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量与文件查找
变量
要解释环境变量,得先明白变量是什么,准确的说应该是shell变量,
所谓变量就是计算机中用于记录一个值(不一定是数值,也可以是字符或字符串)的符号,而这些符号将用于不同的运算处理中。
通常变量与值是一对一的关系,可以通过表达式读取它的值赋值给其它变量,也可以直接指定数值赋值给任意变量。
为了便于运算和处理,大部分的编程语言会区分变量的类型,用于分别记录数值、字符或者字符串等等数据类型。
shell中的变量也基本如此,有不同类型(但不用专门指定类型名),可以参与运算,有作用域限定。
环境变量
简单理解了
变量的概念,就很好解释环境变量了,环境变量就是作用域比自定义变量要大,如shell的环境变量作用于自身和它的子进程。
在所有的Unix和类Unix系统中,每个进程都有其各自的环境变量设置,且默认情况下,当一个进程被创建时,处理创建过程中明确指定的话
它将继承其父进程的绝大部分环境设置。
shell程序也作为一个进程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
而我们在shell中运行的大部分命令都将以shell的子进程的方式运行。
通常我们会涉及到的环境变量有三种:
当前shell进程私有用户自定义变量,如上面我们创建的temp变量,只在当前shell中有效
shell本身内建的变量
从自定义变量导出的环境变量
也有三个与上述三种环境变量相关的命令,set,env,export。这三个命令很相似,
都可以用于打印相关环境变量,区别在于涉及的是不同范围的环境变量,详见下表:
命令 说明
set 显示当前shell所有环境变量,包括其内建环境变量(与shell外观等相关),用户自定义变量及导出的环境变量
env 显示与当前用户相关的环境变量,还可以让命令在指定环境中运行
export 显示从shell中导出成环境变量的变量,也能通过它将自定义变量导出为环境变量
你可以更直观的使用vimdiff工具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差别:
-
[root@localhost ~]# temp=li123
-
[root@localhost ~]# export temp_env=li123
-
[root@localhost ~]# env|sort>env.txt
-
[root@localhost ~]# export|sort>export.txt
-
[root@localhost ~]# set|sort>set.txt
上述操作将命令输出通过管道|使用sort命令排序,再重定向到对象文本文件中
-
[root@localhost ~]# vimdiff env.txt export.txt set.txt
使用vimdiff工具比较导出的几个文件的内容
-
[root@localhost ~]# vimdiff env.txt export.txt set.txt
-
3 files to edit
-
-
_=/bin/env | declare -x CVS_RSH="ssh" | _=
-
CVS_RSH=ssh | declare -x G_BROKEN_FILENAMES| BASH_ALIASES=()
-
G_BROKEN_FILENAMES=1 | declare -x HISTCONTROL="ignor| BASH_ARGC=()
-
HISTCONTROL=ignoredups | declare -x HISTSIZE="1000" | BASH_ARGV=()
-
HISTSIZE=1000 | declare -x HOME="/root" | BASH=/bin/bash
-
HOME=/root | declare -x HOSTNAME="localhos| BASH_CMDS=()
-
HOSTNAME=localhost.localdomai| declare -x LANG="en_US.UTF-8"| BASH_LINENO=()
-
LANG=en_US.UTF-8 | declare -x LESSOPEN="|/usr/bi| BASHOPTS=cdspell:checkwinsize
-
LESSOPEN=|/usr/bin/lesspipe.s| declare -x LOGNAME="root" | BASH_SOURCE=()
-
LOGNAME=root | declare -x LS_COLORS="rs=0:di| BASH_VERSINFO=([0]="4" [1]="1
-
LS_COLORS=rs=0:di=01;34:ln=01| declare -x MAIL="/var/spool/m| BASH_VERSION='4.1.2(1)-releas
-
MAIL=/var/spool/mail/root | declare -x OLDPWD="/root/fath| colors=/etc/DIR_COLORS
-
env.txt 1,1 Top export.txt 1,1 Top set.txt 1,1 Top
-
"set.txt" 64L, 2759C
-
_=/bin/env | declare -x CVS_RSH="ssh" | _=
-
CVS_RSH=ssh | declare -x G_BROKEN_FILENAMES| BASH_ALIASES=()
-
G_BROKEN_FILENAMES=1 | declare -x HISTCONTROL="ignor| BASH_ARGC=()
-
HISTCONTROL=ignoredups | declare -x HISTSIZE="1000" | BASH_ARGV=()
-
HISTSIZE=1000 | declare -x HOME="/root" | BASH=/bin/bash
-
HOME=/root | declare -x HOSTNAME="localhos| BASH_CMDS=()
-
HOSTNAME=localhost.localdomai| declare -x LANG="en_US.UTF-8"| BASH_LINENO=()
-
LANG=en_US.UTF-8 | declare -x LESSOPEN="|/usr/bi| BASHOPTS=cdspell:checkwinsize:cmdhist:expand_aliases:extquote:force_
-
LESSOPEN=|/usr/bin/lesspipe.s| declare -x LOGNAME="root" | BASH_SOURCE=()
-
LOGNAME=root | declare -x LS_COLORS="rs=0:di| BASH_VERSINFO=([0]="4" [1]="1" [2]="2" [3]="1" [4]="release" [5]="x8
-
LS_COLORS=rs=0:di=01;34:ln=01| declare -x MAIL="/var/spool/m| BASH_VERSION='4.1.2(1)-release
同时打开三个文件,所以要输入q! 三次 才能完全退出
关于环境变量,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在当前进程的子进程是否有效,有效则为环境变量
否则不是(有些人也将所有变量统称为环境变量,只是以全局环境变量和局部环境变量进行区分,我们只要理解它们的实质区别即可)。
我们这里用export命令来体会一下,先在shell中设置一个变量temp=shiyanlou,然后再新创建一个子shell查看temp变量的值:
ubuntu默认shell为bash
注意:
为了与普通变量区分,通常我们习惯将环境变量名设为大写!
命令的查找路径与顺序
你可能很早之前就有疑问,我们在shell中输入一个命令,shell是怎么知道在哪去找到这个命令然后执行的呢。
这是通过环境变量PATH来进行搜索的,熟悉windows的用户可能知道windows中的也是有这么一个path环境变量。
这个PATH里面就保存了shell中执行的命令的搜索路径
查看PATH环境变量的内容
注意大写
-
[root@localhost ~]# echo $PATH
-
/usr/lib64/qt-3.3/bin:/usr/local/sbin:/usr/local/bin:/sbin:/bin:/usr/sbin:/usr/bin:/root/bin
通常这一类目录下放的都是可执行文件,当我们在shell中执行一个命令时,系统就会按照PATH中设定的路径按照顺序依次到目录中去查找
如果存在同名的命令,则执行先找到的那个。
创建一个shell脚本文件 vim一个出来:
在脚本中添加如下内容,保存并退出(注意不要省掉第一行,这不是注释哈,看到论坛有用户反应会有语法错误,就是因为没有了第一行)
-
#!/bin/zsh
-
for ((i=0; i<10; i++));do
-
echo "hello shell"
-
done
-
exit 0
为文件添加可执行权限
-
$ chmod 755 hello_shell.sh
创建一个c语言"hello world"程序 vim一个出来:
-
#include <stdio.h>
-
int main(void)
-
{
-
printf("hello world!\n");
-
return 0;
-
}
使用gcc生成可执行文件:
-
$ gcc -o hello_world hello_world.c
gcc生成二进制文件默认具有可执行权限,不需要修改
在shiyanlou家目录创建一个mybin目录,并将上述hello_shell.sh和hello_world文件移动到其中
分别测试两个程序
-
[root@localhost ~]# ./hello_shell.sh
-
[root@localhost ~]# ./hello_world
如何做到想使用系统命令一样执行自己创建的脚本文件或者程序呢。那就要将命令所在路径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了。
添加自定义路径到"PATH"环境变量
在前面我们应该注意到PATH里面的路径是
以:作为分割符,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添加自定义路径
-
[root@localhost ~]# PATH=$PATH:/root/father/son
注意这里一定要使用绝对路径
大家注意到我给PATH环境变量追加了一个路径,它也只是在当前shell有效,我一旦退出终端,再打开就会发现又失效了。
有没有方法让添加的环境变量全局有效又或者每次启动shell时自动执行上面添加自定义路径到PATH的命令了。
在每个用户的家目录中有一个shell每次启动时会默认执行一个配置脚本,以初始化环境,包括添加一些用户自定义环境变量等等。zsh的配置文件是.zshrc,相应bash的配置文件为.bashrc。它们在etc下还都有一个或多个全局的配置文件,不够我们一般只修改用户目录下的配置文件。
我们可以简单的使用下面命令直接添加内容到.zshrc中
-
[root@localhost ~]# echo "PATH=$PATH:/root/father/son" >> .zshrc
上述命令中>>表示将标准输出以追加的方式重定向到一个文件中,注意前面用到的>是以覆盖的方式重定向到一个文件中
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辨。在指定的文件不存在的情况下都会创建新的文件
然后重新启动终端生效
修改和删除已有变量
变量修改
变量的修改有以下几种方式:
变量设置方式 说明
${变量名#匹配字串} 从头向后开始匹配,删除符合匹配字串的最短数据
${变量名##匹配字串} 从头向后开始匹配,删除符合匹配字串的最长数据
${变量名%匹配字串} 从尾向前开始匹配,删除符合匹配字串的最短数据
${变量名%%匹配字串} 从尾向前开始匹配,删除符合匹配字串的最长数据
${变量名/旧的字串/新的字串} 将符合旧字串的第一个字串替换为新的字串
${变量名//旧的字串/新的字串} 将符合旧字串的全部字串替换为新的字串
比如要修改我们前面添加到PATH的环境变量:
为了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命令找不到,我们先将PATH赋值给一个新的自定义变量path
$ path=$PATH
$ echo $path
$ path=${path%/home/shiyanlou/mybin}
# 或使用通配符,*表示任意多个任意字符
$ path=${path%*/mybin}
变量删除
可以使用unset命令删除一个环境变量
$ unset temp
如何让环境变量立即生效
在上面我们在shell中修改了一个配置脚本文件之后(比如zsh的配置文件home目录下的.zshrc),
每次都要退出终端重新打开甚至重启主机之后其才能生效,很是麻烦,我们可以使用source命令来让其立即生效。
如:
$ source .zshrc
source命令还有一个别名就是.,注意与表示当前路径的那个点区分开,虽然形式一样,但作用和使用方式一样,
上面的命令如果替换成.的方式就该是
$ . ./.zshrc
注意第一个点后面有一个空格,而且后面的文件必须指定完整的绝对或相对路径名,source则不需要
搜索文件
与搜索相关的命令常用的有如下几个whereis,which,find,locate
whereis简单快速
-
[root@localhost ~]# whereis who
-
who: /usr/bin/who /usr/share/man/man1p/who.1p.gz /usr/share/man/man1/who
你会看到它找到了三个路径,两个可执行文件路径和一个man在线帮助文件所在路径,是不是很快
它快是因为它并没有从硬盘老老实实挨个去找,而是直接从数据库中查询。
whereis只能搜索二进制文件(-b),man帮助文件(-m)和源代码文件(-s)。如果想要获得更全面的搜索结果可以使用locate命令
locate快而全
通过"/var/lib/mlocate/mlocate.db"数据库查找,不过这个数据库也不是实时更新的,系统会使用定时任务每天自动执行updatedb命令更新一次,所以有时候你刚添加的文件,它可能会找不到,你就得自己执行一次updatedb命令(在我们的环境中必须先执行一次该命令)。
它可以用来查找指定目录下的不同文件类型,如:
查找/etc下所有以sh开头的文件
注意,它不只是在etc目录下查找并会自动递归子目录进行查找
查找/usr/share/下所有jpg文件
-
[root@localhost ~]# locate /usr/share/\*.jpg
-
/usr/share/backgrounds/centos_1920x1200_logoonly.jpg
-
/usr/share/backgrounds/centos_2048x1536_logoonly.jpg
-
/usr/share/backgrounds/simple_waves.jpg
-
/usr/share/cups/www/images/smiley.jpg
-
/usr/share/doc/python-matplotlib-0.99.1.2/examples/data/lena.jpg
-
/usr/share/wallpapers/CentOS6/contents/images/simple_waves.jpg
注意要添加*号前面的反斜杠转义,否则会无法找到
如果想只统计数目可以加上-c参数,-i参数可以忽略大小写进行查找,whereis的-b,-m,-s同样可以这样使用!
which小而精
which本身是shell内建的一个命令,我们通常使用which来确定是否安装了某个指定的软件,
因为它只从PATH环境变量指定的路径中去搜索
-
[root@localhost ~]# which man
-
/usr/bin/man
find精而细
find应该是这几个命令中最强大的了,它不但可以通过文件类型、文件名进行查找而且可以根据文件的属性(如文件的时间戳,文件的权限等)进行搜索。find命令强大到,要把它将明白至少需要单独好几节课程才行
在指定目录下搜索指定文件名的文件
-
[root@localhost ~]# find /etc/ -name interfaces
-
/etc/cups/interfaces
注意find命令里面 路径是作为第一个参数的, 基本命令格式为 find [path] [option] [action]
与时间相关的命令参数
参数 说明
-atime 最后访问时间
-ctime 创建时间
-mtime 最后修改时间
下面以-mtime参数举例
-mtime n: n 为数字,表示为在n天之前的”一天之内“修改过的文件
-mtime +n: 列出在n天之前(不包含n天本身)被修改过的文件
-mtime -n: 列出在n天之前(包含n天本身)被修改过的文件
newer file: file为一个已存在的文件,列出比file还要新的文件名
列出home目录中,当天(24小时之内)有改动的文件
-
[root@localhost ~]# find ~ -mtime 0
-
/root
-
/root/env.txt
-
/root/.bash_history
-
/root/father
-
/root/father/son
-
/root/father/son/test2
-
/root/export.txt
-
/root/set.txt
-
/root/.zshrc
-
/root/.viminfo
列出比某个文件新的所有文件
配置环境时遗留的test.c~文件-_-||
-
[root@localhost ~]# find ~ newer Documents/tes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