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11590
  • 博文数量: 80
  • 博客积分: 1475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04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04-01 22:5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0)

文章存档

2012年(3)

2010年(77)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10-05-04 08:44:36

在第一次修改快照源的数据时,需要将快照源的数据拷贝到COW设备上。假定快照源的数据所在的位置称为旧chunk,完成上述需要三个步骤:

  1. 在COW设备查找用于保存数据的位置,记为新chunk;
  2. 将快照源的数据保存到COW设备上新chunk的位置处;
  3. 将例外信息旧chunk/新chunk,即所谓的元数据,保存下来。

每个快照都有一种例外信息管理机制,叫做例外仓库,通过快照结构的store域指向。例外仓库结构exception_store给出了管理例外的方法:

struct exception_store {
void (*destroy) (struct exception_store *store);        //在使用完之后销毁例外仓库
 int (*read_metadata) (struct exception_store *store);       //目标器在调用这个函数之后才能读取COW设备
 int (*prepare_exception) (struct exception_store *store, struct exception *e); //查找保存下一个例外的位置
void (*commit_exception) (struct exception_store *store, struct exception *e, void (*callback) (void *, int success), void *callback_context);                //用这个例外更新元数据
 void (*drop_snapshot) (struct exception_store *store);       //快照无效,在元数据中记录下来
void (*fraction_full) (struct exception_store *store, sector_t *numerator, sector_t *denominator); //返回快照有多满
 struct dm_snapshot *snap;             //回指到所属快照
 void *context;                //例外仓库的上下文
};

在这些方法中,prepare_exception相当于第1个步骤,可以理解为例外信息准备;而commit_exception相当于第3个步骤,即例外信息提交。

当前的快照实现支持两种方式的例外仓库,一种称为永久性例外仓库,一种为非永久性例外仓库。

非永久性例外仓库是一种简单的例外信息管理机制。元数据只存在内存,即快照结构的例外表。在COW设备上只保留快照数据,并且是根据例外发生的先后顺序存放的。一旦关机,非永久性例外仓库的元数据便丢失了,快照即失效了。

按照这一机制,非永久性例外仓库只需要一个变量,记录在COW设备上保存(快照源的)下一个数据的起始扇区编号。

struct transient_c {
 sector_t next_free;
};

计算这个编号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确保这个位置开始的一个chunk没有超出COW设备的长度,即可以将它作为快照源的数据的存放位置。同时修改这个编号,往前推进一个chunk。当然如果这个位置的chunk已经超出COW设备的长度,则返回一个错误值,由上层调用负责来将这个快照置为无效状态。

对于非永久性例外仓库,前面描述的三个步骤的第3步是不必要的。因为例外信息已经记录在快照结构的例外表中。因此commit_exception不需要做特定的元数据记录,直接调用上层设定的例外提交回调函数即可。

非永久性例外仓库不在COW设备上保存元数据,因此也无所谓读取。故read_metadata函数也直接返回0。

与此相对应,除了保存快照源的数据外,永久性例外仓库还将元数据保存在COW设备上。永久性例外仓库的上下文结构如下:

struct pstore {
 struct dm_snapshot  *snap;     //回指到快照
 int      version;
 int      valid;
 uint32_t    exceptions_per_area; //每个区域含有的例外个数
/* Now that we have an asynchronous kcopyd there is no need for large chunk sizes, so it wont hurt to have a whole chunks worth of metadata in memory at once. */
 void     *area;     //保存一个chunk的元数据
 uint32_t    current_area;   // Used to keep track of which metadata area the data in 'chunk' refers to
 uint32_t    next_free;    //用于例外的下一个空闲chunk
 uint32_t    current_committed; //The index of next free exception in the current metadata area
 atomic_t    pending_count;
 uint32_t    callback_count;
 struct commit_callback *callbacks;
 struct dm_io_client  *io_client;
};

COW设备的布局如图所示。COW设备空间以chunk为单位,第一个chunk保存了标识该快照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魔术(0x70416e53)、有效标志、版本号以及以扇区为单位的chunk长度。之后的空间被分成多个区,每个区(area)由一个chunk的元数据和相应chunk数目的数据组成,形成交隔的布局。区的第一个chunk用来保存多个例外,其数目可以计算出来,保存于exceptions_per_area域。这样,元数据后是exceptions_per_area个chunk数据。因此一个区总共的chunk数是exceptions_per_area+1。

在这样的设计下,空闲chunk编号next_free分配算法如下:初始从第2个开始,即跳过头信息chunk和第一个源数据区域。之后不断增1,但是需要中间的元数据区。即当next_free在增加后,如果模一个区的chunk数为1,表明此时,next_free指向元数据区,因此再将其加1。

注意到,元数据也是以chunk为单位写入磁盘的。在pstore结构中,area保存了一个chunk的元数据,current_area记录了它的区号,current_committed记录了在当前区中的下一个空闲例外的编号。提交的例外信息会首先保存在area中,一旦所有发起的数据均已经写入了COW设备,或者说一个区的所有chunk的数据都已经写入COW设备,则会将area中的元数据也写入(提交)到COW设备中。并根据需要确定是否要转到下一个区,转之前会先将下一个区在磁盘上的信息清零。

由于元数据也保存在COW设备上,永久性例外仓库可以使得快照在系统重启之后依然有效。read_metadata负责在快照启动时重建例外表。这个过程是:从COW设备读取头信息,确保魔数、有效性及版本号等信息正确。然后循环读取每个area的元数据,并根据其中的映射信息构造快照结构的例外表,直到映射信息中new_chunk为0,这表明到达了空闲的chunk。

阅读(2285) | 评论(1)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10-05-07 11:27:23

很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