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37965
  • 博文数量: 150
  • 博客积分: 5000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170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1-11 23:2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50)

文章存档

2011年(9)

2010年(25)

2009年(94)

2008年(22)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09-05-16 12:34:44

 

1 概述

上个星期看到android开放源代码的消息,虽然觉得Google的这个动作会对业界产生很大影响,但没有时间仔细看,只浏览了 。今天上午一个网友在mail中说已经编译、运行过android。我趁着中午休息时间,在一个Ubuntu7.10的虚拟机上编译、运行了一下。

我在这个虚拟机上编译过openmoko、poky。相对于这两个使用OpenEmbedded的平台,android的编译要简单一些,快一些。我在编译openmoko和poky时,将所有下载包都保存在一个目录中,将编译目录的sources子目录指向这个目录。这样做,一方面即使以后有些链接失效,也还可以编起来(其实编译时都不需要连接外网);另一方面在重新编译时,不用重新下载,可以加快编译速度。即使这样,完全编译一次poky也要一个晚上。编译android时,下载用了1个小时,编译也只需要1个小时。

2 编译中的两个小问题

2.1 python和JDK

Google网站对编译过程的介绍还是很清晰的。不过在介绍其它软件包时,都给出了apt-get命令,却单独给出了python和JDK的链接地址,容易对读者产生误导,以为要手工安装这两个软件。其实这两个软件也应该通过apt-get安装。特别是python,如果从源代码安装,可能因为依赖其它软件,导致一些组件编译失败,影响android的编译。而且python 2.6的源代码包没有提供make uninstall,卸载比较麻烦。其实我们只需要一个apt-get命令,就可以安装所有依赖的软件。

2.2 "fatal: git 1.5.4 or later required"

在Ubuntu7.10上执行repo init时,会出现"fatal: git 1.5.4 or later required"的错误提示。在Ubuntu8.04上编译没有这个问题。下面的流程里会介绍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 在Ubuntu7.10上的编译流程

3.1 安装依赖的软件

执行

sudo apt-get install git-core gnupg flex bison gperf libsdl-dev libesd0-dev libwxgtk2.6-dev build-essential zip curl python sun-java5-jdk valgrind

3.2 安装脚本repo

cd ~
mkdir bin
export PATH=$PATH:~/bin
curl  >~/bin/repo
chmod a+x ~/bin/repo

将repo所在目录加到PATH后就可以在其它目录直接执行。


3.3 初始化代码仓库

我把/ui/mydroid作为工作目录,创建目录后在这个目录执行:

repo init -u git://android.git.kernel.org/platform/manifest.git

如果返回"fatal: git 1.5.4 or later required",就执行3.4。否则执行3.5。

3.4 “fatal: git 1.5.4 or later required”的解决

3.4.1 删除git-core,添加apt源

首先执行

sudo apt-get remove git-core

再编辑apt的源文件

sudo vi /etc/apt/sources.list

在最后添加

deb  etch-backports  main
deb-src  etch-backports  main

然后执行

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源。这时如果出现没有公钥的错误提示:“由于没有公钥,下列签名无法进行验证: NO_PUBKEY EA8E8B2116BA136C”,就执行3.4.2。否则执行3.4.3。

3.4.2 安装公钥

执行gpg命令下载公钥:

sudo gpg --keyserver wwwkeys.pgp.net --recv-keys EA8E8B2116BA136C
sudo gpg --export -a EA8E8B2116BA136C > /tmp/key

添加公钥:

sudo apt-key add /tmp/key

3.4.3 更新git-core

执行: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debian-backports-keyring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t etch-backports install git-core

然后再执行:

repo init -u git://android.git.kernel.org/platform/manifest.git

应该就可以了。

3.5 下载代码

执行

repo sync

下载代码。我从13:30执行这条命令,14:30完成下载。

3.6 编译

执行

make

编译。我从14:30开始编译,15:40左右完成。编译的最后输出是:

Install system fs image: out/target/product/generic/system.img
Target ram disk: out/target/product/generic/ramdisk.img
Target userdata fs image: out/target/product/generic/userdata.img

4 执行

可以用模拟器运行一下刚才编译的映像。从网上下载一个,我将其放到~/android目录解压。在路径中增加sdk的tools目录:

export PATH=${PATH}:~/android/android-sdk-linux_x86-1.0_r1/tools

通过环境变量告诉模拟器映像所在的目录:

export ANDROID_PRODUCT_OUT=/ui/mydroid/out/target/product/generic

最后执行:

emulator

就可以了。可以用-skin参数选择皮肤。sdk的tools/lib/images/skins目录中是sdk自带的皮肤。下面是两个运行的截图:

  

相对于android的java框架,我更喜欢GTK和C。但不得不承认android的UI比openmoko做得强多了。

可以在~/.bashrc的最后添加:

export PATH=${PATH}:~/bin:~/android/android-sdk-linux_x86-1.0_r1/tools
export ANDROID_PRODUCT_OUT=/ui/mydroid/out/target/product/generic

自动设置编译、运行环境。

5 系统和开发工具编译

libs/surfaceflinger/SurfaceFlinger.cpp, 加入 limits.h 的引用

    1.系统编译
    Android文件系统由于已经自带了经过优化的交叉编译工具,并且为所有的源码都提供了经过验证的makefile,所      以系统的整体编译相对简单,官方发布的版本中基本功能都已经包含进了makefile中,但是我下载的版本的中文的输入法没有被引入,这里做适当修改:
    #cd /home/android/build/target/product/
    #gedit generic.mk
    打开这个文件后,在PRODUCT_PACKAGES中,加入PinyinIME,然后保存退出。这样在整体编译的时候就会把中文输入     法也编译进system中了。
    修改完成后:
    #cd /home/android/
    #make
    第一次进行整体编译,这个过程大概持续2到3小时,默认情况下,会在/home/android/目录下生成一个out文件夹      ,所有的编译生成物都在这一目录下。如果想更改生成文件的目录,请参考/build/buildspec.mk.default文件中      的说明和选项,很简单,相信大家都能看懂。如果编译过程中出现问题,请自行检查上面PC工作环境准备部分中是     否哪里出了问题,就不要在论坛里反复问了,因为这样的问题应该是自己参考这个帖子后可以完全自己解决的。
   
    2.开发工具的编译
    Android提供了完整的开发工具和交叉编译工具,这些都包含在了源码内,所以只要对源码正确编译,就可以获得      丰富的开发工具,并且Android的移植工作也需要这些工具的支持。
    编译Android开发工具的步奏如下:
    #cd /home/android/
    #make sdk
    如果出现无法正常编译的情况,请检查JDK1.5.0_18的环境变量配置是否成功。正常情况下最后在/home/android/      目录下会生长一个out文件夹。
    #cd /out/host/linux-x86/sdk/
    可以看到这里有了一个名叫android-sdk_eng.root_linux-x86的文件夹,这个文件夹基本包含了Android的模拟器      和所有的开发调试工具。打开这个文件夹,可以看到这里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dd-ones  --需要增加的新工具路径
    --docs  --关于模拟器和各种开发工具的说明等
    --platform  --模拟器和开发工具需要的文件
    --tools  --模拟器和开发工具的应用程序
    四.模拟器使用和文件系统提取
    1.模拟器使用
    进入~/android-sdk_eng.root_linux-x86/tools目录下,这里有很多Android的工具,其中模拟器对应的应用程        序是emulator。下面是正确使用模拟器的步奏:
    #./android create avd –n NO1 –t 1
    这个命令会进入创建avd的过程,按自己的需要做出一些选择后,名称为NO1的avd就创建成功了,以后可以通过这      个创建的avd来使用模拟器。1.4之前的版本不需要这样创建,1.5版本后不正确创建是无法使用的。
    #./android list avd
    输入命令来检查创建是否成功,如果成功会列出来。
    #./emulator –avd NO1
    启动刚才创建的名为NO1的模拟器,使用的内核,文件系统等均使用默认的,即~/android-sdk_eng.root_linux-       x86/platform/路径下的内核和文件系统。没什么问题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Android操作系统的虚拟界面了。
    2.使用自己编译的系统
    Android可以运行在开发板上的文件系统的提取需要依靠模拟器,具体的操作步奏如下:
    #cd /home/android/out/ android-sdk_eng.root_linux-x86/tools/
    #./mksdcard –l 200M /home/sdcard.img
    这里使用mksdcard开放工具在/home目录下建立一个200M的sdcard.img,用于模拟器中数据和外部数据的交互,虚      拟SD卡的大小不应该小于100M,否则在后期的文件系统打包过程中,有可能会有SD卡存储空间不够的问题。
    #./android create avd –n cupcake –t –c /home/sdcard.img 1
    创建一个名为cupcake的,附带有sdcard的虚拟设备。
    #./emulator –avd cupcake –sysdir /home/android/out/target/product/generic –data /home/android/out/target/product/generic/userdata.img  -ramdisk /home/android/out/target/product/generic/ramdisk.img –kernel /home/android/prebuild/android-arm/kernel/kernel-qemu
    使用名为cupcake的虚拟设备启动模拟器,并规定系统,数据等的映象文件路径,模拟器内核采用 prebuild/android-arm/kernel/kernel-qemu。当然也可以使用自己编译的内核镜像,关于如果编译内核的问题会      在以后陆续发贴说明。
    打开一个新的终端进行操作:
    #cd /home/android/out/ android-sdk_eng.root_linux-x86/tools/
    #./adb remount
    这里使用adb工具的remount选项来使模拟器中的system目录权限改为可读写。
    #./adb push tar /system/bin
    这里使用adb工具的push指令将提前使用busybox做好的tar应用程序加入到模拟器的/system/bin目录下。关于         busybox的使用这里不作介绍,网上太多了,呵呵
    #./adb shell
    这里使用adb工具进入到模拟器的shell中。
    进入到Android模拟器的shell中操作如下:
    #tar xvf /sdcard/system.tar /system
    #tar xvf /sdcard/userdata.tar /data
    这里使用前面加入到模拟器中的tar应用程序来对system和data目录下所有内容进行打包,并存储到sdcard里。操      作结束后,进入sdcard目录下查看是否有了system.tar和userdata.tar文件,如果有,则证明打包成功。          
    #exit
    退出shell,并关闭模拟器。
    #mount –o loop sdcard.img /mnt
    #cd /mnt
    这里将虚拟SD卡挂载在/mnt目录下,进入/mnt目录后,就可以将system.tar和userdata.tar拷贝出来,文件系统的     提取完成。
阅读(162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