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69420
  • 博文数量: 146
  • 博客积分: 2990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1399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3-09 22:0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46)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143)

我的朋友

分类: IT职场

2009-04-07 19:32:42

王育琨:后危机时代找活法

本文关键字:王育琨 危机 地头力

   你的企业破产了吗?你的企业裁员了吗?你的企业2009年加薪了吗?你的企业春节分钱了吗?如果,你是员工,不用问,你高兴选择后两种结果;可是,如果,你是企业的决策者,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度过金融危机呢?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金融危机集丛之中,上述四种危机后的活法,每个企业不得不面对。对此,王育琨(王育琨新闻,王育琨说吧)的说法一针见血:可怕的并不是金融危机本身,而是危机给人们心理造成的恐慌和不安。裁员、减薪不是什么新奇做法,但裁员与金融危机给每个人的心理制造了恐慌与紧张的叠置。
    王育琨是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管理专家,他的高论还“炮制”了一个“地头力”概念。
    他说:别太紧张,再看另一个有趣的事情,《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苹果的乔布斯、中国乡村餐馆的女老板、敢于为员工分红的浙江中小企业家刘洪君等,你觉得这些人之间有联系吗?好像没有,可实质上他们之间存在联系,王教授用“地头力”的概念把他们串在了一起。
    新锐浙企 敢于给员工分红
    奥巴马讽刺完华尔街后,又要求美国企业高管限薪了,目的在于,缩小员工和高管之间的工资差距,让一线员工创造出更多价值。“如果,员工与管理者的收入差距过大,那么,员工如何去自主创造呢”,王育琨说,“美国的危机说到底就是体制太大,一线员工都成了数字奴隶,他们已经没有创造性了。”
    国内的三一重工与美国奥巴马的限薪做法很相似,就是要突出一线员工的作用。做法更加耀眼的是马云,阿里巴巴的年终奖居然增加了,新的一年还加薪。
    浙江有个叫刘洪君的中小企业家,1973年出生,他创建的企业年盈利过亿。金融危机之后,他不但没有裁员,年终还给员工涨了工资、分了红。“一个小企业家,不知名,居然敢在危机来临的时候,给自己的员工加薪分红。这种案例值得思考。”王育琨说。
    刘洪君称创业初期,脑子就想着自己发财,可是,当他创业一段时间后,发现跟着自己的有20岁、30岁、40岁或50岁的员工,收入每年都有提升。金融危机背景下增发奖金,员工们非常兴奋,刘洪君则称“找到了做企业的味道”。
    刘洪君只是有代表性的个案,但是,“这些企业家的作法一定会产生作用,这些企业员工的创造性一定会被释放。他们看自己的老板这么好,给自己的平台这么好,就会调动自己的潜意识、显意识以及所有的关系和能量,把工作做好。那么,企业还有什么危机呢?”
    危机来了。资本杠杆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工杠杆。
    懂禅机的乡村女老板
    乡村餐馆的女老板又是谁?这里面另有隐情。
    王育琨把话题扯到了德龙钢铁的丁立国。金融危机背景下,丁立国转100%的负债为30%,把造船和国际船运甩掉,专注做钢铁,
    没有了“总想做强做大”的念头,结果,2009年开始那个月盈利一亿。王育琨说:“叫丁立国顿悟的人,居然是老家的一位女老板。”
    王育琨问丁立国:“你怎么能有这种快刀斩乱麻的魄力?”
    去年,丁立国顶着“全国11届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全国劳模”一大堆光环,回到老家唐山,家乡人都对他非常热情,毕竟衣锦还乡嘛。偏偏一个小餐馆的女老板很特别,对丁立国一如当年。这位女老板经营餐馆23年,10几年间有20多家餐馆与其比邻却开开停停,最后,就只剩下她一家照常营业,而且经营很好。女老板有个习惯,无论生意如何,始终亲自为客人点菜写菜单。见到丁立国,她和往常一样:“来了,吃什么?”这种淡然让丁立国很震撼,小餐馆的对联更令丁立国印象深刻“不与别人攀比,只求自己突破”。一下子,丁立国顿悟了很多东西:小,是美好的,大支超越了自己的把控范围、超越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徒劳无用。
    顿悟之后,丁回到公司就做了一连串动作,收到惊人效果。”
    乔布斯是面旗帜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人们习以为常的说法好像不灵了。危机一来,做标准的华尔街投行纷纷崩塌,做品牌的通用汽车也申请破产保护。
    从1927年以来通用一直是美国制造业的骄傲,中国的汽车企业做得到那么大的品牌、资本、供应链和渠道吗?不可能。很多人这样认为。可是,做品牌的通用为什么就倒了呢?因为,他们开始不做产品了,产品严重地不实销对路。
    流行小排量汽车的时候,通用还是大排量为主。金融危机以后,他们的市值大概17多亿美金,但他们的存货就有10亿美元。生产的汽车卖不出去。
    王育琨说:“反思一下,真正做产品的是苹果,乔布斯。他不做品牌反倒成了品牌,他也不做标准同样成了标准。他反对英特和微软,就做小物件。结果,苹果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他的产品可以随时改变渠道。”
    奈斯比特关注中国企业
    听说《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正在撰写“中国大趋势”,王育琨及时与奈斯比特交流:“外国企业裁员,降薪;中国却有马云或刘洪君。奈斯比特听了很兴奋,称这种作法世界少有。”奈斯比特称,这些企业有可能就是未来中国企业发展的主体,危机来临时,小企业做出了一般大企业没有的举措。王育琨说:“尽管有人说这是炒作,其实,这就是地头力作用。”
    19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的一本书《小的是美好的》,风行一时。有人说,舒马赫已经预测到当时大企业隐藏的问题,这些问题今天依然存在。大就掩盖了很多的不经济、不效率、不合理、腐败甚至罪恶。舒马赫接受采访时说,“这不是我的观点,观点来自我的老师。”奈斯比特专门去拜会了舒马赫的老师,得到的回应是:红的不是好的,绿的不是好的,蓝的不是好的,资本主义不是好的,小的是美好的。
    “大哲学家考虑的问题,居然与中国企业家考虑的一样。”王育琨说。
    最终还得靠市场
    “小,是美好的”,这个概念经过经济危机影响之后,值得中国企业家借鉴,为什么?小,可是让人集中精力关注一个事情,可以让人调动潜意识、显意识,各种资源投入到这个事情中去,一定能产生很强的突破,把事情做精细,就像日本茶道。
    地头力,是日本商界很流行的词汇。它是指不靠记忆或经验得来的知识,而是一种现场瞬间反应的能力,一种从零开始的思维突破能力,一种对现地、现场、现物、现时找到解决办法的能力。近年日本企业越发重视地头力,原因也在于:面临从来没遇过的新挑战时,如果一个人能够快速反应,清楚说出自己的逻辑和假设,言之成理,并具说服力和沟通力,就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地头力”就是告诉人不要去关注虚无缥缈的东西。乔布斯把产品做到独一无二,那么世界上所有资源都想跟着他走。
    王育琨认为,“地头力”是一种突破性思维和敢想、敢做、敢坚持行为的集合。这种突破能力在80后企业家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金融危机究竟是什么问题?说到底,无非就是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市场还是有的,政府政策也起到了帮衬作用,主要还是靠企业自己找到突破口,一如30年前顶着“投机倒把”帽子勇敢拼搏的人们那样。
    来源:《新华航空》
阅读(48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