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41519
  • 博文数量: 69
  • 博客积分: 3077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60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6-11 09:40
个人简介

或以为孤权重,妄相忖度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9)

文章存档

2012年(1)

2011年(10)

2010年(39)

2009年(19)

我的朋友

分类: 嵌入式

2010-12-21 16:53:56

       EIB所使用的通信模型是基于ISO/OSI参考模型的。使用这种通信模型,你可以将你打算实现的应用扩展到你的通信电源上去。

       EIB通信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组织层。就与其他系统的互联和通信而言,这些独立的组织层有很多的优点。所以你可以忽略EIB通信系统中的某些上层(例如,应用层),并代之以自己的基于PC端的应用程序。另一方面,你也可以替代低层以改变通信介质(例如,用无线电代替双绞线总线)

1ISO/OSI参考模型

       如果你的BAU后面还连接着一个微控制器,那么这个微控器可以用来实现上层。你可以轻松地打开或者关闭你准备在BAU之外实现的那些组织层。BAU通常都包含一个物理层以及一个完整的EIB协议栈的实现,具体的应用需要和这个BAU联合工作才能完成特定的功能。例如你可以选用ABB或者西门子的BAU模块,然后根据这个BAU的接口实现自己AM假设为一个调光应用模块,两者一结合就是一个完整的调光产品了。

       组织层的分离是在软件模型里面实现的。只有物理层是由硬件实现的。有些层是介质相关的。

       层和相邻层之间的通信通过一个“邮件系统”实现。特别地,由于这个通信只会发生在操作系统的内部,程序不会直接访问这个通信。

       总线报文的交付始于物理层,终于应用层。相反,应用程序的报文向下通过所有的层,到达物理层。

       EIB中,并不是所有的7OSI层都必须实现。尤其是会晤层和表示层在这儿并没有实施。后面将会详细解释其他的层。通过报文结构,你可以见到在每一层中要发送的数据是如何被修改或者被添加进更多的数据的。
 
未完待续。
阅读(178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