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778
  • 博文数量: 15
  • 博客积分: 680
  • 博客等级: 上士
  • 技术积分: 17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6-13 10:19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9年(14)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BSD

2009-09-05 15:15:29

修正药业——母亲:良心不好的人不能做药

《正道:我的人生感悟和创业心路》浙江人民出版社作者:修涞贵

  我一直认为,修正能够靠做药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大,不是靠别的,是因为遵守了母亲的为人之道。因果报应,毫厘不爽。做好药,有好报!

  在修正本部的大门上有一块牌匾,上书德配天地,道贯古今”8个大字,这是已故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为修正题写的。修正斯达舒

  德的本意就是,得于道谓之德,有德必有得。儒家之道就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谓懂得至善之境界然后才有坚定的志向,然后才能够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够所处而安,然后才能够处事精详,然后才能够达到高境界。得,得其所止,止于至善,得到高境界,德也。

  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最贵。

  天地万物,天能生,地能养,但它们不能治。只有,能与天地媲美;只有,可以跨越古今。

  德为人的第一需要。修造自己的德行,以德动天。德即人德,人生的行为准则,是道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形式。神就是道,道即天道、自然规律,能按自然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孟子更说:仁者无敌。在孟子眼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所谓的仁者,就是有仁德之人;所谓的无敌,不是指实质上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是形容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无人能及的宽阔胸怀。

  家母从我小时起,就教我凡事要多替别人着想。用我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诚待人,以礼待人,说实话,办实事,交挚友,不占便宜,不怕吃亏,不偷懒耍滑,更不能损人利己

  与那个年代大部分的普通妇女一样,家母勤快、聪慧、善良。她中医世家出身,我的姥爷在当地是个有名的中医,母亲天资聪颖又爱求学,从懂事起就跟在姥爷身边,耳濡目染,从辨认药材,到抓药,到给病人诊脉看病、开药方,掌握了姥爷的全部医术,传承了姥爷的衣钵。和父亲结婚后,就在当地红旗医院做了一名中医。

  母亲是勤劳的、善良的。即使是怀着孩子的时候,只要有人求诊,不管多远也要让父亲套上马车送她去。

  由于父亲有着一手高超的木匠手艺,因此我们家的生活比一般人家要宽裕一些。但我们家的饭食却从来不会太宽裕。因为只要母亲看见有邻居吃不上饭,她柔软的内心就像被拧了一下,她宁肯我们自己少吃一点,也要给揭不开锅的邻居们多少弄点吃的。有时我们兄弟几个不解,她就会说:人不能光顾着自己的肚子,自己吃了填坑,别人吃了扬名。

  这话听着有点粗糙,但话糙理不糙。这就是母亲用她朴素的语言在诠释着

  母亲不仅对认识的人是这样,就是对讨饭的,母亲也从来不会让人家空着手离去,有窝窝头给窝窝头,有饭盛饭。有一次锅里没饭了,只有我还端着碗,母亲就把我碗里的饭给了人家。

  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兄弟几人一直勤于劳作、乐于助人,并且安分守己,即使饿着也绝不会去拿别人的东西,而且也会尽量把自己吃的分点给那些挨饿的人。

  由于母亲从医的缘故,幼年的我就觉得治病救人真好,对医药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止一次幻想着自己将来要做个神医,要研制出一种包治百病的药、一种长生不老的药。这虽然只是我儿时的想法,但就是这天真的想法促发了梦想的萌芽。

  母亲对于治病救人的虔诚,更是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她给病人抓药、煎药,常常都顾不上给家里人做饭。母亲经常说,药是治病的,不能出一点差错,抓错一味药可能就是一条命,一味药不足,就达不到治病的效果,甚至会加重或延误病情。碾药、煎药更是马虎不得,火候不足,药的浓度就不够;火候过了,药里面的杂质增多,有害成分就会进入药里面。

  然而,当我父亲中风病倒时,母亲竟然束手无策了,她心急火燎却使不上力,当时的药没有明确标准,手里拿着治病的药方,要找到一种真正见效的好药却十分困难。

  那还是20世纪80年代,记得是国庆节的前一天,我下班的时候看到家门口围了很多人,觉得可能出什么事了,就赶紧往家里跑。进家门一看,我父亲躺在炕上,单位领导围了一圈,原来父亲中风了,导致半身不遂。当时按照医生的嘱咐是要吃安宫丸,但事实上安宫丸性凉,中风应该吃人参再造丸这样性热的药,才能起到疏通血管的作用。所以,当时的用药是用错的,反而给吃严重了。

  父亲病倒了,全家人心情都很沉重,那种痛苦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难受。我们到处求医问药,只要听说有一种药能治疗父亲的病,绝对不惜血本,甚至连电线杆子上贴的小广告都信过。那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是30多元钱,经常一抓药就花掉七八十元钱。有一年春节,和亲戚唠嗑中听说有位老中医治疗中风很有经验,我马上骑着自行车冒雪去找。骑了一整天才找到,一打听人家早搬城里去住了。后来又费了很大的周折才把那人请到,可结果也就那么回事,还是没起到多大作用。花钱、出力、受累,我都不在乎,关键是用了药病情不见好转,这就让人心里堵得难受。梦想当时要有一副管用的药该有多好。

  我看着劳碌一生的父亲就这样躺在了炕上,病痛不时发作,满头大汗,却硬忍着一声不吭。这样的情景,我真的不愿再回忆了。

  如此几番,我疲于求人了,自己买了几大本医书,对中草药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光是笔记就记了几大本。

  渐渐地,我终于找到了能够治疗父亲疾病的可靠方子。为了保证药效,不管多远我都亲自去抓药,回到家亲手为父亲熬制。就是靠着我用笨方法找来的那些药,延续了父亲9年的生命。母亲感叹地说:原来你父亲的病是能缓解的,咱们不是缺药而是缺少好药啊!”

  父亲离去之后,母亲因为受打击过大又抱病不起。母亲最早被诊断为肝病,医生说要增加肝糖原,也就是多吃糖。

  那时候买东西要凭票,我托了不少关系后才多买到一些白糖。母亲吃什么我都给她加糖,连米饭里面都加。后来却发现,母亲疼的地方不是肝,而是胰脏,是糖尿病引起的胰腺疼。母亲得了糖尿病,我却给她吃了那么多的糖,要命的糖。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简直就像个凶手。

  于是,我又开始了第二轮对中药的探索,但是也没有留住母亲生命太久。

  回想母亲整个一生几乎都在治病救人,没想到最后竟没有一个医生、没有一服药能医好她的病,这成了我一生永远的痛。

  父母亲过早地因病离开了我们,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做药人的责任,老百姓需要的是能够治病的好药,不能治病的药即使再便宜抑或白给,他们也不需要。做药人首先要有医德,要用比较高的道德水准来要求自己。所以,后来我进入医药行业就一直坚持做良心药、放心药。这正如孔子说的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站在患者和家属们的角度上想问题,就能加深自身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地为患者生产出管用的药,减轻病人的痛苦,治病救人。

  母亲常说的那句话:药品是治病救命的,良心不好的人不能当医生、不能做药、不能卖药。时常响在我的耳边。我觉得母亲一直在天上看着我,嘱咐我用良心做药。是母亲冥冥之中的呼唤与鼓励,使我能够有勇气将梦想变成现实,在一路艰难中坚持走下来。我要求修正的员工能经常想想病人,做良心药,做放心药,做管用的药。正是始终坚持这种理念才铸造了今天的修正药业。

 

 

阅读(8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