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5548
  • 博文数量: 41
  • 博客积分: 1840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4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6-19 18:4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1)

2009年(39)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IT职场

2009-06-19 19:15:12

我们很多人从学习技术开始一直到实际工作中去,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怎么学都学不会这一点了,或者似懂非懂,自认为学会了,但是一遇到实际的情形就发晕发怵,这种情形不仅仅出现于初学者,很多做项目有些年头的工程师遇到问题也常无法迅速定位及做出判断。

普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是因为没有意识到学习的本质乃是脑力锻炼,而脑力锻炼和体力锻炼的根本机理是相同的。通过各方面的对比,大家会发现确实是如此的。先讲一个实例看看:

“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模仿自己学会了怎么跑步,体育老师很早就教会我们跑步的原理和正确姿势,我们深深地记住了......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是没法跑得非常快,一遇到匪徒跑都跑不掉。原因难道是老师讲得不够清楚?书上没有各种跑步的锻炼方法?还是我们忘记了跑步的方式?”

我告诉大家谜底(当然,大部分人也应该知道),这是缺乏长期、合理的锻炼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看书、听课、记笔记、敲实验都是“假学习”,听过课、看过书、记了笔记、敲了实验并不代表就掌握到技术了。总结来说脑力锻炼与体力锻炼是同理的:

1、持续性

运动最讲究的就是持续性,刚开始各人的天资差别应该是很小的,即使一个体质很差的人,只要坚持长期锻炼,也可具备强健的体格。学习就要讲究对脑力的锻炼,长时间不用脑,不合理用脑,脑力就会钝化、退化、傻化。持续性可以变成这四个字:“勤能补拙”,大家复习下。看一点起来简单,而实质是对自我控制、毅力、耐力的极大挑战,坚持持续做好一件小事情,并形成习惯,这很难,但也不是不能做到。这一点是最终能实现目标的根本。

2、极限性

跑步就是要比快、比远。比如说跑500米,累得不行,在运动术语上就是一个“极限”,这个极限不代表说就应该停下来,休息好再接着跑,而是指到这个程度,应该再往前跑,真正的锻炼不是休息,而是恰恰相反这个时候要接着跑,甚至再加速,直到不累。如果每天只跑500米,很难跑到1000米、2000米、3000米。极限是要来突破的,而不是用来作为休息的标点。学习的时候,也就是脑力锻炼的时候,听课件听到1半,看会书,就昏昏欲睡,小时候是靠老师罚站来解决问题,现在没有人罚站,好,趴下来睡会,然后再学,这就失去一次超越极限的机会,因为你要再次遭遇到极限,又得过段时间了。刚开始学习技术,觉得技术很恶心,学了之后不懂,恭喜你,你遇到极限了,如果能够克服,你就真正提升了,如果搞个模模糊糊,觉得没必要深究,那也就死在这个极限了。没跑过3000米的人,突然要求他跑这么远,怎么跑都跑不到;这也就是解释,实际工作遇到复杂的问题,在现场的工程师叫天不应叫天不灵了,当初在学习过程中就一知半解,没有搞清楚根本细节,没有深入想象复杂的情形,锻炼出快速分析的速度。在我们实验室其实也有这样的情况,1天看起来学习10多个小时,但是中间出现呕吐症状、时不时打开论坛看贴、找娱乐,都是大脑基本昏迷的极限状态表征。克服极限的情况我也看到过不少,有人在实验台前面连续呆了3天,除了出去吃饭。之外,包括睡觉都是坐着,保持着敲打实验的姿势,最后头发味道很浓,大家受不了,只好请他离开回去洗澡。这种克服极限的力量,绝不是使自己激情澎湃,大声呐喊来体现的,而是在枯燥无味的学习中,使自己精神振奋进而达到沉着和饱满的状态,这样才能真正把技术化解。高水准的科学家就是有具备把极枯燥的东西变得极有趣的能力,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之前,不知经历多少折磨。

3、合理性

运动本身就很讲究合理性,体现在各个方面,是对个体的最大化发挥。比如让我们去练跑步,第1天就跑5000米,以后就不用跑了,1天只跑10米,也没有用。合理性,跟技术本身一样重要,这个过程是需要不断优化的,运动需要对自身的不断调整来提升训练效率,学习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不断调整、优化方式。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搞突击,刚开始为了突破极限,刚来的时候,一天学习20小时,奋斗几天之后,就开始长期睡觉。这就是不注重合理性,不懂得自我的调节,没有自我控制。我们接受的“填鸭式”“应试型”的教育,已经证明是非常受欢迎的,非常有效的,这可以成功地使我们傻化。没有主动和自觉,被动式地接受教育,也就是忽略了合理性,导致有些人听完课之后还再听课,一样的内容听了很多遍还不够,还要再听课件,这明显不合理嘛,学习听1遍不懂,再听1遍,还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啥,就要找原因了,而不是听第3遍。评估合理性的标准很简单,只有逐步推进、逐步深入的学习才是合理的,总是原地踏步,一定有原因,就是学习方式的不合理。学习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对自己脑力训练的过程,训练的合理性至关重要,为什么有些教练被称作“国家级”的,因为他们教的可以拿到金牌。而有些得不到金牌的,刚开始的素质也未必就差,差别在于训练的合理性上面。我这几年来思考的内容和这块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叫做训练中心的原因,这代表了一种努力的方向。在国内的教育机构众多,但如果做培训仅仅是开一个课程,把技术讲清楚,这些内容表面看起来都是一样,但价值其实是很低的,因为书上也把技术说得很清楚,很多讲课的人还未必有写书的人水平高,1本书50块,还有盗版的25块就搞定了。有人说这是一种服务,高级讲师的价值是很大的,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大部分人的根本目标是要真正掌握技术的,需要的是不断完善的合理的训练方案。

4、可量化性

如果没有可量化性,其实是无法改进合理性的。对体能锻炼的量化看起来容易些,刘易斯是第一个跑100米,不到10秒,全世界都知道。对脑力的锻炼也是可以量化的,脑力的量化方式有多种情况,最简单的我们接触较多的就是考试,它的根本目标是要提供量化的参考,真实反映自身的状态,协助调整自身学习的合理性。我们对考试有逆反的心理,原因在于很多时候考试的目标是要获取证书、或者拿高分,现实中的考试无法实现它的根本目标,原因很多样,已有人探讨,这里不谈。我要说的,手段要和目标高度一致,要评估自身情况,却要先知道答案,这就是目标和手段的脱离。有些考试明明就是为了获得证书、拿高分,那么我们便要考过、拿高分,到此为止就算了,如果拿来作为自我评估的工具,自我满足,就好像运动员把秒表调慢来训练自己一样,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职业的失败、人生的失败。以前我教别人考过认证,目标很清晰就是要搞定证书,那就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成绩搞定,不要含糊,卓有成效,是目标和手段的高度一致,这只能作为背题能力的自我评估,把这个作为学习的依据,考个证书假装学很久,无疑是自陷怪圈,最后也是要失败的。真正要针对学习的方面,我们应该专门想办法来解决,把刚才讲的区分开来才能实现目标。比如说,我学了点技术,有点理解了,找到一个人,给他讲清楚,看他能不能理解,看他能不能认可或者提出更多的疑问,参加攻击,这难道不就是一种量化?这难道不就是一种考试?这难道不是有效的评估?方式、手段有很多种,但能够达到人生的目标,我们根本不用在意这样的考试能不能拿到证书,能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这也就是手段和目标的高度一致。像跑步一样,实际有多快就是多快,学习技术后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真懂还是假懂,自己应该是非常清楚的的,外界给你的成绩永远只是参考,真相必需自己清楚,主动想各种方式评估自己,不把自身情况真实量化出来,根本无法改进自身学习的持续性、合理性、不断突破极限。


学习的本质是脑力的锻炼,脑力锻炼的最根本是思考力的锻炼,如何最大化锻炼的效果,或者俗称的学习方法,流于表面是没有用的。我写过不少帖子目的就是要激化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写这些帖子本身不是凭空随便就能写出来,凡是要写东西,虽然没有到呕心沥血的地步,但和所有传世的作品一样,无疑是长期思考及实践的结果,是白了几根头发写出来的。看了《独孤九剑-破书式》、《什么是假学习》,用自我的惰性进行断章取义。同样行为,出来的效果就差别很多,根本原因在于思考与否。

不懂得思考,也不去锻炼思考,何止对学习技术有大障碍,对职业的发展,对人生的提升,也何尝不是一块任自己拼命挣扎,都会把自己拉入水底的绑脚大石呢?我们的立意很高,把掌握技术提升到改变人生轨迹的层面,不学习好技术,人生走入灰暗的概率便很高,这也完全是不为过的。

-------------------------------------------------------------

附:脑力锻炼的具体方式      

 

脑力的锻炼其实是不断给自身大脑增强思考的力度的实现的,一项知识(技术),如果是停留在表面,记住一些现成的东西和书本上的结论,那么只是运用到大脑记忆的功能,这部分功能在我们小学时候已得到相当充分的开发,到后面基本是不断衰退的,如成年人仍然以之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也会随之走向衰败。充分地思考,追求深度的理解才可实现对大脑的进一步开发,使之为我们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   原来我学习RIP的时候,光搞清楚RIP的计数器的机制就花掉整整3-5天的时间,不断地操作验证也超过20个小时,后面不断扩展,前后累计有100个人扩展了验证的结果,所有人的时间累计起来不下1000个小时,从学习的效率上来说,这只是书上几句话的内容,费这么大的力气去搞清楚,看起来收获很小,但是从脑力的锻炼的强度和成效上来说,则是非常大的。学习单项技术,单个知识点花的时间很长,对初学者来说不可忍受,但实质却是非常必要的,是提升水平的必经之路。少林有72般武艺,李小龙开始从13-18岁系统学习的只有咏春一种,后面他才开始学习的有西洋拳、柔道、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戳脚邓各种拳术,也掌握了长棍、短棍和二节棍,对气功也有研究,还是全美空手道冠军。但他自己最得意,以及最负盛名的是“李三脚”、“寸拳”、“勾漏手”这3种技艺,这均演变自他最初学习的咏春。  

 

以下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生成树是开始学习网络时就会接触到的基础技术,这个时候就应该开始启动对脑力的锻炼。  

 

1、STP这项技术的细节其实无论是书上也好,我们的课程也好,都有详细的讲解。这项技术的原理看起来并不复杂:         

 

2、但是真正掌握一项技术,是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来衡量的,记住一些表面的理论是不足够的,现实的环境要充分考虑各种变化,注意这里面并不是要你一开始就去面对复杂的环境,而是真正把原理搞清楚,把假懂转化为真懂,还是要从基础下手去思考:这项技术为什么要被开发出来?       

 

3、学习技术只记住个结果,只知道怎么配置,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轻量级的网络工程,可能随便你怎么折腾都可以,但是关键的地方,就未必做得了。回到根本上,我们还是需要知道技术的整套细节,不是遇到问题再去想,如果学习期间不锻炼好的话,到时根本跑不动,怎么想都想不通了。       

 

4、如果网络只有一种情况,你死记对应这种情况的配置和解决方法就可以了,但实际不是这样,以不变应万便的解决之道,便是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把各种细节搞清楚,分析能力是建立在理解整套运作机理的基础上的。以下A、B、C三种情况都运行了生成树,但是却出现我们不期望的结果,怎么分析,先问清楚自己生成树的报文怎么传递的?传递后是怎么处理的?生成树的端口状态切换机制是?实际问题可能看起来很复杂,但是你刚开始学习就去思考清楚原理,又怎么害怕分析不出来呢?     

 

5、设计技术的人,一定要建立充分的逻辑,以使技术放到任何场景运行,可以应付各种变化。要实际去运用之前,一定会设想各种变化的可能。我们学习使用技术,起码要先把思路提升到和开发该项技术的出发点一致,然后才能在实际运用中,做出超越开发者及他所能设想不到的应用。   有9个网络节点,就能连成1个小小的1个“田”字,但存在的环路有13种可能。     

 

6、找到技术当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和该项技术真正的贡献。   STP要破除环路,怎么破除环路,可能性有非常多种。      

 

7、该项技术最大的贡献在于将不确定变成确定:         

 

8、从刚开始接触任何一项技术开始,便要尽可能注意各种细节,设想各种可能,反复验证。不用怕该项技术以后用不上,你收获到的比技术本身更有价值:包括极为强大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一开始进展缓慢,但长时间来看,我们一定是处在最顶端的位置。   OK,Do it;右边的4台交换机拓扑有多少个环路?  

 

 

 

 

【ITAA学习组原创  专业网络技术培训】

阅读(28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