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18518
  • 博文数量: 94
  • 博客积分: 1767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16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2-13 23:16
个人简介

ha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4)

文章存档

2014年(2)

2013年(17)

2012年(6)

2011年(15)

2010年(23)

2009年(23)

2008年(8)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12-15 10:04:53

引言

GlusterFS 是一个高层次的分布式文件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增加一个逻辑层,对上层使用者掩盖了下面的实现,使用者不用了解也不需知道,文件的存储形式、分布。内部实现 是整合了许多存储块(server)通过Infiniband RDMA 或者Tcp/Ip 方式互联的一个并行的网络文件系统,这样的许多存储块可以通过许多廉价的x86 主机,通过网络搭建起来。
其相对于传统NAS 、SAN、Raid 的优点就是:
  1. 容量可以按比例的扩展,且性能却不会因此而降低。
  2. 廉价且使用简单,完全抽象在已有的文件系统之上。
  3. 扩展和容错设计的比较合理,复杂度较低。扩展使用translator 方式,扩展调度使用scheduling 接口,容错交给了本地的文件系统来处理。
  4. 适应性强,部署方便,对环境依赖低,使用,调试和维护便利。
  5. 支持主流的linux 系统发行版,包括fc,ubuntu,debian,suse 等,并已有若干成功应用。

整体逻辑结构分析

GlusterFS,整体来看分客户和服务端两部分,当然这是相对的。
  1. 客户端是对于提供数据中心整体来说的,它对外提供文件服务,目录服务,两个文件系统最重要的两个服务。(注1:文件复制和共享的问题不知GlusterFS 是怎么考虑的)。
  2. 客户机拥有一个卷管理器,和子卷的调度程序,在客户机中有的子卷映像和服务器主机是相对的,1 对1。相当于一个卷集包含了若干逻辑卷,逻辑卷的物理位置是在服务器主机上的,该实现与NFS 是有很大区别的。
  3. 服务器主机,上面拥有与客户机相应的通信接口,接口之间使用GlusterFs protocol 来通信,服务器主机还应有自己的文件系统来提供文件服务和目录服务,GlusterFS 是构建在其上的。
  4. 当然客户和服务主机都有相应的配置文件,物理连接是通过InfiniBand、Myrinet 或者Gbit 以太网连接。下图为个人理解图:
Image:Glusterfs007.JPG

组件构成分析

  1. 客户与服务器组件。这部分是复杂双方传输一个总的接口,服务器组件负责把自己的子卷发布出来,客户组件负责挂载GlusterFS 到内核的VFS 上。
  2. 翻译器模式, 一种来自GNU/Hurd的设计机制,(hurd 是借鉴IBM vms 系统设计的,内核只有最简单的功能,其上层设计了模拟器可以模拟很多操作系统)该设计可以扩展GlusterFS 的功能,包括调试器,性能调优的工具,加密验证等都是使用的该模式。xlators 文件夹下的都是翻译器的实现。
  3. 传输模块,protocol translators 文件夹是其实现。
  4. 调度模块,Scheduler 文件夹下面有4种调度器实现,其作用是对子卷做负载均衡。
4 种调度器实现了unify 翻译器。分别为:
  1. Adaptive Least Usage (ALU) 利用它的一种评价方式,把一些要素如磁盘利用率、文件访问频率(读、写分开)、响应速度等综合起来考虑,做出的一种自适应的调度方式。其实现是4 种调度中最复杂的。
  2. Non-Uniform Filesystem Scheduler 这个有点象NUMA ,一种结合SMP 和Mpp以及cluster 优点的内存管理方式,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创建文件时优先在本地创建文件。
  3. Random scheduler 随机调度器,使用随机数发生器,选择子卷。
  4. Round-Robin (RR) scheduler 螺旋线调度算法,它会将数据包均匀的分发给各台服务器,它把所有的服务器放在相等的地位上,而不会实际的去考虑各台服务器的差异,如负载,响应等等,如有 4 台服务器,调度序列可能就是ABCDABCDABCDABCD。。。
4 种基本模块构成了GlusterFS,另外还提供了一些扩展。

源代码组成分析

定量分析:37 个头文件,55 个c 源码文件,共有代码59460 行(包括源码中的空行)。文件最多的是libglusterfs 文件夹,包含了36 个文件。

启动过程

glusterfs_ctx_t(重要):GlusterFS 的环境类。里面包含日志文件,日志级别,定时器,poll 类型等等,使用dict 实现。服务端和客户端可以使用守护进程方式(deamon 精灵),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来启动。
下面剖析了两个部分的main 函数。
server部分(glusterfsd.c)初始化环境ctx,初始化调用池,初始化链表,解析命令行参数。
 //main 部分
FILE *fp;
int32_t pidfd;
glusterfs_ctx_t ctx = { //这个东西比较常见,环境提供者,使用字典或//map 实现。
.logfile = DATADIR "/log/glusterfs/glusterfsd.log",
.loglevel = GF_LOG_ERROR, //日志级别,有点像log4j
.poll_type = SYS_POLL_TYPE_MAX, //使用poll 方式?奇怪为什么不使用epoll
};
call_pool_t *pool;
pool = ctx.pool = calloc (1, sizeof (*pool));
LOCK_INIT (&pool->lock);
INIT_LIST_HEAD (&pool->all_frames);
argp_parse (&argp, argc, argv, 0, 0, &ctx);

设定进程pid,设定日志级别,文件路径。

 pidfd = pidfile_lock (pidfile);
if (gf_log_init (ctx.logfile) < 0){
return 1;
}
gf_log_set_loglevel (ctx.loglevel);//调用日志类来设定

接下来设定系统资源限制,一般默认是1024,比如打开文件数,此处设定为65535.软限制和硬限制设为相等。

 {
struct rlimit lim; //该结构体是系统内核提供的,含有两个成员
lim.rlim_cur = RLIM_INFINITY;
lim.rlim_max = RLIM_INFINITY;
if (setrlimit (RLIMIT_CORE, &lim) < 0) {
gf_log ("glusterfsd",
GF_LOG_ERROR,
"main: failed to set RLIMIT_CORE, error string is %s",
strerror (errno));
}
lim.rlim_cur = 65535; //RLIM_INFINITY;
lim.rlim_max = 65535; //RLIM_INFINITY;
if (setrlimit (RLIMIT_NOFILE, &lim) < 0) {
gf_log ("glusterfsd",
GF_LOG_ERROR,
"main: failed to set RLIMIT_NOFILE, error string is %s",
strerror (errno));
}
}

接下来读取卷配置文件specfile 串,程序设定的是CONFDIR "/glusterfs-server.vol",成功了如何如何…..失败了如何如何……

 if (specfile) {
fp = fopen (specfile, "r");
if (!fp) {
gf_log ("glusterfsd",
GF_LOG_ERROR,
"FATAL: could not open specfile: '%s'",
specfile);
exit (1);
}
} else {
gf_log ("glusterfsd",
GF_LOG_DEBUG,
"main: specfile not provided as command line arg");
argp_help (&argp, stderr, ARGP_HELP_USAGE, argv[0]);
exit (0);
}

然后是判断环境ctx 的foreground 有值与否,没有值,就清空命令行的参数值,然后把argv[0]填充成[glusterfsd],生成守候进程,更新前面锁定的pidfile。

 if (!ctx.foreground) {
int i;
for (i=0;i memset (argv[i], ' ', strlen (argv[i]));
sprintf (argv[0], "[glusterfsd]");
daemon (0, 0); //生成守护进程
pidfile_update (pidfd);
}

初始化定时器,通过specfile 串对应文件构造出树来,关闭该文件,忽略管道信号

SIGPIPE

设置软中断处理函数为glusterfsd_cleanup_and_exit 这个清理函数。

 gf_timer_registry_init (&ctx);
xlator_tree_node = get_xlator_graph (&ctx, fp);// 从文件中构造解释器树,
//glusterfs.c 中有同名函数
if (!xlator_tree_node) {//判断生成结果
gf_log ("glusterfsd",
GF_LOG_ERROR,
"FATAL: could not create node graph");
exit (1);
}
fclose (fp);
/* Ignore SIGPIPE *///设置忽略的信号(sigpipe 管道)
signal (SIGPIPE, SIG_IGN);
#if HAVE_BACKTRACE //设置打印栈的信号处理
/* Handle SIGABORT and SIGSEGV */
signal (SIGSEGV, gf_print_trace);
signal (SIGABRT, gf_print_trace);
#endif /* HAVE_BACKTRACE */
signal (SIGTERM, glusterfsd_cleanup_and_exit);//设置软中断处理函数

最后进入循环,判断函数是transport.c 中的poll_iteration 函数。循环完毕关掉pidfile。

 while (!poll_iteration (&ctx));
close (pidfd);

观察poll_iteration(&ctx)的实现,发现默认如果不设置ctx 的异步进程通信模式的话,默认是使用epoll 的,看代码:

 //transport.c
int32_t
poll_iteration (glusterfs_ctx_t *ctx)
{
int32_t ret = 0;
#ifdef HAVE_SYS_EPOLL_H
switch (ctx->poll_type)
{
case SYS_POLL_TYPE_EPOLL:
ret = sys_epoll_iteration (ctx);
break;
case SYS_POLL_TYPE_POLL:
ret = sys_poll_iteration (ctx);
break;
default:
ctx->poll_type = SYS_POLL_TYPE_EPOLL;
ret = sys_epoll_iteration (ctx);
if (ret == -1 && errno == ENOSYS) {
ctx->poll_type = SYS_POLL_TYPE_POLL;
ret = sys_poll_iteration (ctx);
}
break;
}
#else
ret = sys_poll_iteration (ctx);
#endif
return ret;
}

关于poll 和epoll 相关函数的实现都在poll.c 和epoll.c 里面。poll、epoll、select 是网络编程和进程间通讯的三种模式。select 在BSD Unix 中引入, 而poll是System V 的解决方案. epoll 调用添加在2.5.45, 作为使查询函数扩展到几千个文件描述符的方法。具体他们的区别可以查man 手册页。

Client 客户端启动过程:(glusterfs-fuse/glusterfs.c)

初始化glusterfs_ctx 环境中的日志文件位置,日志级别和poll 类型,这个和server端一样,另外声明了xlator 的图(树型),配置文件的指针,传输类型指针,还有就是系统资源限制,和调用池。

 xlator_t *graph = NULL;
FILE *specfp = NULL;
transport_t *mp = NULL;
glusterfs_ctx_t ctx = {
.logfile = DATADIR "/log/glusterfs/glusterfs.log",
.loglevel = GF_LOG_ERROR,
.poll_type = SYS_POLL_TYPE_MAX,
};
struct rlimit lim;
call_pool_t *pool;

同样需要设定系统资源限制的值,此处还可以设定debug 模式来使用mtrace()

 #ifdef HAVE_MALLOC_STATS
#ifdef DEBUG
mtrace ();
#endif
signal (SIGUSR1, (sighandler_t)malloc_stats);
#endif
lim.rlim_cur = RLIM_INFINITY;
lim.rlim_max = RLIM_INFINITY;
setrlimit (RLIMIT_CORE, &lim);
setrlimit (RLIMIT_NOFILE, &lim);

初始化环境的调用池,解析参数等等这些和server 是一样的。

 pool = ctx.pool = calloc (1, sizeof (call_pool_t));
LOCK_INIT (&pool->lock);
INIT_LIST_HEAD (&pool->all_frames);
argp_parse (&argp, argc, argv, 0, 0, &ctx);

此处与server 不同,但无非是一些判断和检测,如测试ctx 的日志文件设置没,设置glusertfs 的全局日志级别为环境的日志级别

 if (gf_log_init (ctx.logfile) == -1) {
fprintf (stderr,
"glusterfs: failed to open logfile \"%s\"\n",
ctx.logfile);
return -1;
}
gf_log_set_loglevel (ctx.loglevel);

针对解析的参数设定mount_point,此处为判断设定与否。下面是设定端口号,和配置文件的地方等等,都是做检测用的。

 if (!mount_point) {
fprintf (stderr, "glusterfs: MOUNT-POINT not specified\n");
return -1;
}
if (!spec.where) {
fprintf (stderr, "glusterfs: missing option --server=SERVER or --specfile=
VOLUME-SPEC-FILE\n");
return -1;
}
if (spec.spec.server.port) {
if (spec.where != SPEC_REMOTE_FILE)
{
fprintf (stderr, "glusterfs: -p|--port requires -s|--server option to be
specified\n");
exit (EXIT_FAILURE);
}
}

下面是通过配置文件来设定ctx,接下来就是一些中断屏蔽,中断处理函数的处理等等,这个和server 是一样的。

 specfp = get_spec_fp (&ctx);
if (!specfp) {
fprintf (stderr,
"glusterfs: could not open specfile\n");
return -1;
}
/* Ignore SIGPIPE */
signal (SIGPIPE, SIG_IGN);
#if HAVE_BACKTRACE
/* Handle SIGABORT and SIGSEGV */
signal (SIGSEGV, gf_print_trace);
signal (SIGABRT, gf_print_trace);
#endif /* HAVE_BACKTRACE */

接下来是当一切成员都初始化完毕时,此刻开始进行glusterfs 的挂载,下面和server 一样生成守护进程。然后注册定时器,生成xlator 树并赋值给环境ctx 中的graph 成员,初始化FUSE 的图,进入循环。后面的过程和server 类似,少许不同。所有的初始化过程都和ctx 环境有关,从携带变量,赋值等等,都是操作的ctx。

 if (!(mp = glusterfs_mount (&ctx, mount_point))) {
gf_log ("glusterfs", GF_LOG_ERROR, "Unable to mount glusterfs");
return 1;
}
if (!ctx.foreground) {
/* funky ps output */
int i;
for (i=0;i memset (argv[i], ' ', strlen (argv[i]));
sprintf (argv[0], "[glusterfs]");
daemon (0, 0);
}
gf_timer_registry_init (&ctx);
graph = get_xlator_graph (&ctx, specfp);
if (!graph) {
gf_log ("glusterfs", GF_LOG_ERROR,
"Unable to get xlator graph");
transport_disconnect (mp);
return -1;
}
fclose (specfp);
ctx.graph = graph;
mp->xl = fuse_graph (graph);
// fuse_thread (&thread, mp);
while (!poll_iteration (&ctx));
return 0;
}

相关代码分析

传输协议代码

传输协议代码中体现了3 种可以使用的方式:

  • ib-verbs:使用Infiniband verbs 层为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 通信. 这是最快的接口(1-4 ms).
  • ib-sdp: 使用Infiniband SDP (sockets direct protocol) 为RDMA通信(70-90ms).
  • tcp:使用普通TCP/IP 或IPoIB 内部连接. 假如有4 节点的集群,每台主机的NIC 带宽1G byte/s ,那么组合起来的带宽也有4G byte/s。

下面是tcp 部分的分析: 共4 个文件tcp.h 是接口定义文件,里面定义了几个tcp 操作的函数,接收,关闭连接等等,还定义了等待队列的结构体wait_queue 和一个tcp 状态的结构体tcp_private。Tcp.c 是头文件里面定义的函数的实现。 Tcp-client.c:里面有关于建立连接的方法,tcp 客户端确认提交的方法,初始化传输和结束等方法。Tcp-server.c 里面也有相应的方法。 3 种方法都是按照transport.h 定义的接口来实现的。这里用到了面向对象的思想和状态模式,transport.c 里面的相关方法对其多种“子类做了”dispatch。 例如

 //transport.c
int32_t
transport_notify (transport_t *this, int32_t event)
{
int32_t ev = GF_EVENT_CHILD_UP;
if ((event & POLLIN) || (event & POLLPRI))
ev = GF_EVENT_POLLIN;
if ((event & POLLERR) || (event & POLLHUP))
ev = GF_EVENT_POLLERR;
return this->notify (this->xl, ev, this);
}

该模块通过transport_op 这个结构体实现了“多态”,该结构体在transport.h 有接口定义(都是函数指针),而在每个连接方式的实现里面都声明一个实例,并按自己的方式初始化。

 //transport.h
struct peer_info_t { //连接属性结构体含有套接字信息
struct sockaddr_in sockaddr;
};
struct transport { //传输interface
struct transport_ops *ops; //操作功能结构体指针,相当于类函数
void *private; //私有信息,在子类中初始化
void *xl_private; //
pthread_mutex_t lock; //线程锁
int32_t refcount; //引用计数
xlator_t *xl;
void *dnscache; //dns 缓冲?作用不太明了
data_t *buf; //数据缓冲
int32_t (*init) (transport_t *this, //初始化函数
dict_t *options,
event_notify_fn_t notify);
struct peer_info_t peerinfo; //包含了前面定义的套接字信息
void (*fini) (transport_t *this); //“析构”函数
event_notify_fn_t notify; //消息
};
struct transport_ops { //传输类的“成员函数“
int32_t (*flush) (transport_t *this);
int32_t (*recieve) (transport_t *this, char *buf, int32_t len);
int32_t (*submit) (transport_t *this, char *buf, int32_t len);
int32_t (*writev) (transport_t *this,
const struct iovec *vector,
int32_t count);
int32_t (*readv) (transport_t *this,
const struct iovec *vector,
int32_t count);
int32_t (*connect) (transport_t *this);
int32_t (*disconnect) (transport_t *this);
int32_t (*except) (transport_t *this);
int32_t (*bail) (transport_t *this);
};

在真正的实现里面会初始化,传输类的成员函数的,如Tcp-server.c

 //Tcp-server.c
struct transport_ops transport_ops = { //此处初始化transport 类的成员函数,这里是多态
// .flush = tcp_flush, //每个其具体实现都可以灵活定义自己的操作细节。
.recieve = tcp_recieve,
.disconnect = tcp_disconnect, //其具体实现也在本文件中。
.submit = tcp_server_submit,
.except = tcp_except,
.readv = tcp_readv,
.writev = tcp_server_writev
};

调度器剖析

调度器是给unify 的接口用的,在集群文件系统中,分数据块时绑定一个相应的调度器,来进行数据的分布式存取。有四种调度器,前面有提到了。调度操作接口比较简单,只要实现下列的接口函数的类就是一个调度器。

 //scheduler.h
struct sched_ops { // 包括初始化,清理费料,更新,调度器逻辑,通知。
int32_t (*init) (xlator_t *this);
void (*fini) (xlator_t *this);
void (*update) (xlator_t *this);
xlator_t *(*schedule) (xlator_t *this, int32_t size);
void (*notify) (xlator_t *xl, int32_t event, void *data);
};

该文件还定义了一个获得调度器的方法get_scheduler,具体实现在scheduler.c 里面,被unify.c 中调用(后面提unify.c).

RR 调度器是最简单的,和下面要写的xlator 关系很密切。结构体如下:

 //rr.h
struct rr_sched_struct { //rr 调度需要的一些属性如刷新间隔,剩余磁盘空间,可用性等等。。
xlator_t *xl;
struct timeval last_stat_fetch;
int64_t free_disk;
int32_t refresh_interval;
unsigned char eligible;
};
struct rr_struct { //rr 结构体
struct rr_sched_struct *array; //包含rr 调度结构体的一个数组
struct timeval last_stat_fetch;
int32_t refresh_interval; //刷新时间间隔
int64_t min_free_disk; //最小的剩余空间
pthread_mutex_t rr_mutex; //线程锁
int32_t child_count; //节点计数
int32_t sched_index; //调度索引
};

与接口的联系方式和transport 模块类似,实现了sched_ops 定义的操作。

 //rr.c
struct sched_ops sched = {
.init = rr_init,
.fini = rr_fini,
.update = rr_update,
.schedule = rr_schedule,
.notify = rr_notify
};

xlator与xlator_list

Xlator 是一个有前驱和后继及父指针的节点类,其组成了xlator_list 链表,另外系统使用它组成树结构来使用,schedulor 在初始化时是会遍历xlator_list 的每个节点的。Xlator里面还包括了相关xlator 的操作符xlator_fops、xlator_mops,和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以及一些必要的数据,节点表指针,消息,glusterfs 环境,配置选项字典(option)等等。

 //xlator.h
struct _xlator {
char *name;
char *type;
xlator_t *next, *prev;
xlator_t *parent;
xlator_list_t *children;
struct xlator_fops *fops;
struct xlator_mops *mops;
void (*fini) (xlator_t *this);
int32_t (*init) (xlator_t *this);
event_notify_fn_t notify;
dict_t *options;
glusterfs_ctx_t *ctx;
inode_table_t *itable;
char ready;
void *private;
};
typedef struct xlator_list {
xlator_t *xlator;
struct xlator_list *next;
} xlator_list_t;

Xlator_list 是一个关于xlator 的前向链表。

Translators与hurd/GNU

Translators 思路来自GNU/hurd 微内核的虚拟文件系统设计部分,一个translator 是一个用于目标服务器与hurd 分布式文件系统之间的普通程序。作用是对外部的文件系统做操作时,转换成目标文件系统适当的调用。Translators 不需要特别的权限运行。在传统的unix 内核设计上,文件系统或虚拟文件系统都是在内核里面实现的,内核有绝对的机器访问权,在hurd 上,使用的微内核设计,所以translator 使用的协议相关操作不需要特别权限来执行,在用户空间上执行。
Translator 可以附着在节点上,每个tanslator 都是针对相应的功能设计的,比如rot-13是加密用的,Trace 是追踪,调试用的,performance 文件夹下的4 个translator 是用来性能调优用的。
和translator 有直接关系的是这么几个文件,xlator.c 、xlator.h 、default.h、,default.c 四个文件,后两个比较容易解释,就是其他translator 在定义fop 和mop 时如果自己没有设定实现的话,便会使用默认实现,其实现就在这两个文件里面。也就是说这两个文件里面保含了所有的操作的定义。前两个文件在上节已经说过 了。
下图是glusterfs 使用的相关translator 所处的位置。相对于客户端来说,服务端的任务真的是很简单的,大部分translator 是工作在客户端的,比如,性能调优,调度器,合并器等等,而相反,服务端只需运行起来glusterfsd 就可以了。
Image:Glusterfs008.JPG

要设计一个translator 也比较容易, 除了需要一个初始化函数

 int32_t init (xlator_t *this)

和收尾的函数

 void fini (xlator_t *this)

还需要对xlator.h 中的xlator_fops、xlator_mops 两个结构体中,需要翻译的命令自己定义。

 //xlator_fops的定义,里面包括要求翻译的调用表,fops表示文件操作
struct xlator_fops {
fop_lookup_t lookup; //前者是一个指向函数的指针
fop_forget_t forget;
fop_stat_t stat;
…………
fop_lk_cbk_t lk_cbk;
fop_writedir_cbk_t writedir_cbk;
};

结构体中每个属性都是个指向函数的指针,例:

 typedef int32_t (*fop_lookup_t) (call_frame_t *frame,xlator_t *this,loc_t *loc);

xlator_mops的定义,里面包括要求翻译的调用表,mops表示管理操作

 struct xlator_mops {
mop_stats_t stats;
mop_fsck_t fsck;
mop_lock_t lock;
mop_unlock_t unlock;
mop_listlocks_t listlocks;
mop_getspec_t getspec;
mop_stats_cbk_t stats_cbk;
mop_fsck_cbk_t fsck_cbk;
mop_lock_cbk_t lock_cbk;
mop_unlock_cbk_t unlock_cbk;
mop_listlocks_cbk_t listlocks_cbk;
mop_getspec_cbk_t getspec_cbk;
};

前面是需翻译的命令,翻译后的命令例子如下,以rot-13 为例:

 //rot-13.c 下面的赋值表示要翻译的两个调用, 管理操作以默认不做更改
//(default.h,default.c)
struct xlator_fops fops = {
.readv = rot13_readv,
.writev = rot13_writev
}; //这里赋值结构体的方式是C99标准新出来的,其在linux2.6内核源码中有较多的使用。
struct xlator_mops mops = {
};
 同样你把自己需要翻译过来的调用自己实现例如下:
 static int32_t
rot13_writev (call_frame_t *frame,
xlator_t *this,
fd_t *fd,
struct iovec *vector,
int32_t count,
off_t offset){ do something }

这样扩展一个translator 就完成了。 translator 操作是异步的,这样可以减少网络上调用的延时造成性能下降。 它使用STACK_WIND 和'STACK_UNWIND 维护一个用户空间的调用栈。在桩文件callstub.h 文件中,里面有call_stub_t 结构体的定义,结构体里面含有一个联合,另外头文件还有相关调用的桩,call -stub.c 里面是头文件接口的实现。

 // call-stub.h
typedef struct {
struct list_head list;
char wind;
call_frame_t *frame;
glusterfs_fop_t fop;
union { //联合体里面包含了若干个结构体,其中每个结构体里面都是一个调用桩
//是一个指向函数的指针,和相关需要传递或保存的属性或结构(像函数对象?)。
/* lookup */
struct {
fop_lookup_t fn;
loc_t loc;
} lookup;
……….
} args;
} call_stub_t;

// call-stub.c 头文件中示例的实现

 call_stub_t *
fop_lookup_stub (call_frame_t *frame,
fop_lookup_t fn,
loc_t *loc)
{
call_stub_t *stub = NULL;
stub = stub_new (frame, 1, GF_FOP_LOOKUP);
if (!stub)
return NULL;
stub->args.lookup.fn = fn;
loc_copy (&stub->args.lookup.loc, loc);
return stub;
}

server-protocol/client-protocol

Glusterfs 使用的协议是比较简单的,协议的定义可以在其官方网站有简短的描述。 (来自代码注释protocol.h)

 All value in bytes. '\n' is field seperator.
Field:
==================
"Block Start\n":12
callid:16
Type:8
Op:8
Name:32
BlockSize:32
Block:
"Block End\n":10
==================
起始头12 个字节,调用id 16 个字节,操作类型8 个字节,操作指令8 个字节,操作名32 个字节,数据块大小32 个字节,然后是数据块,然后是包尾10 个字节。
操作类型有四种:分别是请求和回应、对应当fop(文件操作),mop(管理操作)
 typedef enum {
GF_OP_TYPE_FOP_REQUEST,
GF_OP_TYPE_MOP_REQUEST,
GF_OP_TYPE_FOP_REPLY,
GF_OP_TYPE_MOP_REPLY
} glusterfs_op_type_t;
操作指令定义在glusterfs.h 里面两个枚举类型,一个fop,一个mop。
服务端执行的是响应请求,所以收到的包中操作类型皆是request 类型的fop 或者mop,然后将之交给一个解释器函数,函数负责分析是fop 还是mop,然后转换成local系统的执行序列。这其中还包括一些传输的错误处理,参数不正确等等。
该解释器通过调用相应的本地函数,处理完后返回的也是一个完整的协议数据包。
该函数在server-protocol.c 文件中,声明如下:
 static int32_t
server_protocol_interpret (transport_t *trans,gf_block_t *blk)
此外服务端还需要维护一个响应队列。
客户端就比较繁琐了,它需要负责连接,保持连接,握手等动作,另外它还和服务端一样,也有一个翻译器,负责解释收到的协议包的处理。
由于客户端对其上层应用来说还得提供文件服务,所以它所需要提供的xlator_fops对象的成员函数比服务端提供的更多一些。
Image:Glusterfs009.JPG
该图是服务端与客户端建立连接之后,客户端请求一个命令,或传输一部分数据所需的过程示意图,最中间的部分是在网络中传输的协议包。顶部是客户端请求的指令,该指令一般是给更高层提供服务的。最下层是服务端处理请求的命令或数据给local 调用处理。

相关的实用工具类

Util 类:dict 、stack、list,自己实现的容器和必要的操作。Stack 用的是list 实现的。
hashFn: 实现的一个最快速hash 算法, uint32_t SuperFastHash (const char * data, int32_t len)这个方法,来自网上一个实现。
Lock:加锁,解锁的类。
Logging:日志类,到文件的。
rot-13:简单的一个加密类,没有错误检查的。
Timer:定时器,记时器

性能,优化的部分代码

整体上,增加性能的优化方式就是利用缓冲,加之考虑其业务需求,比如频繁读写小文件,或是大量操作是读文件而很少写等等。利用其业务特点,适当的使用优化方式,源代码里面提供了4 种优化器,都是利用了translator 模式实现的。
Readhead:预读技术,这个在操作系统中内存技术,外存技术和catch 技术中用到比较多了。大概的意思就是使用临近数据被访问的可能性较大的原理,做的预读的优化。
Writebehind:后写技术,就是当需要回写硬盘时,先做一个缓冲区,然后等缓冲区满了,一次性写回硬盘,这样减少了使用系统调用,网络等开销。
Io-cache:这个是利用多个服务端中多余内存来做缓冲用的,网站上有个性能测试,64 个服务端主机,每主机有8GB mem,使用io-catche 后,每个主机使用了6GB mem作为io 缓冲,共有64×6GB =384GB 的数据缓冲区,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外存的访问,提高了数据访问速度。
Io-threads:io 线程化,AIO 添加了异步读写功能,使用这个translator,可以利用系统的idle 进程堵塞时间来处理新到来的请求。当进入内核调用时系统会锁住资源,如cpu mem 等等,这样就不能利用其做其他工作了,该translator 可以更好的改进此模型,是之更有效率。看其road map 是1.3 版本新加进来的特性。

在cluster 文件夹下面有两个与性能有关的三个translator。

分片技术strip:这个大意就是象RAID0 那样,可以加速保存和读取,但风险加大,所以在Stripe.c 文件的注释中,提示最好和下面的translator 一起使用,以保证安全。
重复技术afr:这个就是象RAID1 那样,保存时写数据做双份。而且可以对相应的类型的文件做不同的设置。
Unify:组合了多个存储块到一个巨大的存储空间里面,前面介绍translator 时有写unify 在整个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当然对单个主机中文件系统的优化也是需要的,比如对ext3,reiserfs 的参数优化。

全局看整个系统

此处写的是个人体验,不一定都正确,供参考。

Glusterfs 是一个存储空间和访问效率都可以线性增加的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网上资料除了gluster.org 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有关的介绍了。

通过对源码的审阅,个人感觉,比较主要的是把程序的整体结构理清,扩展方式弄明白在向下看具体的实现是比较好的。

该系统扩充的方式是使用了translator 的模式,具体我还参考了《现代操作系统》中分布式文件系统章节和GNU/HURD 中解释translator 的部分,后者主要是在gnu 的网站上。


数据结构上讲,整个文件系统中节点构成了一棵树,而且每个节点的操作是通过某个translator 来工作的,一个节点可以附着很多的translator。所有的translator都要实现xlator 结构体和相关的xlator_fops、xlator_mops 两个“成员函数的结构体”,从xlator“继承”下来的操作如果不自己定义,那么就会使用默认的设置,这个在default.c 里面定义。当然自己定义的操作并赋值,这个过程有些象子类覆盖父类的操作,平行来看也就是多态。当然这是从面向对象角度来看的,该系统很多地方都使用了面 向对象的思想来设计的,这个和linux 2.6 以后的内核模块设计是异曲同工的。

那么一般可以这样识别一个用c 实现的Class 关键字的类:

例(对源文件有些修改):
 struct A {
char *name;
char *type; //成员
struct A *this; //this 指针
struct xlator_fops *fops; //成员操作结构体1
struct xlator_mops *mops; //成员操作结构体2
void (*fini) (struct A *this); // 析构函数,垃圾清理
int32_t (*init) (struct A *this);//构造函数,初始化
event_notify_fn_t notify; //成员。。
dict_t *options;
glusterfs_ctx_t *ctx;
inode_table_t *itable;
char ready;
void *private;
};
1.一个struct 定义里面包含一个指针该指针的类型是该struct 定义的类型。
2.上面的struct 内部成员中含有其他结构体的指针,象xlator_fops 就是这里提到的其他结构体的指针,该结构体里面全部都是指向函数的指针,也就是成员函数了。
当然此处也可以把xlator_fops 里面的成员都释放到struct A 里面, 但是这样这个struct 就显得有些臃肿了,,毕竟成员函数还是不少的。上面这个例子还有两个只有类才具备的析构函数,和构造函数。
glusterfs_ctx 控制了全局的信息,很多地方传输都是使用它来传递的,一个典型的环境类。初始化些东西也是针对它来做的。
Redhat GFS 和Glusterfs 的目的类似,都是以全局在一个命名空间下而通过访问其他节点获取数据的。此处没有性能比较。
Lustre 也是一个开源基于GNU lisence 的集群文件系统,网站资源比较丰富,开发者的资源也比较多,中文资料也不少,sun 公司收购了clusterfs 公司,拥有了此技术。
下面地址显示的是lustre 与glusterfs 做相当命令所需时间的比较:

下面的地址是NFS 与glusterfs 性能的测试对比:

阅读(519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