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46040
  • 博文数量: 405
  • 博客积分: 5516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41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7-05 12:3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16)

2011年(35)

2010年(77)

2009年(277)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9-12 21:26:45

     遇到有人過世,我們很自然地說句「節哀順變」,或者拍拍對方肩膀,以表示默默支持。但安慰話盡可不斷地說,對方的淚亦會不停地流,彷彿生命這刻就只有哀愁。
 
     安慰人的,把話說完就可以輕輕的走了,但被安慰的,又可如何面對往後的日子呢?
 

 
     「我的女兒喜歡有窗的房間,這間向陽的大房間,一定要留給她」「這兒,就是這兒,可不可以造一列書櫃?我的女兒有很多書要安放哩。」「這個顏色不大好,女兒家配粉色系列最好。」
 
     由選房子開始,郭太(化名)就已經將她的女兒放在第一位。預留最好的房間,放滿女兒喜歡的擺設,一切一切,都是這個做母親的頭號任務。
 
     可是,由地產代理、裝修工人甚至大廈管理員都從未見過這位郭家重要——郭太的女兒。
 
   為甚麼?
 
 
與哀傷一同生活
 
     只因為這個「住」在郭家房子,與父母同「呼吸」同「生活」的女兒,已在遷進新房子數年前於法國辭世了。
 
     死亡原因,推斷是她踏單車上學時遭汽車撞倒。可是當地警方一直找不到照肇事司機甚至目擊證人,案件就此不了了之。
 
     郭太身邊的同事和朋友自此只是她經常以淚洗面,談話間三句有兩句不離女兒,初期大家都盡量以「節哀順變」、「別太傷心了」及默默地聆聽來替她分擔。但日子久了,開始有人感到不耐煩,但更多的是無奈,因為無止境的哀傷似乎並未因耐心聆聽而稍稍消減。
 
     不幸地,我正是那群想幫卻又幫不上忙的同事之一。因為年齡、閱歷都跟郭太有一大段距離,即使要簡單地勸她「看開點兒」,也顯得力不從心。
 
     可幸,一位精神科醫生的解釋令我茅塞頓開。但可憾的是,當我知道如何正確處理這件事時,已經是數年後的事了。
 

 
難以擺脫的悲痛情結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的。親人逝世後,家人通常都會有一連串正常的哀傷反應(normal grief),但如果心理情緒不能順利過渡,就會停留在其中一個階段——可能像郭太一樣,至今仍拒絕承認親人已逝世的事實。」
 
     心理學書籍指出,這類情況是為複雜的悲痛情結(complicated grief)。
 
     一般人在喪親後數月至一年內,情緒就可逐漸恢復。但「約有五份之一的喪親者,特別是跟死者關係極其密切的,或者情緒上十分依賴死者的,會在事發後經歷類似創傷後遺症的反應。」這是匹茲堡精神病學家Dr. H.G.Prigerson進行過深入臨床研究後得出來的結論。
 
     由正常反應演變至複雜的悲痛情結,其實已經是一種不正常的表現。這類情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專家說,可以長達數年,也可以持續終生。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終生必然比原來的健康壽命要短。
 
     Dr.Prigerson表示,這類情結可以跟酗酒、胃痛、頭痛、腸胃潰瘍、免疫力下降等病徵同時出現。他見過有部份患者,竟然被困悲痛情結中達三、四十年之久。
 
 
相互扶持 走過情緒低點
 
     生離死別,本就是人生必經階段。慣於面對喪親病人的哀傷輔導員亦強調,不是所以人都需要接受輔導,只要有足夠的感情支持網絡,最終亦可順利渡過難關。
 
     較易產生問題的,可能是以下幾類情況:
 
     *由意外釀成的死亡
     *很多親人都不在身邊
     *親友關係較疏離
     *不懂表達哀傷情緒
     *在感情上頗依賴死者
 
     不幸的是,郭太符合了以上大部份的條件。她本來的事業在來港後經已放棄,半生情感都投放在獨生女兒的身上,意外發生後,最能明白她的就只有丈夫,唯一的妹妹跟她的關係又不好。這一切,都成為日後複雜哀痛情緒的伏線。
 
     「發展到這個地步,看來必須要帶她往見精神科醫生,接受心理和藥物治療了。」醫生說。
 
     還未撥通電話,我已經開始躊躇了。畢竟,這番話又如何能出自一個不算深交的後輩口中呢?
 

 
活得更精采
 
     死亡,可以造成很大的傷害,但也可以迸發出生命的光采。
 
死亡為何要來?!
 
     少年十八二十時,Han(化名)曾經很滄桑地對我說:「別相信幸福是必然的。即使幸福在你手上,但不知哪一天,它就會忽地失去。」原來,最疼她的二哥因車禍意外身亡(縱然全家都拒絕相信這個事實)。
 
     意外發生後,Han對生與死產生了很大的疑惑,她跑遍了學校和家居附近的圖書館,企圖從一大堆心理和哲學書籍中,找出死亡的真相。
 
     經此一役,Han才發現自己思索了很多,也長大了狠多。家中眾兄弟姊妹和父母之間的凝聚力,也比之前更強,彷彿彼此間的敢情,因為一個兄弟的離去而變得更深厚。從此,她的生命沒有難以填補的遺憾,反而更見神采。
 
靜觀人生變
 
     像Han這類因禍得福的例子,當然不止一個。1997年正密謀進軍樂壇的商台DJ郭靜,亦曾因車禍而失去了一個哥哥。據她說,那次不幸的事令本來疏離的家庭關係獲得修補,關懷和溫馨的話語重新在大家口中出現。
 
     因為一個人的離去,成就一個家庭的重生。死亡,有時也可以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撰文:Z的休假
阅读(320)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給貓頭鷹的信

下一篇:做個生活精算師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