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3648
  • 博文数量: 433
  • 博客积分: 1862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45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7-15 00:0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33)

文章存档

2011年(106)

2010年(234)

2009年(93)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09-12-13 12:18:48

表示在作品中就是孫少安、孫少平苦難意識中的人生抗爭。不論是孫少安,路遙把所有的人生經歷幾乎都再現在發明的藝術性象中。孫少安小時的飢餓感受、孫少平上學飢餓的經歷都是對童年飢餓的真實再現。描寫飢餓的同時他也在努力尋找防止再飢餓的途徑。還是孫少平,對於生活的態度都是積極的而且個人奮鬥的艱辛歷程經常讓許多苦難中的人產生共鳴,甚至留淚。代表了文革末期許多有超前意識的新一代農民,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依舊為著果腹而與黃土地苦苦抗爭。與之相伴的則是作家深深的苦難意識,路遙曾這樣描述自己:三四歲就看清了這個世界上的處境,並且明白,要活下去,就別指靠別人,一切都得靠自己。早熟的因為他明白窮人的孩子就該早當家,所以,少年的路遙常常隨著一群比大的孩子上山砍柴,而且成為一名砍柴的好手。母親捨不得燒掉這些柴禾,整齊的碼在牆角,居然積攢了一大垛。飢餓、貧窮、衣不蔽體常常讓他難受,也讓他變得越來越害羞,像孫少安少年時的害羞一樣。縱然這樣,孫少安在十三歲就開始幫著父親撐起了那個破碎的家,而路遙也是這樣,十幾歲就成了家裡的頂樑柱,由此可見,孫少安的身上烙著路遙的影子。生活的艱辛,不屈的抗爭,孕育了孫少安的苦難的意識,相信生活於他公平的付出總有回報,對生活充滿深深的熱情和希望。也是這樣,不管在安源攬工,還是銅川煤礦,憑自己的享樂耐勞贏得了物質和精神的勝利。
阅读(98)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收?的只能是疲?

下一篇:立即邀請她自己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