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里(别的系统也差不多),内存有物理内存和之说,物理内存是什么自然无需解释,虚拟内存实际是物理内存的抽象,多数情况下,出于方便性的考虑,程序访问的都是虚拟内存地址,然后操作系统会把它翻译成物理内存地址。
很多人会把虚拟内存和Swap混为一谈,实际上Swap只是虚拟内存引申出的一种技术而已:操作系统一旦物理内存不足,为了腾出内存空间存放新内
容,就会把当前物理内存中的内容放到交换分区里,稍后用到的时候再取回来,需要注意的是,Swap的使用可能会带来性能问题,偶尔为之无需紧张,糟糕的是
物理内存和交换分区频繁的发生数据交换,这被称之为Swap颠簸,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先要明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内存不足就好办了,加内存就可以解
决,不过有的时候即使内存充足也可能会出现这种问题,比如MySQL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解决方法是限制使用
sysctl
-w vm.swappiness=
0
查看内存情况最常用的是free命令: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101 29377 2723 0 239 25880
-
/+ buffers
/cache:
3258 28842
Swap:
2047 0 2047新手看到used一栏数值偏大,free一栏数值偏小,往往会认为内存要用光了。其实并非如此,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每当我们操作文件的时候,Linux都会
尽可能的把文件缓存到内存里,这样下次访问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内存中取结果,所以cached一栏的数值非常的大,不过不用担心,这部分内存是可回收
的,操作系统会按照算法淘汰冷数据。还有一个buffers,也是可回收的,它和cache的区别
知道了原理,我们就可以推算出系统可用的内存是free + buffers + cached:
echo "2723 + 239 + 25880" | bc -l
28842
至于系统实际使用的内存是used – buffers – cached:
echo "29377 - 239 - 25880" | bc -l
3258
个人观点:
在实践中,在一些Java的应用中,虽然还存在系统的可用资源,但有些调用需要native
内存,应用也会出现一些与内存不足的相关现象,例如:can not run /bin/sh 或 编译不了。
MongoDB是如何使用内存的
目前,MongoDB使用的是,
它会把磁盘IO操作转换成内存操作,如果是读操作,内存中的数据起到缓存的作用,如果是写操作,内存还可以把随机的写操作转换成顺序的写操作,总之可以大
幅度提升性能。MongoDB并不干涉内存管理工作,而是把这些工作留给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管理器去处理,这样的好处是简化了MongoDB的工作,但坏
处是你没有方法很方便的控制MongoDB占多大内存,事实上MongoDB会占用所有能用的内存,所以最好不要把别的服务和MongoDB放一起。
有时候,即便MongoDB使用的是64位操作系统,也可能会遭遇臭名昭著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限制了虚拟内存的大小所致,可以这样查看当前值:
ulimit -a | grep 'virtual'
多数操作系统缺省都是把它设置成unlimited的,如果你的操作系统不是,可以这样修改:
ulimit -v unlimited
不过要注意的是,ulimit的使用是有上下文的,最好放在MongoDB的启动脚本里。
有时候,出于某些原因,你可能想释放掉MongoDB占用的内存,不过前面说了,内存管理工作是由虚拟内存管理器控制的,所以通常你只能通过重启服务来释放内存,你一定不齿于这样的方法,幸好可以使用MongoDB内置的命令达到目的:
mongo
> use admin
mongo
> db.runCommand
({closeAllDatabases:
1})
另外,通过调整内核参数
drop_caches也可以释放缓存:
sysctl
-w vm.drop_caches=
1
到底MongoDB配备多大内存合适?宽泛点来说,多多益善,如果要确切点来说,
这实际取决于你的数据及索引的大小,内存如果能够装下全部数据加索引是最佳情况,
不过很多时候,数据都会比内存大,所以内存分配最好是:内存 > 索引 + 热数据
个人观点:
最后附上一个图说明mmap的基本原理:
内容取于 http://blog.prosight.me/index.php/category/agile-web-development/database
阅读(1259)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