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171
  • 博文数量: 18
  • 博客积分: 720
  • 博客等级: 军士长
  • 技术积分: 2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6-26 10:54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9年(17)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09-11-13 16:35:39

消糜栓关注:2.父亲:做人要诚实,要有责任心

——《修正药业创始人修涞贵的人生感悟和创业心路》

父亲回到住处,把话跟大伙转达了。大伙一听,纷纷签字画押,有的跪下来对天发誓:谁拿了钱不回来,天打雷劈。

    
父亲把大家画了押的账本,交给日本人看。日本人最终同意预借工钱。父亲把钱一一发给了大家。

    
年很快就过去了,父亲忐忑不安地从家里赶回工地,让他惊喜的是,所有的工人一个也没少,全都回来上工了。现在想来,父亲不但是善良的而且也是勇敢的,是智慧的。

    
日本人认为,这个""在工人中很有威信,就任命父亲来当木工的"把头"

    
当了"把头",除了能够为工人办事,更有机会接触到施工中的高难技术,比如说道路测量、桥梁建设、涵洞和隧道建设等等。他在这个工地的所见、所闻、所学到的知识,已经让他成为整个队伍中技术最好的中国技术人员。整个铁路沿线,筑路、筑桥和打通隧道等多个工种和上千名工人都归他管理。

    
两年后,缉安铁路的修建结束了,日本人想让父亲继续参与下一条铁路的建设,父亲委婉地拒绝了。尽管日本人给的工钱并不低,但对父亲来说,钱不是最主要的,他已学到了他想学的东西,该离开了。

    
这一年,爷爷去世了,父亲决定定居在通化,把奶奶从山里接来。他在繁华的街口,开设了一个木匠铺,招收了几个徒弟,开始过着靠手艺吃饭的生活。

    
抗战胜利之后,为了便于浑江两岸的交通,人民政府根据当时的财力决定建造一座木制的大桥,在通化市开始公开"招标"。父亲闻讯,认为自己有能力为通化市民设计大桥以解决这个最大的交通难题,为新中国建设尽一份力。父亲没有助手,也没有多少仪器,只凭自己的经验和土办法,一连十几个日夜奋战,完成了标书,参与竞标。

    
几天之后,一位解放军的后勤部长来到我家,详细询问了父亲的学历和经历。父亲说他的本事都是从日本人那里偷学来再加上自己研究的。

    
部长拍着他的肩膀道:"我都了解过了,你在伪满修过铁路,当过近千人的工长,虽然是为日本人做事,但是你心肠好,从没坑害过谁,有中国人的良心。我们看了十来份竞标的图纸,认为你的设计最符合实际,价格也最合理。我们决定,把修建浑江大桥的任务,交给你了。"

    
父亲不善辞令,感激地握住部长的手,心情激动不已。当即就跟着部长去商量开工事宜。


    
大桥的正式修建是从冬天开始的。那一年父亲刚好40岁,承担了通化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项目的全权指挥任务,既承受着莫大压力也涌动着无穷的动力,他要用自己全部的心力来建造好这一座象征着自由和解放的大桥。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一度出现过零下40度的严寒,加上还有国民党要第二次占领通化的谣言,闹得人心惶惶,工程进度不自觉地就慢了下来。父亲着急了,他决定扩大施工队伍,把"两班倒"改成"三班倒"。歇人不歇机,日夜不停施工。

    
为了保证工期,父亲干脆就住到了江边的工棚里,日夜监守在工地。因为每个班里都有现场问题需要他来解决和定夺,一个走了又来一个,那个冬天下来,他没睡过一宿安稳觉。连大年三十晚上的饺子,都是由大哥送到江边的。

    
在父亲的坚持和督促下,大桥的建设进度明显加快,终于赶在第二年开江前,如期在桥面上铺下了最后一块钢板。

    
通车典礼那天,通化市的党政要员和解放军首长悉数到场,十几辆拉着野战炮的美制卡车徐徐通过大桥,两岸同时燃放起鞭炮。

    "
修文彬寒冬建江桥"成了当时流行的一段佳话。

    
这座桥虽然是由木头建造的,但却是坚固无比,它在浑江江面上挺立了十多个春秋。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新建起一座钢筋水泥大桥后,才把它拆除。

    1953
年,为了纪念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市委决定修建"杨靖宇烈士陵园"

阅读(6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