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05293
  • 博文数量: 37
  • 博客积分: 1505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4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1-23 03:4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7)

文章存档

2011年(11)

2010年(2)

2009年(24)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4-09 00:32:56

会计平衡里一个公式is very important!that is ```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左边升则在“借”,左边降则在“贷”;右边升则在“贷”,右边降则在“借”。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Attention: 会计账户:                   相应的会计要素:
 
           应收账款                     资产
           商品销售成品                  费用
           现金                         资产
           实收资本                     所有者权益
 
会计循环1--以商业为例
 
会计循环概述: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分析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调整前试算-->编制调整分录-->调整后试算-->编制会计报表-->结账-->分析经济业务······循环······
 
    分析经济业务含义:就是分析其对会计要素从而对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
                 方法: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分析:
                      该业务影响到哪些会计要素
                      影响的方向是增加还是减少;
                      被影响的要素通过什么会计账户反映。
 
    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按照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要求,对交易或事项列示应借、应贷的账户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现实中,会计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上编制的。
 
    账簿登记账簿:由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相互联结的账页组成的簿籍。账簿内的账页一旦标上会计科目,这个账页就成为用来记录和反应该科目所规定核算内容的账户
             登记账簿,就是将会计分录所记载的内容过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簿上,因此,登记账簿又叫过账
 
    调整前试算:当全部会计分录过账到分类账户后,为了检查过账是否正确,要编制试算平衡表
               借贷记账法下进行试算平衡所依据的原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所有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所有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编制调整分录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账项调整:每个会计分期的期末,按权责发生制要求对部分会计事项予以调整的行为
                 调整分录:账项调整时所编制的会计分录
               调整事项的类别:应计未计的收入,应计未计的费用,预收收入的确认,预付费用的分摊
                应计未计的收入:指企业已赚取,尚未收取现金也没有登记入账的收入。
                              比如,期末已经赚取到但还未登记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其他合同收入
                              会计处理:会计期末,对于企业已经赚取而没有登记入账的收入,应调
                                       整入账,以便准确地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应计未计的费用:指已经发生但尚未确认入账也未支付现金的费用。
                              比如,企业使用了电话或其他服务,但在会计期末还没有支付也没有将
                                   该费用入账,就形成了应记费用。期末应计未计的利息。
                              会计处理:会计到了每期期末,应将未入账的费用调整入账,同时调整
                                       增加企业的负债。
                以上二者共同特征: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在时间上晚于经济业务的发生。
                预收收入的确认:指已经收到现金、但尚未交付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收入。
                              会计处理:期末应将预收收入中已经符合销售确认条件的部分调整入当
                                       期销售收入。
                预付费用的分摊:含义:指支付在先受益在后的费用。
                                  其中,支付与发生的时间差不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称为收益性
                                 支出,在我国被称为待摊费用,支付与收益的时间长于一个会计
                                   年度的,属于资本性支出
                              会计处理:对于收益性的支出,应该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按实际发生或受
                                      益情况,全部摊销完毕;对于资本性支出,则应按它的可能
                                      受益年限分摊。
                              特例:企业的固定资产支出属后一种类型中的特例,因此,固定资产支
                                  出的分摊,用专有名词“折旧”表示。
 
    调整后试算:编制完调整分录之后,应将调整分录登记入账,为了检查登帐是否正确无误,需要编制调
               整后的试算平衡表
 
    编制会计报表:期末调整试算平衡后,标志着与本期有关的全部会计事项已经登记入账且账务处理过
                 程不存在明显差错,下一步就可以根据调整后试算表,编制基本财务报表
                 我国目前要求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报表,它是静态报表,或称时点报表。
                 利润表:反映企业在某一期间里经营活动成果的报表。它是动态报表,或称时期报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报表,它也是动态报表。
 
                在编制会计报表之前,为了减少发生差错的可能,可以在试算平衡表的基础上编制工作
                底表。工作底表由调整试算平衡后的余额、利润表项目、资产负债表项目三部分组成
 
    结账:基本财务报表编制完成以后,这一会计期间的会计工作已基本完成。
       下一步,就应当要结束本期的会计工作,并为下一期间会计工作的开始,做好准备。也就是要结账
 
        永久性账户:又称“实帐户”,指期末一般都有余额并应随着经营活动的延续而递延到下一个会计
                    期间的账户。资产负债表账户都是永久性账户。
        临时性账户:又称“虚帐户”,指仅仅反映一个时期的经济活动,期末没有余额,每个会计期都从
                   “零”开始的账户。利润表账户都是临时性账户。
      
         结账:即根据两类不同账户的性质,分别作以下处理:
              对实帐户,要结出期末余额,并将其转入下一个会计期间;作为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余额
              对所有的临时账户,都要全部予以结平,为此,需要编制结账分录
        
         期末具体的结账程序如下:
              将所有的收入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即借记“收入类”账户,贷记“本年利润”账户
              将所有的费用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即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费用类”账户。
              将“本年利润”账户这一临时性账户借贷方之间的差额结转至未分配利润”账户。
                 若为利润,则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未分配利润”账户;
                 若为亏损,则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利润分配”账户。
 
              费用的贷到利润的借;收入的借到利润的贷
 
存货盘存制度:将存货的增减变动以不同的方法在账簿上加以记录的形式有两种:
             实地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
              含义:又称定期盘存制,是在期末通过对存货的盘点来确定期末存货结存数量,并据以推
                    算出本期发出存货数量的一种方法。
             要点:平时存货的增减变动只在账簿上登记其购进或收入的数量和金额,不登记存货发出
                  和减少的数量;
                    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结存存货的实际数量;
                    倒挤出本期发出和减少存货的数量,并进而推算出本期的销售成本。
               本期销售成本计算公式
                 存货期初余额+本期购进=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
                 本期销售成本=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期末存货
                 (通过盘点确定期末存货数量,再根据一定的计价方法确定期末存货的金额)
               适用性:交易频繁、品种多、价值低的鲜活商品。
               优点:核算简便,核算成本低。因账面上不必反映各种商品的减少和结存数量,存货可按
                    大类或全部库存商品设置,不需进行明细核算
               缺点不能在账面上随时反映存货的收、发、结存情况,及时提供存货管理所需的各种
                    信息。
                    很可能导致将一些并非由于销售或耗用而减少的商品,如被盗损失等全部挤入销售
                    或成本中,从而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永续盘存制
               含义:是对存货的日常记录既登记增加数量,又登记发出数量,随时反映账面结存数量的
                    一种存货盘存方法。
               要点:按每一存货的品种、规格、设置明细账
                    逐步或逐日登记每一存货的收发结存数量和金额。
               期末存货成本的计算公式
                 存货期初余额+本期购进=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
                 期末存货=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本期销售成本
               优点:永续盘存制下存货的账簿组织的优点:
                    可以利用总账与二级账、二级账与明细账之间的关系相互核对,相互控制;
                    有利于保护存货的安全完整;
                    一旦发现差错,容易发现,便于查找。
               缺点:永续盘存制的主要确定在与核算工作量较大,但计算机在企业的运用已经在很大程
                     度上克服了这个缺点。
              
 
 
 
 
 
 
 
 
 
 
 
 
 
 
 
 
 
 
 
 
 
 
阅读(2421)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会计学基础学习(1)

下一篇:old man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