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域概述
给定红军机场R1和R2,蓝军导弹基地B1、B2和军事目标T1、T2,其地理坐标如下图。红军的轰炸机群分3批从R1和R2起飞(图中的椭圆为其预定航迹)轰炸T1和T2。蓝军的地空导弹在其作战半径内拦截红军机群,红军机群将施放电子干扰躲避蓝军的地空导弹,以保证轰炸任务的完成。
(图形画不上去)
限定条件
(1) R1和R2均处于B1和B2雷达探测范围内,即红军机群起飞后,蓝军立即处于警戒状态。
(2) 红军机群按预定航迹飞行,蓝军按红军预定航迹作提前量定位,用航迹为直线的导弹拦截。
(3) 红军轰炸机进入T1/T2(R1/R2)上空半径为1的区域,即认为轰炸(返航)成功。
(4) 蓝军导弹为串行发射,即在未知当前攻击结果前,不会发射下一枚。
(5) 1枚导弹最多可击落1架轰炸机。
(6) 红军轰炸机返航过程中蓝军导弹仍可进攻之。
须仿真的活动
(1) 在没有蓝军导弹拦截的情况下红军的轰炸行动。要求:以伪随机数决定3批的机群规模(每批为2—8架的偶数)、起飞时间和航速(每秒1—3个距离单位)。
(2) 在有蓝军导弹拦截的情况下红军的轰炸行动。要求:当1枚导弹与机群的距离小于D时,以伪随机数决定是拦截成功还是干扰成功;导弹航速的取值范围为每秒2—8个距离单位,D的取值范围为1—3个距离单位,蓝军导弹数量取值范围为3—14,这三个参数均应在仿真时用命令行参数带入;B2发射的导弹既可以拦截对T2的进攻,也可以拦截对T1的进攻;对红军的要求同(1)。
开发结果的行为特征
(1) 在以伪随机数确定仿真参数时,应以命令行参数控制伪随机数的生成,以避免每次仿真均有同样的结果。运行情况报告中至少应给出3组不同的、以伪随机数确定的仿真参数所对应的仿真结果。
(2) 以文件形式给出仿真过程,每个记录记载1秒钟内各有关对象的标志性状态(至少包括时间、方位、行为标志(飞行/干扰成功/拦截成功)、基地导弹保有量等)。
(3) 有简单的界面以体现空战态势。
--------------------next---------------------
阅读(1124)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