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42076
  • 博文数量: 60
  • 博客积分: 1509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88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1-15 10:3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0)

文章存档

2012年(2)

2011年(58)

分类: 系统运维

2011-03-16 14:45:19

htonl()
  简述:
  将主机的无符号长整形数转换成网络字节顺序。
  #include
  u_long PASCAL FAR htonl( u_long hostlong);
  hostlong:主机字节顺序表达的32位数。
  注释:
  本将一个32位数从主机字节顺序转换成网络字节顺序。
  返回值:
  htonl()返回一个网络字节顺序的值。
  参见:

  htons(), ntohl(), ntohs().

htons()
  简述:
  将主机的无符号短整形数转换成网络字节顺序。
  #include
  u_short PASCAL FAR htons( u_short hostshort);
  hostshort:主机字节顺序表达的16位数。
  注释:
  本函数将一个16位数从主机字节顺序转换成网络字节顺序。
  返回值:
  htons()返回一个网络字节顺序的值。
  参见:
  htonl(), ntohl(), ntohs().
  ---------------------------------------------
  简单地说,htons()就是将一个数的高低位互换
  (如:12 34 --> 34 12)
  VB表示:
  MsgBox Hex(htons(&H1234))

  显示值为 3412

inet_addr()
  简述:将一个点间隔地址转换成一个in_addr。
  #include
  unsigned long PASCAL FAR inet_addr( const struct FAR* cp);
  cp:一个以Internet标准“.”间隔的字符串。
  注释:
  本函数解释cp参数中的字符串,这个字符串用Internet的“.”间隔格式表示一个数字的Internet地址。返回值可用作Internet地址。所有Internet地址以网络字节顺序返回(字节从左到右排列)。
  Internet地址用“.”间隔的地址可有下列几种表达方式:
  a.b.c.d,a.b.c,a.b,a
  当四个部分都有定值时,每个都解释成一个字节数据,从左到右组成Internet四字节地址。请注意,当一个Internet地址在Intel机器上表示成一个32位整型数时,则上述的字节为“d.c.b.a”。这是因为Intel处理器的字节是从右向左排列的。
  请注意:只有Berkeley支持下述表达法,Internet其余各处均不支持。考虑到与软件的兼容性,应按规定进行使用。
  对一个三部分地址,最后一部分解释成16位数据并作为网络地址的最右两个字节。这样,三部分地址便很容易表示B组网络地址,如“128.net.host”.
  对一个两部分地址,最后一部分解释成24位数据并作为网络地址的最右三个字节,这样,两部分地址便很容易表示C组网络地址,如“net.host”。
  对仅有一个部分的地址,则将它的值直接存入网络地址不作任何字节的重组。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inet_addr()返回一个无符号长整型数,其中以适当字节顺序存放Internet地址。如果传入的字符串不是一个合法的Internet地址,如“a.b.c.d”地址中任一项超过255,那么inet_addr()返回INADDR_NONE。
  参见:

  inet_ntoa().

inet_addr()函数的实现

输入是点分的IP地址格式(如A.B.C.D)的字符串,从该字符串中提取出每一部分,转换为ULONG,假设得到4个ULONG型的A,B,C,D,
ulAddress(ULONG型)是转换后的结果,
ulAddress = D<<24 + C<<16 + B<<8 + A(网络字节序),即inet_addr(const char *)的返回结果
另外,我们也可以得到把该IP转换为主机序的结果,转换方法一样
A<<24 + B<<16 + C<<8 + D

inet_ntoa()
  简述:
  将网络地址转换成“.”点隔的字符串格式。
  #include
  char FAR* PASCAL FAR inet_ntoa( struct in_addr in);
  in:一个表示Internet主机地址的结构。
  注释:
  本函数将一个用in参数所表示的Internet地址结构转换成以“.” 间隔的诸如“a.b.c.d”的字符串形式。请注意inet_ntoa()返回的字符串存放在WINDOWS套接口实现所分配的内存中。应用程序不应假设该内存是如何分配的。在同一个线程的下一个WINDOWS套接口调用前,数据将保证是有效。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inet_ntoa()返回一个字符指针。否则的话,返回NULL。其中的数据应在下一个WINDOWS套接口调用前复制出来。
  测试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int aargc, char* argv[])
  {
  struct in_addr addr1,addr2;
  ulong l1,l2;
  l1= inet_addr("192.168.0.74");
  l2 = inet_addr("211.100.21.179");
  memcpy(&addr1, &l1, 4);
  memcpy(&addr2, &l2, 4);
  printf("%s : %s\n", inet_ntoa(addr1), inet_ntoa(addr2)); //注意这一句的运行结果
  printf("%s\n", inet_ntoa(addr1));
  printf("%s\n", inet_ntoa(addr2));
  return 0;
  }
  实际运行结果如下:
  192.168.0.74 : 192.168.0.74 //从这里可以看出,printf里的inet_ntoa只运行了一次。
  192.168.0.74
  211.100.21.179
  inet_ntoa返回一个char *,而这个char *的空间是在inet_ntoa里面静态分配的,所以inet_ntoa后面的调用会覆盖上一次的调用。第一句printf的结果只能说明在printf里面的可变参数的求值是从右到左的,仅此而已。
  参见:
  inet_addr().
阅读(273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