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完全取决于个人目前的基础,产品的开发也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技术积累,因此注重个人在技术上的修为和打好基础,则是未来成为出类拔萃人才的重要前提,而对开发思想和方法的深刻认识,则远比暂时能开发几个产品要持久得多。
比方说,同样的项目选用ARM9,则有几种可行的方案,Linux、WinCE与uC/OS-II,用Linux、WinCE硬件成本很高,至少是2片32M的SDRAM、1片NAND Flash或者一片2M NOR Flash。而用uC/OS-II的硬件成本最低,硬件成本大约10元人民币,即只需要一片128K-2M DataFlash和一片2-8M SDRAM,同样可以支持MMU等所有的资源,而且支持GUI的速度之快是Linux与WinCE所不能比的。但也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用uC/OS-II,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而且还有很多客户用“裸奔”的办法。而Linux与WinCE强大的平台化软件支持是其突出的优势,如支持Wi-Fi最好的方案是Linux和WinCE,因为Linux与WinCE自带协议,而要在uC/OS-II上自己开发一个支持Wi-Fi的协议简直是开玩笑。所以作为一个未来具有竞争力的工程师,我想你已经知道初步该如何选择了。
还有关键看您目标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一般来说开发工程师有几个层次,(1)会开发产品,但理论水平一般,比方说,很多工程师会用ARM开发产品,但对ARM的细节讲不清楚;(2)会开发产品,理论水平也不错,会写开发文档,也能够将问题讲清楚,但不一定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地详细阐述技术来龙去脉,同时也不善于从思想上启迪年轻人,一般来说这样的人才会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成就;(3)会开发产品,理论水平很高,会说、会写还会讲,属于技术专家型管理人才;(4)会开发产品,形象思维很好,条理性很强,沟通能力非常出色,属于管理型人才;(5)技术全面,沟通能力强,非常擅长从思想上毫无保留地全面关心和指导年轻人,这类人才则属于工程师中的思想家。
事实上人才分为4大类,第一类大约15%,第二类大约65%,第三类大约20%,第四类为0,为什么还有为0的类别呢?在每次考评之前就已经淘汰的人才,即归类为0。属于第一层次的工程师,很难让人佩服和追随,因为这样的能力带不出高手,而且成功的企业家往往会将这样的“高手”永远拒之门外,这类人才大多存活于小企业之中;处于第二层次的工程师很多人是专家,但这样的人才不多见,需要多年埋头苦干才能成“佛”;处于第三层次的工程师,需要具备出色的形象思维和比较好的逻辑思维,同时也需要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去栽培,而且也离不开技术专家型管理人才长期巨无细事的指点和严格要求。
第一层次工程师的学习方法是人云亦云,往往听信“别人”无关紧要不负责任的建议(可能是专家也可能是一般的人,因为网络的时代你不认识谁是专家,你只认识人们眼中的牛人,其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但不否认他一定开发过成功的产品),常常有人在网上说学这个好,也有人说学那个,这里面有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但没有人说得出来;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工程师注重向成功者学习,成功者早已超越了牛人的界限,他们对技术的细节了如指掌,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些人永远在最好的状态下坚持学习和研究。
总之要从基础抓起,虽然很多人听得进去,但却不肯下苦功夫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其实创业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得,要创业成功必先完成思想与技术等方面的原始积累,其实资本并不是最重要的必要条件,不是技术好就能够创业成功,而技术好的人才常常埋怨缺乏机会和资本,本来机会和资本就是稀缺资源,如果遍地都是机会和资本,那成功者一定不是您,而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好技术都是用钱可以买得到的,什么样的好人才都是可以想办法请到的,唯有成功需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尽管成功者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成功的过程却从来是不可复制的,参与和共同经历过与别人成功的过程和帮助别人成功过,与自己做成功完全是两码事。
阅读(1192)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