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9105
  • 博文数量: 224
  • 博客积分: 1196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93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1-19 16:2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24)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9年(199)

2008年(24)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09-06-22 14:00:11

  □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张因祥

  今年教育部组织创编了《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要求全国中小学推广。新学期开学,南京梅园中学开始首次学习跳校园集体舞。在男女生一起跳的时候,学生们显得十分羞涩,男生们更甚。一位男生更是用张隔开才敢拉女生的手。跳了几圈之后,后面的几排竟然变成了男生和男生,女生和女生搭档在跳。(9月4日《扬子晚报》)

  据照教育部的说法,校园集体舞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而创编的,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和群体参与性,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适合城市和农村的广大中小学生”,既然有了这么多的“优势”,本应该“舞的漂亮”吧,可是真正“舞”起来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据9月3日《潇湘晨报》报道,湖南省地质中学学生在学习校园华尔兹时,一个“男生扶女生腰”的动作硬是把学生“羞”得满头大汗,学校最终放弃这一“经典”的改编动作。

  原本“美妙、自然”的华尔兹被舞的如此“沉重、辛苦”,“美感”没了,锻炼身体恐怕也成了空话,更不用说以此来倡导“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了!出现如此“尴尬”,表面上看似乎是我们的学生太“害羞”了,但一张就能当作青春的“遮羞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据精神病学家迈克尔·米恩尼研究,即使一个人天生就具有倾向羞怯的基因,长大后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害羞的人,而是取决于后天环境。另一位精神病学家卡尔·施瓦兹也认为,父母的养育方式、环境和社会机遇等都会对人的害羞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看看我们学生背后的青春期教育,就不难理解校园集体舞中的出现的“羞涩”和“尴尬”了。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思想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谈“性”色变已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一直处于黑暗之中。学校关注的多是分数、升学率,很少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不仅回避、敷衍正常的青春期教育,还人为的设置“禁区”,划“三八线”,教化学生遵循着“男女授受不清”的古训,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家长更是对视性为洪水猛兽,百般遮掩,生怕孩子多知道一点。稍有“风吃草动”便横加干涉,粗暴处理。一心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乖乖女”、“孝顺男”,久而久之,孩子们变成了“沉默的羔羊”。孩子开始规矩了、听话了,可是也变得害羞了,不敢说话了。如此熏陶教育下,再让他们去牵手跳舞,能不个个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战战兢兢?

  据此前的一个问卷调查,中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校园集体舞,学生选“喜欢”和“比较喜欢”的比例平均为72.3%。由此看来,我们的学生不是不想跳好校园集体舞,而是长期的“顺化”教育让他们“力不从心”罢了。因此,要想我们的学生“舞”的自然,“舞”的漂亮,“舞”出活力,只有撕开那块青春的“遮羞布”,让青春期健康教育“晾晒”于阳光之下。如此,校园集体舞方可真正舞起来。(来源:中原教育 编辑 杜 华)

面巾纸  大卷纸























































































































阅读(11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