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系统运维
2009-06-08 16:58:52
到底什么是Web 2.0的精髓?新技术?还是新观念?对此的争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是“大众的智慧”这一新观念,带动了技术和社会的变革,因而是Web 2.0的精髓所在。我个人比较赞同这种定义。
“Web2.0”的概念开始于一个会议中,展开于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头脑风暴部分。所谓互联网先驱和O'Reilly公司副总裁的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注意到,同所谓的“崩溃”迥然不同,互联网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令人激动的新应用程序和网站正在以令人惊讶的规律性涌现出来。更 重要的是,那些幸免于当初网络泡沫的公司,看起来有一些共同之处。那么会不会是互联网公司那场泡沫的破灭标志了互联网的一种转折,以至于呼吁 “Web2.0”的行动有了意义?我们都认同这种观点,Web 2.0会议由此诞生。
Web 2.0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阶段,是促成这个阶段的各种技术和相关的产品服务的一个称呼。所以,我们无法说,Web 2.0是什么,但是可以说,那些是Web 2.0。
Web 2.0的核心原则与特质
在我们当初的头脑风暴中,我们已经用一些例子,公式化地表达了我们对Web 2.0的理解:
Web 1.0 |
Web 2.0 |
DoubleClick |
Google AdSense |
Ofoto |
Flickr |
Akamai |
BitTorrent |
mp3.com |
Napster |
大英百科全书在线(Britannica Online) |
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 |
个人网站 |
博客(blogging) |
evite |
upcoming.org和EVDB |
域名投机 |
搜索引擎优化 |
页面浏览数 |
每次点击成本 |
屏幕抓取(screen scraping) |
网络服务(webservices) |
发布 |
参与 |
内容管理系统 |
维基 |
目录(分类) |
标签(“分众分类”,folksonomy) |
粘性 |
聚合 |
Web 2.0事实上是指基于Web的下一代社区和 托管服务,诸如社会网络、维基百科、大众分类等。它包括一系列原则、模式、创新和实践,代表着新一代的以Web为基础的技术,简化并促进了Web用户参与 分享、交互与协作,从而产生更有价值的内容和服务。"2.0"暗示着Web的升级换代,也指软件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平台的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单的说,Web 2.0就是更为简单地对数据源的访问、使用和协作。
和过去的Web 1.0之间的不同,可以概括出Web 2.0成功的八个核心原则:
1.群众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
建立参与架构,借助网络效应和算法,使得软件的用户越多而服务和质量变得越好。
2.数据,下一个“Intel Inside”
利用独特、难以复制的数据源,使数据变得跟功能一样重要,成为核心竞争能力。
3.“复合”创新
建立平台,通过数据和服务的重新组合,创造新的市场和机会。
4.丰富用户体验
超越传统的Web界面模式,让在线应用拥有与桌面应用一样的丰富用户体验。
5.支持多种设备
支持各种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无缝的在线体验。
6.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saas)和永久试验版(Perpetual Beta)
改变了传统软件开发和使用的模式,转向永久在线、持续更新、软件即服务的模式。
7.利用长尾
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接触极大规模客户的能力以及极低成本的营销方式,来获得细分的“利基”(niche)市场的利润。
8.轻量级模型和低成本优势的可扩充能力
利用轻量级的商业模型和软件开发模式,来快速、廉价地构造产品和服务。
以上模式可以由下列几个Web 2.0的特质相互关联起来:
1.大规模互连
网络效应使得边际同核心一样重要,颠覆着旧的通信、发布、分发和聚合模式。
2.去中心化
大规模互联颠覆着传统的控制和权力结构,带来更大程度的去中心化。系统更多地从通过边沿的拉动来生长,而不是借助核心的推动向外生长。
3.以用户为中心
网络效应给予用户前所未有的力量,他们参与、对话、协作,最终产生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