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LINUX
2010-02-26 11:20:01
名称: |
收集、显示、保存系统活跃信息 |
格式: |
sar [ -A ] [ -b ] --- [ -n { DEV | EDEV | NFS | NFSD | SOCK | ALL }
] --- |
描述: |
sar 工具比较强大,既能收集系统CPU、硬盘、动态数据,也能显示动态显示,
更能查看二进制数据文件;sar 的应用比较多,而且也比较复杂,数据更为
精确。 |
常用选项: |
-A 显示所有历史数据,通过读取/var/log/sar 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并把它们
分门别类的显示出来;
-b 通过设备的I/O中断读取设置的吞吐率; -B 报告内存或虚拟内存交换统计; -c 报告每秒创建的进程数; -d 报告物理块设备(存储设备)的写入、读取之类的信息,如果直观一点, 可以和p参数共同使用,-dp
-f 从一个二进制的数据文件中读取内容,比如 sar -f filename -i interval 指定数据收集的时间,时间单位是秒; -n 分析网络设备状态的统计,后面可以接的参数有 DEV、EDEV、NFS、NFSD、 SOCK等。比如-n DEV
-o 把统计信息写入一个文件,比如 -o filename ; -P 报告每个处理器应用统计,用于多处理器机器,并且启用SMP内核才有效; -p 显示友好设备名字,以方便查看,也可以和-d 和-n 参数结合使用,比如 -dp 或-np
-r 内存和交换区占用统计; -R -t 这个选项对从文件读取数据有用,如果没有这个参数,会以本地时间为标 准 读出;
-u 报告CPU利用率的参数; -v 报告inode, 文件或其它内核表的资源占用信息; -w 报告系统交换活动的信息; 每少交换数据的个数; -W 报告系统交换活动吞吐信息; -x 用于监视进程的,在其后要指定进程的PID值; -X 用于监视进程的,但指定的应该是一个子进程ID; |
输出信息简介: |
proc/s 在internal时间段里,每秒上下文切换率
cswch/s 在internal时间段里,每秒上下文切换率
intr/s 在internal时间段里,每秒CPU接收的中断的次数
runq-sz 采样时,运行队列中任务的个数,不包括vmstat 进程procs_running-1
plist-sz 采样时,系统中活跃的任务的个数 nr_threads
ldavg-1 采样的前一分钟系统的负载(%) lavg_1
ldavg-5 采样的5分钟系统的负载(%) lavg_5
ldavg-15 采样的前15分钟系统的负载(%) lavg_15
CPU:表示机器内所有的CPU; %user 表示CPU的利用率; %nice 表示CPU在用户层优先级的百分比,0表示正常; %system 表示当系统运行时,在用户应用层上所占用的CPU百分比; %iowait 表示请求硬盘I/0数据流出时,所占用CPU的百分比; %idle 表示空闲CPU百分比,值越大系统负载越低; 第一字段:时间; IFACE:设备名; rxpck/s: 每秒收到的包; rxbyt/s:每秒收到的所有包的体积; txbyt/s:每秒传输的所有包的体积; rxcmp/s:每秒收到数据切割压缩的包总数; txcmp/s: 每秒传输的数据切割压缩的包的总数; rxmcst/s:每秒收到的多点传送的包; bread/s: 每秒从硬盘读入系统缓冲区buffer的物理块数。
lread/s: 平均每秒从系统buffer读出的逻辑块数。 %rcache: 在buffer cache中进行逻辑读的百分比。 bwrit/s: 平均每秒从系统buffer向磁盘所写的物理块数。 lwrit/s: 平均每秒写到系统buffer逻辑块数。 %wcache: 在buffer cache中进行逻辑读的百分比。 pread/s: 平均每秒请求物理读的次数。 pwrit/s: 平均每秒请求物理写的次数 device: sar命令正在监视的块设备的名字。
%busy: 设备忙时,传送请求所占时间的百分比。 avque: 队列站满时,未完成请求数量的平均值。 r+w/s: 每秒传送到设备或从设备传出的数据量。 blks/s: 每秒传送的块数,每块512字节。 avwait: 队列占满时传送请求等待队列空闲的平均时间。 avserv: 完成传送请求所需平均时间(毫秒)。 如果想知道网络设备错误报告,也就就是用来查看设备故障的。应该用EDE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