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标题后,我意识到这应该是一篇文艺评论文章。然后仔细的在想文艺评论文章的格式和规则,居然没有清晰的概念。哎~~,真的不会写文章了!接着心里一惊:岂止是不会写文章吗?甚至连字都不会写了。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总是提笔忘字。在后悔没有好好学习的同时,也归咎于使用计算机代替了传统的笔的缘故。
书归正传,还是写评论吧。也许不是标准的文艺评论,就当是我对本剧的一点看法,请读者凑合着看吧。
现代京剧《生活秀》是武汉京剧院为实践京剧的改革与创新而编写的一个剧目。在全国优秀现代京剧剧目展演周活动中,上演于梅兰芳大剧院。这个剧目是不是改编自池莉的小说《生活秀》我没有考证,从故事情节上看,好像是。
从京剧艺术角度来说,我认为在以下方面有创新之处。
首先是剧目名称新潮。《生活秀》这个剧目的名字就很吸引人,大家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脱口秀”节目,并且感觉新颖,有趣,比如周立波的节目。脱口秀这类节目类型是从国外学习来的,英文是“Talk Show”。用俗一点的话说,就是耍嘴皮子的节目,针对时事、社会现象等做评论、讽刺、挖苦,表现巧嘴如簧的口技和独到的观点和见解。而中国的国粹京剧剧目也用上了这个“秀”字,不可谓不大胆、不可谓不创新。这也是中西合璧的匠心。
这个“秀”字更能吸引人,当观众看到这个字时,不禁会想起曾经看过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在没有观看演出前可能就对剧目有了好感。这种好感来自对电视节目的好感。这样的标题也能引起年轻人对京剧的兴趣,我在剧场里确实看到许多年轻人,象大学生的装扮。
这个“秀”字再和“生活”连在一起,更能让人浮想联翩。因为生活太丰富多彩了,生活太形式多样了,生活的意义也太复杂了。观众看到这个题目,就会想,用京剧怎样“秀”我们的生活呢?是秀它的酸甜苦辣?还是它的喜怒哀乐?是秀它阳光的一面?还是阴暗的一面?我的生活与剧中的生活有相似之处吗?它能给我未来的生活一点启示吗?
其次是剧情与时代紧密结合。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双扬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再娶后另成了家庭。她和妹妹双媛,弟弟久久居住在吉庆街的老屋里相依为命。为了生活,双扬在吉庆街开了一个大排挡,做拿手的小吃-透味鸭脖。透味鸭脖深受大众的喜爱,因此生意红火。在每天的众食客中,有一位穿西装的人坐在大排挡里显得格格不入。这人是房地产开发商卓老板,因为是单身,又喜欢鸭脖,所以每天都来喝啤酒,吃鸭脖,并且总是最后一离开,还把没卖完的鸭脖全部打包。时间久了,便喜欢上了双扬。双扬准备开一个酒家,名字也想好了,叫“久久酒家”。当正准备开业的时候,有消息传来说,吉庆街要拆迁,以后不再是小吃一条街了。邻居告诉双扬,负责拆迁的房地产开发商就是卓老板。双扬很生气,并对卓老板说,她本来打算把透味鸭脖做成全国连锁的。卓老板因此改变了主义,决定重建吉庆街,仍然做小吃一条街,挽救了吉庆街和自己的爱情。弟弟久久染上了吸毒的恶习,继母拿出钱,大家一起把他送到了戒毒所。
在该剧情里,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个体经营者的创业,风靡全国,甚至死人的拆迁,久久鸭脖全国连锁。同时也有永恒的主题,那就是亲情和爱情。
第三,配乐和配器丰富多彩。传统京剧的配器比较单调,京胡、胡琴、锣鼓家什等。而现代京剧的配器就比较丰富,会使用交响乐队做伴奏。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交响乐队,乐器比较多,所以音色也相当丰富。使用交响乐队为京剧做伴奏,可以充分渲染舞台气氛,表达情感,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和感受角色的内心情感。
第四,舞台表现形式新颖多样。除了使用传统的京剧舞台表现形式外,还增加了许多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群舞、双人舞、杂技、魔术等。在本剧中,使用群舞艺术地表现了武汉夏季市井生活场景。在双扬和卓老板谈心的时候,使用了双人现代舞做背景,使观众通过视、听两种方法去体会人物的情感纠葛。
第五,关于唱腔。大多数人认为京剧的唱腔太慢,所以不太喜欢。现代京剧的唱腔在这方面也有所改进,多使用节奏紧凑的曲牌。
京剧是国粹,青年人也应该学会欣赏它,便于国粹的传承和发展。最初欣赏京剧可以先欣赏现代京剧,而现代京剧最著名的剧目就是那“八个样板戏”,是江青定的。
阅读(3038) | 评论(3)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