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10-11-25 20:00:35
上节我们提到了 LISP 中, 因为 eval 的原因, 发展出了运行时环境这样一个概念。基于这个概念,日后发展出了虚拟机技术。但这段历史并不是平铺直叙的,实际上,这里面还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说起来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一节我们就着重解释虚拟机的历史。
我们 21 世纪的程序员,凡要是懂一点编程技术的,基本上都知道虚拟机和字节码这样两个重要的概念。 所谓的字节码 (),是一种非常类似于机器码的指令格式。这种指令格式是以二进制字节为单位定义的(不会有一个指令只用到一个字节的前四位),所以叫做字节码。所谓的虚拟机,就是说不是一台真的计算机,而是一个环境,其他程序能在这个环境中运行,而不是在真的机器上运行。现在主流高级语言如 Java, Python, PHP, C#,编译后的代码都是以字节码的形式存在的, 这些字节码程序, 最后都是在虚拟机上运行的。
1. 虚拟机的安全性和跨平台性
虚拟机的好处大家都知道,最容易想到的是安全性和跨平台性。安全性是因为现在可执行程序被放在虚拟机环境中运行,虚拟机可以随时对程序的危险行为,比如缓冲区溢出,数组访问过界等等进行控制。跨平台性是因为只要不同平台上都装上了支持同一个字节码标准的虚拟机,程序就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不加修改而运行,因为虚拟机架构在各种不同的平台之上,用虚拟机把下层平台间的差异性给抹平了。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 Java 了。Java 语言号称 一次编写,到处运行(Write Once, Run Anywhere),就是因为各个平台上的 Java 虚拟机都统一支持 Java 字节码,所以用户感觉不到虚拟机下层平台的差异。
虚拟机是个好东西,但是它的出现,不是完全由安全性和跨平台性驱使的。
2. 跨平台需求的出现
我们知道,在计算机还是锁在机房里面的昂贵的庞然大物的时候,系统软件都是硬件厂商附送的东西(是比尔盖茨这一代人的出现,才有了和硬件产业分庭抗礼的),一个系统程序员可能一辈子只和一个产品线的计算机打交道,压根没有跨平台的需求。应用程序员更加不要说了,因为计算机很稀有,写程序都是为某一台计算机专门写的,所以一段时间可能只和一台庞然大物打交道,更加不要说什么跨平台了。 真的有跨平台需求,是从微型计算机开始真的普及开始的。因为只有计算机普及了,各种平台都被广泛采用了,相互又不互相兼容软件,才会有软件跨平台的需求。微机普及的历史,比 PC 普及的历史要早10年,而这段历史,正好和 UNIX 发展史是并行重叠的。
熟悉 UNIX 发展史的读者都知道, UNIX 真正普及开来,是因为其全部都用 C,一个当时绝对能够称为跨平台的语言重写了一次。又因为美国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开源共享文化,C 版本的 UNIX 出生没多久,就迅速从原始的 PDP-11 实现,移植到了 DEC,Intel 等平台上,产生了无数衍生版本。随着跨平台的 UNIX 的普及, 微型计算机也更多的普及开来,因为只需要掌握基本的 UNIX 知识,就可以顺利操作微型计算机了。所以,微机和 UNIX 这两样东西都在 1970年 到 1980 年在美国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公司,金融机构等各种信息化前沿部门间真正的普及开来了。这些历史都是人所共知耳熟能详的。
既然 UNIX 是跨平台的,那么,UNIX 上的语言也应当是跨平台的 (注: 本节所有的故事都和 Windows 无关,因为 Windows 本身就不是一个跨平台的操作系统)。UNIX 上的主打语言 C 的跨平台性%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