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965367
  • 博文数量: 232
  • 博客积分: 1001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31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5-11-02 11:4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32)

文章存档

2009年(6)

2008年(22)

2007年(72)

2006年(85)

2005年(47)

我的朋友

分类:

2007-02-19 22:20:23

前段时间在中央一台热播的《贞观长歌》,好久没有这样认真地看一套的节目了(因为一套放了太多张大胡子拍得难看的武打片,都是炒现饭,个人觉得国内还是拍些历史剧比较好看),不想这部片子倒看上瘾了,跟看《越狱》和《反恐24小时》一样。本片总共82集,目前已播出一半,到了过年期间,暂停播出了,到3月份才会继续播出下半部,忍不住趁春节期间去bt下载。主要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开创贞观之治的过程的,如果从马背上打下江山,然后下马治国的。由于目前还没有看完,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几点:
1、李世民是比较会骗人的,比如在关中大旱的时候,为了稳住老百姓,通过观天象的官员的口去骗老百姓,大旱只会维持100天。这有点类似于三国的奸雄曹操的招数。
2、李世民是武将出身,很有魄力,做事雷厉风行。
3、李世民与各个大臣的沟通非常及时,没有产生大乱子,比如定襄战役后,张宝相谎报军情后,及时派出长孙无忌去与李靖和李绩的沟通,稳住了局面。还有在关于16卫军左卫将军的人选的时候,没有选李绩,而是选择的柴绍,他立马就去李绩府沟通。对于文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亦是如此。
4、对于太子之位的争斗,让我想起来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老话。太子,蜀王和魏王挖空心思,争斗的天昏地暗,最后太子被废,魏王又因众大臣的反对,都未能作上王储的位置,蜀王非嫡出,最后让晋王李治捡了便宜。
5、李世民在采纳意见的时候,如果大家都众口一词,他就觉得会有问题,可能是坐在皇帝的位置,希望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并在其中找到平衡,可能这就是帝王之术。
 
以上仅仅是自己的看法,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
 
如果希望在线观看,可以到土豆网找到相关的资源:
  • 贞观长歌≮上部≯ : 
  • 贞观长歌≮下部≯ :  
  •  

    简介

    中文名称:贞观长歌

    资源类型:RMVB

    版本:[国语](全82集)

    发行时间:2007年

    导演:吴子牛

    演员:唐国强 .... 唐太宗

       张澜澜 .... 安康公主

       陈宝国 .... 杜如晦

       张铁林 .... 罗艺

       聂远 .... 李恪

       杜志国 .... 侯君集

       曹培昌 .... 长孙无忌

       王绘春 .... 岑文本

       刘毓滨 .... 房玄龄

       董子午 .... 魏征

       孙飞虎 .... 封德彝

       谭非翎 .... 窦乂

       涂们 .... 利可汗

       韩再芬 .... 长孙皇后

       万弘杰 .... 李承乾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武德九年,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大唐王朝的最高统治地位,成为唐朝第二代皇帝,史称太宗。北方草原民族的首领颉利一直窥视中原千里沃野,乘太宗甫立根基未稳之时,亲率二十万铁骑威逼长安,兵临城下,唐朝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生性强悍善于用兵的李世民处乱不惊,亲率六骑在渭水便桥迫使颉利大军退兵。李世民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做出了倾其府库向豪强的颉利媾和以换取国家生养发展时间的艰难抉择,从而使国家避免了覆亡的危险。胸怀大志、性格坚韧的唐太宗决心尽快带领军臣民众振兴大唐,征服称雄北方多年的颉利部,实现国家一统。在以后的三百多年.......

    阅读(245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