

2009/11/1 8:11

    中国云南省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亦称“小乘佛教”。信仰此教的还有布朗族、德昂族、部分阿昌族、佤族和少数彝族。

  公元1~2世纪之间,印度佛教中分裂出主张“普渡众生”的大乘教派,将原来只求自我解脱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称为小乘。小乘佛教后来传至斯里兰卡,继而传到中南半岛和中国云南省。关于此教最初传入傣族地区的时间,看法不一,主要有“盛唐时期”和“明初”两种说法。

  傣族佛教奉释迦牟尼为教主,继承上座部关于人空法有的理论,以在现世证得阿罗汉作为最高目标,提倡信徒出家过禁欲生活,脱离烦恼业报的束缚,导致自我解脱,达到涅。为此,要求对佛与僧进行奉献和布施。

  傣族佛教分为几个宗派。在西双版纳的属润派,其内部又分为摆坝(山野派)和摆孙(田园派)两支派。在德宏和临沧一带的分为摆庄、多列和左抵等派。各派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戒律方面。摆孙、摆庄戒律较宽,寺院建于村内热闹地带,僧侣和信徒人数较多;摆庄派的一般僧侣可食肉、吸烟,乘车骑马,自由出入民家。摆坝、左抵、多列戒律严格,僧侣衣食简朴清苦。摆坝派僧侣原来隐居山林,终生独处。左抵派僧侣皆集中一处,由大佛爷率领过着集体而定期流动的生活。左抵、多列两派由于禁止杀牲食肉,信徒皆不饲养猪、鸡。

  各派佛教的僧侣皆划分为几个僧阶。西双版纳佛教僧阶有九级之多,其他各派也各有数个僧阶。过去傣族的文化教育由寺院垄断,男子只有入寺为僧,才有可能通过宗教教育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西双版纳傣族男子从七、八岁起一般都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寺院生活,成年后多数还俗为民,成家立业,少数留寺深造,按僧阶继续晋升,成为终身僧侣。

  按照小乘教义,有二法不可违,一为佛法,一为王法,故历史上傣族佛教与傣族封建统治者关系密切。据傣文《泐史》记载,西双版纳第一代首领叭真入主该地时,已有“至尊佛主”之称。统治阶级借宗教势力巩固其统治,推行其政策法令,他们多在宗教节日决定重要政治措施或任免下属官员,高级僧侣晋升时要接受土司的赐封或得到认可,佛教寺院则授予封建统治者以高级僧阶的尊称。由于这种关系,使傣族佛教的传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自上而下传播,得到统治势力的大力扶持;二是在其传播地区具有全民性, 对人民的政治、 经济、文化产生过深刻、巨大的影响。

  由于小乘佛教适合傣族农村自然经济的特点,过去一切宗教活动都具有村落共同体的性质。每个村寨都有寺院,僧侣的物质生活由本村群众供养,寺院还通过斋期和宗教节日,接受世俗信徒的布施。宗教活动颇为频繁,泼水节期间,要进行浴佛、堆沙、听佛爷讲经等奉佛活动;在傣历九月十五关门节至十二月十五开门节的3 个月净居期内,要举行多次佛会;此外几乎每月还有种种祭佛参僧活动。

  傣族佛教保存的经典甚为丰富,所译三藏佛典包括经、律、论中相当多的经典,还有不少藏外典籍。这些经典中有一部分是用傣文字母音译的巴利语写本,保存了小乘佛典比较早期的面貌,还有一部分是傣族僧人根据佛教教义加以阐发的著作,其中记录了许多傣族地区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学材料。西双版纳及孟连、耿马等地的经典大多刻写在贝叶上,称为“贝叶经”,其他地区多写在当地制作的构皮棉纸上。

    西双版纳的傣族早期信奉原始宗教多神教,后来随着佛教的收入,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据考察,原始宗教虽然被佛教逐渐取代,但原始宗教的传入,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据考察,原始宗教虽然被佛教逐渐取代,但原始宗教的痕迹不定期很突出,并与佛教掺杂在一起。以解说有到解放安装期的一段时间为例。原始宗教主要有:祭寨神、寨鬼。寒神是村寨的守护神,其象物通常是木桩,少数是巨石,每年都要由管理寨神象征物的召曼或乃曼主持不定期的祭典,祈求寨神保护。本村寨迁出或外村寨入迁入也要各寨神祭祀,以了得寨神同意。寨鬼,分“公鬼”、“母鬼”,各寨的鬼都有自己的名称。过去傣族村寨的东南西北方向安装有四个木持寨门,四门之间纵横连接的两条路称“鬼路”(傣族称“当披”)。每年定期修补寨门一次,并沿着四个寨门,围绕村寨四周以草绳相接,作为象征性的寨墙。祭寨鬼,由召曼或乃曼带领全寨集休祭祀。  

    祭勐神、勐鬼。过去,傣家人大多认为勐审、勐鬼是勐的祖先。勐,是由有共同血缘或历史关系的若干村寨组成的一片地方,祭祀勐神、勐鬼,大都在建寨最早的中心村落举行。一般以牛、猪作为祭祀品,每个勐用来祭祀的牲畜的毛色,宰杀的方法都严格相沿不变,并且规定参加祭祀的人要穿统一的服饰。 农业祭祀。傣族在每年的放水、撒种、栽秧、收到以至稻谷进仓库一系列农事活动中,都有祭祀活动,这是傣族原始宗教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些祭祀活动大多以每个家庭为单位举行,但有的村寨还保留有在同一天吃新米、同一天焚烧田间稻草、在同一天开“水男鬼”,每年栽秧、收割时也要从这里开始,并把收下的第一束谷穗放进窝棚,以招“谷魂”。放水时要祭祀水沟,栽秧后要献鬼鸡,稻谷开始收割要吃新米,打完稻谷运进谷仓时要叫“谷魂”,等等。 狩猎祭祀。傣族在狩猎活动中也有一系列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哪出猎前各村寨要通过占卜方式选举狩猎领袖(称为“谋贩”)举行祭祀。狩猎人祭祀猎神,在他的监督下分配猎物。  

    祭其了“鬼”的活动。如祭家“鬼”(称为“披很”,以户为单位杀鸡,在木主上贴蜡条或供米饭团祭祀。在住房周围编篱私笆时,要在大门的对面留个便门,称为鬼门,专座供家鬼出入。另外,还在旱地鬼、鱼塘色、铁匠鬼、草医鬼、佛寺鬼、水鬼、等等。各种鬼都有相庆的祭祀形式。  傣族原始宗教还有咒语、巫医、神符以及灵物崇拜等巫术活动。解放前,原始宗教信仰以及迷信活动几乎遍及生活的每个角落。解放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文化的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活动都是欺人的。并自觉宣传科学,破除迷信。各种原始宗教活动、迷信活动已经大大减少,有的活动已经破除。小剩佛教,约在一千年前传入傣族地区。开始时,势力很弱,寺庙、和尚都在深山里。到明朝中叶以后,取得了在傣族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寺塔遍村落”。据调查,到解放前,西双版纳有佛寺五百多座。  佛教对傣族的原始宗教(多神教)是排斥的。这一点,在佛教传入以后产生的一些傣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就十分明显,作为多神教的代表-摩古拉(即巫师),在傣族民间文学伤口中均以阴险、邪教恶的形象出现,而和尚、佛爷、佛主等,均被描绘成慈爱、善良的化身。小乘佛教主张男性在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并一直延续到今,男孩从八、九岁起,就进佛寺当和尚。傣家人认识,男孩只有当过和尚的人才被看作是受过教化的人,才有结婚建立家庭的权利。没有当过和尚的人,被视为示开化的人,在当地没有社会地位,要低人一等。过去,傣族男孩的启蒙教育,也是从当小和尚开始的。和尚分若干等级,有“护用”、“帕”、“督”、祜巴“等。其中多数属于“护用”和“帕”这两个等级。傣族男孩从进佛寺开始当“护用”并学习傣文和佛教基础知识,作为当僧侣的准备,然后再经过寺院的授戒仪式,取得“帕”等级的僧侣资格。从“帕”级开始剃发着袈娑。从外表以示与世俗有区别。二十岁以上的“帕”,可以晋升为“督”,三十岁以上的可以晋升为“祜巴”,以后还可以晋升到更高的等级。  

    僧侣的不同等级,反映在衣、食、住方面。从披的袈娑看,“帕”一级披一块长方形的布;“督”,一级披一件用长7块、横9块的长方形布缝制的袈裟。其它如食具、饮水工具卧具等也有明显的等级区别。在上下关系以及等级的高低方面,均表现为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来源搜索:百度 谷歌)

 

阅读(44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