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鲁先生对人生的一些感悟,很受教,收藏了,希望你也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人生与事业:目标与过程的平衡. II
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过程。再次提到普林斯顿校长雪莉•蒂尔曼,她在讲怎么样
培养乐观精神实现目标时,讲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你已经明确的了解了你想要做什么,那么对你来说普林斯顿可能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地方。”这句话让我感
慨良久。我在普林斯顿访问的时候,看到一群中国新生的家长,他们第一次来,
就问普林斯顿的领导,你们怎么做可以使我的孩子毕业后上哈佛医学院,上斯坦福法律学院,或者上麻省理工商学院,学校领导反反复复跟那些家长们说,孩子刚刚
进大学,你要给他们灌输的不是怎样出大学,而是怎么过好这四年,大学四年是人生很重要的经历,在四年里不光是要学习,还要去感受。上大学不仅是为了从大学
毕业,拿学位,也不仅仅是学知识长本领,上大学本身是一个过程,一种经历。一个人一生有多少个四年?
这四年是你人生的黄金时代,你要好好的体验这四年,而不是一进大学就想到毕业拿文凭的那天。有一个很典型且很让我震惊的事情,我在访问麻省理工大学时,那
里的老师告诉我,麻省理工所有的课程全部都被录像并放在网上,所有的有名教授的讲座都可以下载。既然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免费看到麻省理工的课程,那么为什么
还要到麻省理工读书呢?到麻省理工读书是一个过程,跟在网上哪怕做所有老师布置的作业,听所有老师讲课都不一样。上大学不是一个简单学习课程的过程,你在
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不仅仅是在学老师讲的知识,还在学老师的风格,老师的个性,老师的特点,老师的做人方式……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而且,在学校四年,绝大
数情况下你不是在上课而是跟同学朋友在一起,朋友会影响你的人生。你参加各种各样学校组织的活动,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志愿活动,所有这些都构
成了大学的性格和大学的文化,这些大学文化能够熏陶每一个人。所以,
麻省理工虽然把所有的课都放到了网上,但你光靠上网是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麻省理工学生。总之上大学就要去享受过程中的每一天,做好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件事
情。
说到享受生命的过程,没有人比兰迪•鲍什(Randy
Pausch)更有资格。鲍什是一名46岁的计算机教授,但是他的名气却不是因为自己的学术成就。鲍什因为得胰腺癌已经去世,在去世之前,他在卡耐基梅隆
大学做了一场演讲, 一年一度的“最后的演讲”,这往往是邀请八九十岁的有终生成就的人来讲最后一课。
那次请他来,大家都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参加,因为他的生命只剩下最后几个月了。结果他在
台上谈笑风生,做俯卧撑,讲笑话。他说:“我不想你们感到悲伤,而希望看到你们快乐。”整个演讲洋溢着对人生的乐观,充满了幽默。他知道自己活不过圣诞
节,但是在整个演讲过程中,你看不到任何一点悲哀绝望的东西,整个演讲充满活力、幽默和情趣。这就是NBC,CBS等大的媒体都采访他的原因。他的演讲下
载量是最高的,在美国家喻户晓,即使老百姓也都深刻地体会到他的人生观——无论生命还剩几天,都要好好的去享受这个过程,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这一切。
还有我个人的一个体会,有一次儿子送我一本书——《放慢你的生活脚步》作为礼物,书中说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技术越来越先进,从座机到手机,从短信到电子邮件到因特网,高速公路地铁飞机越来越现代化,但是唯独没有看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
轻松,反而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整天都在忙忙碌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人生难道就是为了做很多很多事情吗?书的主题就是让我们放慢脚步,享受过程,去欣
赏, 体验每一件事,
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17岁的儿子就用他自己的方式批评我整天忙忙碌碌,跑的太快,忽略了享受过程。他后来又写了篇文章,也是这个观点,说出生在我们这样
的家庭,觉得少了些什么东西。他喜欢小提琴,他说拉小提琴的目的不是将一首曲子从头到尾准确无误的拉完,而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体验,
好好演奏每个音符, 让自己让听众都得到美的享受。我读了之后很受震撼。
我做演讲时经常引用一个例子,加百利•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是哥伦比亚的作家,他的书《沧桑阅尽话人生》(Living to tell the
tale)中也反映了类似的思想,”生命的真諦不是你活过多少,而是你能记住和描述多少(Life is not what one lived,
but what one remembers it and how one remembers it in order to recount
it)。一般你能记住能描述的往往是比较重大比较意义的事.
生活中的事情如果忘掉了,等于没有活过。其实你的人生,你的灿烂你的色彩,全部都在你的记忆里。从某种意义上说,记忆才是你的生命。我拿这个例子来说回忆
是多么重要,也说明过程非常重要,而且你要记住过程,这就是经验。
生活不是目的,而是过程。过程往往比目标更重要。林肯有句名言,人生的价值不在与你活了
多少年,而在于每一年中你有多少精彩的生活(In the end it's not the years in your life that
count. It's the life in your
years)。有的人即使活到百余岁,其生命没多大意义,有的人生命非常短暂,但却非常灿烂,灿烂到能够照耀到几百年后直到今天。苏格拉底很早就被人杀死
了,但是他留下的思想今天还闪闪发光;莫扎特英年早逝,但是他创造的音乐至今使世界为之倾倒。威廉姆•布罗迪(William R.
Brody)是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的校长,他说不要问自己要做什么,而要问自己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的意思是不要过多思考我要做什么事,而要去想我要怎么活。我觉得这句
话很深刻,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即要强调过程而非目的。
当然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你怎么来对待这个艰难的过程呢?这里我要讲一个
人,詹姆斯•斯托克戴尔( James Stockdale)是越战期间被俘的美军最高将领,被俘后他受了二十多次拷问,
因为他官位最高,所以经常被带去电视台录像宣传如何优待俘虏。这种场合,他会拿着凳子砸自己的脸,把自己砸的鼻青脸肿,或者拿刮胡刀把自己脸上刮的都是
血,使敌人没法拿他做宣传。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产生两种人,一种是觉得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被释放,美国政府会救我们;另一种是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斯托克
戴尔认为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他认为首先要有信心,总有一天自己会被释放的,但是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这很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是靠这种理智的乐
观使他后来发明一种使得监狱里其他的美国俘虏兵可以互相联络。在历尽八年的磨难后斯托克戴尔终于获释。他出狱后,根据他与在美国的太太的书信,写了一本
书,叫做《战争与爱情》(In Love and War)。斯坦福有个教授用他做例子,命名为斯托克戴尔原则,
来阐释成功企业应有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即将种种难以忍受的经历变成人生的一大财富(I can turn the experience into
the defining event of my life, which, in retrospect, I would not
trade).艰难,挫折,你是不能选择的,当上帝把不幸降临到你头上的时候你可能毫无办法,但是你可以选择怎么来面对。正如有人对命运的解释为“你无法
选择自己会遇到什么,这就是命,但是你可以决定如何面对,这就是运。” 你经历面对的过程最后将变成你个人独特的历史与经历。所以斯托克戴尔说,
这种艰难曲折的经历, 是金不换的.
丰富你的经历,因为它造就了你这个独特的人。每个人的经历,你去了哪些地方,交了什么朋友,经过什么事件,最终都阐释了“你是谁”。今天我可以站在这里讲
这么多东西,也正是因为我有这么多经历去定义我自己。人的品质, 魅力, 个性, 往往是从艰难挫折中发展出来的。
人的性格往往是在困难中发展完善的,布克•华盛顿( Booker
Washington)是美国早期的反种族歧视的黑人领袖,他有过这样一句名言:“衡量成功的标准,
不是你最终达到的目标,而是你克服的多少困难而达到那个目标。”
同样的成就,经过艰难困苦后达到的,我想会更有意义。很多人知道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是一名无出其右的自行车运动员,他在环法自行车赛连续7次获得世界冠军,环法自行车赛可以算是所有运动里面最艰难的,但是更值得惊讶
也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在1996年,他得了睾丸癌,并且扩散转移到脑子里,他做了手术和化疗,一般来说能活下来就不错了,但是他在患病以后,还连续7年参
加世界上最难的运动并拿到冠军,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他后来写了一本书,It's Not About the
Bike(中文书名为《阿姆斯特朗传》),他说自己在成功之外的东西更值得体会和学习,所以这本书叫做It's not about the
bike,他说“假如没有癌症的话,我还不一定能赢环法自行车赛,它给了我新的力量。”是癌症这个经历造就了今天的阿姆斯特朗,使他变的与众不同。
我最后的建议是,你到底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就要努力去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与热情所在。当你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你要想办法追求最好,追求卓越,在追梦的过程中,你会有一个精彩的过程,一个辉煌的人生,
追求每一天的过程,享受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一言以蔽之,做个好梦,然后去实现它。
谢谢大家!
阅读(1166)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