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90738
  • 博文数量: 495
  • 博客积分: 2420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56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2-28 20:5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95)

文章存档

2011年(118)

2010年(153)

2009年(221)

2008年(3)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11-15 19:37:32

摄影与照像的区别是什么呢?
    我们还记得在汶川大地震如同军令状,让众多摄影人奔赴抗震救灾一线。许多人发出豪言壮语,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发生在这个特殊时空的一切。于是,我们看到了大量有关抗震救灾的影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流传。
    但虽然时过境迁月余,在大量有关救援和灾情的影像充斥过视觉之后,我们还能记得起哪些有关抗震救灾的影像?我们可以记得起“敬礼娃娃”,记得起“芭蕾女孩”,记得起“十三人抬一人”,记得起那些手与手紧握的“生命景观”。不过,说实在的,这些场景只是让在现场赶上了的摄影人记录下来,除他们外,其他摄影者是否也记录下同样令人感动的场景?是否也能让自己的记录成为抗震救灾的文献?即使拍下这些感人照片,摄影人也承认在现场的机遇垂青。
    如今尽管大量有关抗震救灾的影像被印上画册,在许多地方办过展览、搞过义卖,但能否长久地留在公众的记忆里,能否产生更深远的价值,还有待于时间检验。
    但每个摄影师如果仅仅本着记录心态,看到什么都想拍,而事先没有计划,在灾区也跟着救援队伍或者灾民走,想力争全面地记录灾情和抗震救灾,把几个重灾区全拍遍,可能会留下一套对自己来说较全面的资料照片,但这些照片会不会让所有观者产生共鸣,还得跟这些画面的同类项进行比较。一些有心的摄影师到灾区拍摄的专题,倒可能因为竞争者少,而更易留存久远。比如,有家杂志社委派摄影师去拍地震灾区的文物损毁状况,笔者相信,这些独特视角的照片,除用于杂志外,还定能够对文物修缮和前期的受损情况调查等起到一定参考作用。而一些摄影人从个体角度切入,有意识地拍摄的灾民肖像、地震孤儿等,不用说将来的价值,在目前推出的许多综合性画册中,都成为抢手货了。
    我们要在反思有关抗震救灾的摄影报道时,一些业界人士认为,许多杂志没有做出优秀的图片故事或专题,稍有遗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摄影师都忙着像报社记者一样去拍动态新闻,记录各种场景了。
    当然,对抗震救灾进行全景式的影像记录完全必要,毕竟许多场景会转瞬即逝。但作为影像的记录者,摄影人应更多一些思考,多一些个性化视角,才会避免雷同的影像和重复,才不会重蹈美国新奥尔良飓风发生时许多记者拍摄的画面在时过境迁后大量雷同的覆辙。上面就是本人的一些见解,欢迎大家来提意见!!
阅读(16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